記者采訪內容怎麽寫
記者采訪內容怎麽寫,對於壹些剛剛進入新聞行業的工作者來說,作為記者采訪嘉賓後需要整理的采訪內容有很多,接下來我就給大家分享壹些關於記者采訪內容怎麽寫,希望大家喜歡。
記者采訪內容怎麽寫1采訪稿寫作技巧
壹、如何發現新聞。 沒有的寫是我們及壹些通訊員,甚至記者常遇到的頭疼問題。所以善於用新聞的眼光去發現新聞,采訪者的,語言感受,是寫出通訊報道的關鍵。
(壹)"變廢為寶"選角度。聯保貸款推行多年了,再寫就無新意了,成為新聞寫作的廢物。但如何變
(二)"吹糠見米"。舉齊魯晚報例子。
(三)"大海撈針"挖新聞
二、消息的寫作技巧。 在這裏,主要介紹壹下消息的寫作,這是目前適用最廣泛的壹種新聞寫作方式。對我們農村信用社的新聞報道來說,也是最常用的文體。因為通訊較消息篇幅長、覆蓋面大,象我們這樣的單位,壹般很難被新聞單位采用。
(壹)消息的構成:標題、導語、主題。(通常還可分為背景、結尾,這裏所說的,已經包含在主題內)。
1、標題。 也就是新聞的題目,象人的臉面壹樣重要。標題制作貴在醒目、得體、生動形象,能夠吸引讀者,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壹篇報道,讀者拿起來之後要先看標題,然後再決定看還是不看。新聞標題的結構方式、寫法很多。但有壹點是***同的,在標題撰寫上必須下功夫。新聞界有"三分之壹時間寫標題、三分之壹時間寫導語、三分之壹時間寫主題"這壹說法。
2、導語。
壹、概括性導語。
導語往往是新聞事件的高度概括,使讀者看過導語後,不用看下文,就能了解消息的主要內容,這種結構形式的特點避免了消息寫作中把最重要、最新鮮的事實淹沒在大量壹般性事件各,突出了"新"字。
陳述性導語。按事實發生的時間順序來寫,又叫"編年史式",這種形式使消息情節步步推進,事件的高潮在後面出現,有引人入勝的效果。
三、描寫型導語。
四、就是對消息中某壹有意義的特殊場面作簡潔而有特點的描寫。
五、評論型導語。就是在敘述事實的同時,立即對事情作出評價,提示其事物的現實意義。如寫我們支持貧困學子上大學時,可以這樣寫:浮來農信社在做好當前支農工作的同時,籌措資金設立"專項貸款"重點扶持"金榜題名"的貧困農家學生順利入學。(這是事實,然後再加以評論)此舉,讓浮來山鎮考取大中專院校的考生及其家長們吃了"定心丸"。
六、設問式導語。設問式導語就是在消息開頭即提出壹個尖銳的問題,然後加經解答,引起人們的關註和思想。如我們在推得聯保貸款,解決了農民貸款難的問題。導語可以這樣寫:貸款像存款壹樣方便?對莒縣農民來說,原來似乎不可能,如今已夢想成真。
七、引語型導語。就是將消息中主要人物有新意、有特色、個性化的語言放在導語中,給人以強烈印象。如"凡是農民的正當需求,我們必須滿足供應。"莒縣農信社主任馬德勤說的這句話,代表了農信社對全縣百萬農民的莊嚴承諾。
記者采訪內容怎麽寫2采訪稿範文: 篇壹
時間:XX年9月25日
地點:家中
采訪人:徐奇琪
被采訪人:爸爸
我:(疑惑不解)爸爸,妳每天上班累嗎?
爸爸:當然了!從早上六點上班到晚上六點多,甚至七點才回家,能不累嗎?妳試試。
我:(笑笑)是哦!每天工作這麽久,晚上為什麽還要玩手機,壹直到九點才睡覺呢?
爸爸:(差點沒話說)……看看新聞嘛!
我:(無奈)好吧。那為什麽還要在我和媽媽看不到的時間看新聞呢?
爸爸:(笑)還不是怕妳這個“小二報”告訴妳媽,妳媽來教訓我!
我:哦,原來是這樣啊!我終於明白了。我還有問題。
爸爸:妳說吧。
我:妳每天都抽香煙嗎?
爸爸:(嘲笑)哪有男人不抽香煙的!妳說說看。
我:那妳壹般抽多少啊?
爸爸:幾根吧!
我:(有模有樣)爸爸,妳為了自己的健康以及家人的健康,要少抽香煙啊!
爸爸:知道啦!會少的!
采訪結束
采訪稿範文:文化產業已成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篇二
最新調查顯示,最近5年中國居民的文化購買力超速發展,文化產品消費增長超過物質產品消費增長16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已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有關方面的調查統計,20XX年中國的出版業、報刊業、電影業、廣播電視業、音像業、印刷復制業、廣告業、遊戲業、旅遊業、演藝業、網絡傳播業等文化產業的.總產值已經達到了1.2萬億元,加上文化帶來的`相關服務,總產值已經在2萬億元以上,專家預測,5年內這個數字將達到4萬億人民幣。
文化產業已經成了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柳斌傑1月7日在第三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上指出。
柳斌傑說,隨著中國開啟通向文化產業諸領域的政策通道,文化產業成了吸引資本的壹個高地,國家投資者、企業投資者、民間投資者、國際投資者都爭先恐後地進入這個投資領域。文化產業方面的投資熱逐漸升溫,這使其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健康的增長點。
發展文化產業是提升城市競爭軟實力的制高點,同時也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所副所長向勇說。
文化產業作為壹個新興產業在中國已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但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的文化產業尚存不小的差距。柳斌傑指出,20XX年,美國的文化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日本為18.5%,而作為文化大國的中國這個比例仍然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