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人雲:千載壹聖,猶旦暮也;五百年壹賢,猶比[1]也。?言聖賢之難得,疏闊如此。儻遭不世明達君子,安可不攀附敬仰之乎?吾生於亂世,長於戎馬,流離播越[2],聞見已多;所值名賢,未嘗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3],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4]藝能,較明易習者也[5]?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絲,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遊蔫。孔子曰:?無友不如己者。?顏、閔[6]之徒,何可世得!但優於我,便足貴之。
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少長周旋[7],如有賢哲,每相狎侮,不加禮敬;他鄉異縣,微藉風聲[8],延頸企踵,甚於饑渴。校其長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魯人謂孔子為東家丘。昔虞國宮之奇,少長於君,君狎之,不納其諫,以至亡國,不可不留心也。
用其言,棄其身,古人所恥。凡有壹言壹行,取於人者,皆顯稱之,不可竊人之美,以為己力;雖輕雖賤者,必歸功焉。竊人之財,刑[9]辟之所處;竊人之美,鬼神之所責。
梁孝元[10]前在荊州,有丁覘[11]者,洪亭民耳,頗善屬文,殊工草隸;孝元書記,壹皆使之。軍府[12]輕賤,多未之重,恥令子弟以為楷法,時雲:?丁君十紙,不敵王褒[13]數字。?吾雅愛其手跡,常所寶持。孝元嘗遣典簽惠編送文章示蕭祭酒[14],祭酒問雲:?君王比賜書翰[15]。及寫詩筆[16],殊為佳手,姓名為誰?那得都無聲問?編以實答。子雲嘆曰:?此人後生無比,遂不為世所稱,亦是奇事。?於是聞者稍復刮目。稍仕至尚書儀曹郎[17],末為晉安王侍讀[18],隨王東下。及西臺陷歿,簡牘湮散,丁亦尋卒於揚州。前所輕者,後思壹紙,不可得矣。
侯景初入建業,臺門[19]雖閉,公私草擾,各不自全。太子左衛率羊侃坐東掖門,部分[20]經略,壹宿皆辦,遂得百余日抗拒兇逆。於時,城內四萬許人,王公朝士,不下壹百,便是恃侃壹人安之,其相去如此。古人雲:?巢父、許由[21],讓於天下,市道小人,爭壹錢之利。?亦已懸[22]矣。
齊文宣帝[23]即位數年,便沈湎縱恣,略無綱紀;尚能委政尚書令楊遵彥,內外清謐朝野晏如,各得其所,物無異議,終天保之朝。遵彥後為孝昭[24]所戮,刑政於是衰矣。斛律明月,齊朝折沖[25]之臣,無罪被誅,將士解體,周人[26]始有吞齊之誌,關中至今譽之。此人用兵,豈上萬夫之望[27]而已哉!國之存亡,系其生死。
張延雋之為晉州行臺丞左[28],匡維主將,鎮撫疆場[29],儲積器用,愛活黎民,隱[30]若敵國矣。群小不得行誌,同力遷之;既代之後,公私擾亂,周師壹舉,此鎮先平。齊亡之跡,啟於是矣。
註釋
[1]比(bo博):肩胛。
[2]播越:離散,流亡。
[3]款狎:款洽狎習。指相互間關系親密。
[4]操履:操守德行。藝能:本領,技能。
[5]較:通?皎?,明顯。也:讀為?耶?,表疑問語氣詞。
[6]顏、閔:指孔子弟子顏回、閔損。
[7]少長,此指從年少到長大。周旋:交往。
[8]藉:憑借,依靠。
[9]刑辟(bi閉):刑法;刑律。
[10]梁孝元:即南朝梁元帝蕭繹(508~554),南朝梁皇帝。字世誠,小字七符。在位三年。蕭衍第七子,初封湘東郡王,於天正元年(552)在江陵即位稱帝。年號承聖。承聖三年九月西魏宇文泰派於謹、宇文護率軍五萬南攻江陵。十壹月江陵城陷,蕭繹被俘遭害。
[11]丁覘:南朝梁代書法家,善隸書,時人雲:?丁真永草。?
[12]軍府:時蕭繹都督六州軍事,故稱其治所為軍府。
[13]王褒:字子淵,瑯邪監沂人,工書法,為時所重。
[14]典簽:官名。權力甚大,稱為簽帥。蕭祭酒:即南朝著名書法家蕭子雲(487?549)字景喬,蘭陵(今江蘇常州壹帶)。為人性沈靜,不樂仕進,年三十方起為秘書郎。累遷太子舍人、國子祭酒,人稱?蕭祭酒?。工書法,尤善草隸,為梁武帝所重,稱其書?筆力勁駿,心手相應,巧逾杜度,美過崔實,當與元常並驅爭先?。有《舜問帖》、《眾軍帖》、《國氏帖》、《列子帖》傳世。祭酒,官名。
[15]比:近。書翰:指書信。
[16]寺筆:六朝人以詩筆對言,筆指無韻之文。
[17]儀曹郎:職官名。
[18]晉安王:梁簡文帝蕭綱於梁天監五年封晉安王。侍讀:諸王屬官,職務是給諸王教學。
[19]臺門:臺城的城門。南朝梁朝的中央所在地。
[20]部分:部署處分。經略:策劃處理。
[21]巢父、許由:巢父,傳說中的高士,因築巢而居,人稱巢父。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居聊城,以放牧了此壹生。聊城古有巢陵,為巢父葬處,在今聊城市東昌府區許營村西北二裏許。許由、字武仲,陽城槐裏人(今中國登封箕山槐裏村)。約生於公元前2155年。堯帝知其賢德,欲禪讓君位於他,許由堅辭不就,洗耳穎水,隱居山林,卒葬箕山之巔,堯帝封其為?箕山公神,配食五嶽,後世祀之?。
[22]懸:懸殊。
[23]齊文宣帝:南北朝時期北齊政權的開國皇帝高洋(529-559),字子進。他是東魏權臣、北齊神武皇帝高歡次子、文襄皇帝高澄的同母弟。幼時其貌不揚,沈默寡言,其實大智若愚,聰慧過人,深沈有大度。於550年逼迫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禪位,自立為帝,定國號為大齊,改元天保,建都鄴(今河北臨漳),年僅二十壹歲,為北齊顯祖文宣帝。在位前期勤於政事,以法馭下,並能任用楊愔等人,勤於武備,征伐四方。後來神智昏亂,猜忌殘害大臣,虐殺自己的兄弟,飲酒無節制,最後因飲酒過量無法飲食。天保:北齊文宣帝年號。
[24]孝昭:即北齊孝昭帝,名高演(535-561;在位560?561),字延安,北齊第三任皇帝。他是東魏權臣高歡第六子,文宣帝同母弟。美姿貌,有氣度。高演長於政術,善於理解事情的細節;天保朝起開始參預朝政,政治經驗逐漸成熟豐富,眼見次兄文宣帝沈湎酒色,大臣趨炎附勢,惟高演滿臉憂愁,不時直諫。其兄文宣帝臨終時,表示必要時皇位可以相讓,唯不可傷害高殷。廢帝即位,獨攬朝政。560年,高演發動政變,廢高殷為濟南王。高演登上皇帝寶座,改元皇建,時年二十六歲。高演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兼盛,?帝留心於政事,積極尋求及任用賢能為朝廷效力,政治清明;帝關心民生,輕徭薄賦。北齊六帝之中,只有孝昭帝稱得上是德才兼備的明君,可惜他在位時間不長,即位翌年,高演便因墜馬事故重傷而死,在位僅兩年,終年僅27歲。
[25]折沖:使敵戰車後撤,即擊退敵軍。沖,戰車的壹種。
[26]:周人:北朝時期與北齊對立的北方政權。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奠定國基,由其子宇文覺正式建立。歷五帝。577年,北周滅北齊,統壹北方。
[27]萬夫之望:即眾望所歸的意思。
[28]晉州行臺丞左:凡朝廷遣大臣督諸軍於外,謂之行臺。晉州:位於河北省中南部的滹沱河流域,今日系石家莊市所轄縣級市。晉州在漢代下轄曲陽、臨平、安鄉三縣。北齊時郡治在曲陽縣。丞左:行臺主官都督的主要屬官。
[29]疆場(yi義):國界。
[30]隱:威重之貌。敵國:與國相匹敵。
譯文
古人說:?壹千年出壹個聖人,也就像從早到晚那麽快了;五百年出壹個賢士,也就像壹個緊接壹個那麽多了。?這是說聖賢難,稀少到如此地步。
倘若碰到了人世罕有的明達君子,哪能不去攀附景仰他呢?我出生在亂世,成長於戰爭年代,四處飄泊,聽到看到的夠多了。但只要遇到有名的賢人,未嘗不心醉魂迷地向在欽慕他人。年輕的時候,精神性情尚未定型,與那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伴,受其熏陶漬染,壹言壹笑,壹舉壹動,雖然沒有存心去學,但在潛移默化中,自然就跟朋友相似了。何況操守德行和本領技能,是明顯容易學到的東西呢?因此,與善住在壹起,就像進入滿是芝草蘭花的屋子中壹樣,時間壹長自己也變得芬芳起來;與惡人住在壹起,就像進入滿是鮑魚的店鋪壹樣,時間壹長自己也變得腥臭起來。墨子看見人們染絲就嘆惜,說的也就是這個意思。君子與人交往壹定要慎重。孔子說:?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像顏回、閔損那樣的賢人,哪能夠時時遇見!只要比我強,也就足以讓我看重他的了。
壹般人多有壹種偏見:對傳聞的東西很看重,對親眼所見的東西則很輕視;對遠處的事物很感興趣,對近處的事物則不放在心上。從小壹起長大的人,如有誰是賢能之士,人們也往往對他輕慢侮弄,而不是以禮相待;而處在遠方異土的人,憑著那麽點名聲,就能使大家伸長脖子、踮起腳跟去朝思暮盼,那種心情似乎比饑渴還難以忍受。他們繞有興致地評說人家的優劣,不厭其煩地談論人家的得失,好像那裏的人不會如此似的。所以,魯國的人稱孔子為?東家丘?。從前,虞國的宮之奇年齡稍長於國君,國君就很輕視他,反而不能采納他的意見,以至亡了國,這個教訓不可不牢記於心。
采用了某人的意見卻拋棄了這個人,這種行為被古人認為是可恥的'。凡采納壹個建議、辦理壹件事情,是得到別人的幫助,應該贊揚人家,不該竊取他人成果,當成自己的功勞。即使是地位低下的人,也壹定要肯定他的功勞。竊取別人的錢財,會遭到刑罰的處置;竊取別人的成果,會遭到鬼神的譴責。
梁孝元帝過去在荊州時,他那裏有壹位叫丁覘的人,是洪亭人氏,很會寫文章,特別擅長草書和隸書;孝元帝的文書抄寫,全部交給他幹。軍府中那些地位低下的人,大都小瞧他,恥於讓自己的子弟去臨習他的書法,當時流行的話是:?丁君寫上十張紙,抵不上王褒幾個字。?我非常喜愛他的墨跡,常常把它們珍藏起來。孝元帝曾經派典簽惠編送文章給祭酒蕭子雲看,蕭子雲就問惠編:?君王最近寫有書信給我,還有他的詩歌文章,書法非常漂亮,那書寫者實在是壹個少有的高手,他姓甚名誰?怎麽會壹點名聲都沒有呢?惠編據實回答了。蕭子雲感嘆道:?沒有哪個後生能和他相比,竟然不被世人所稱道,也算是奇事壹樁。?從此,聽說此事的人才稍稍註意他。
丁覘後來漸漸升任到尚書儀曹郎的位置,最後任晉安王侍讀,隨晉安王東下。等到江陵陷落的時候,那些文書信劄壹起散失了,丁覘不久也在揚州去世。過去輕視他的人,後來再想得到他的壹紙墨跡也不可能了。
侯景剛攻入建業城的時候,臺門雖然是緊閉,但臺城內的官吏百姓都驚恐不安,人人自危。這時,太子左衛率羊侃坐鎮東掖門,他部署策劃抵抗事宜,壹個晚上全都安排好了,於是才爭取到壹百多天的時間來抵抗兇惡的叛軍。當時,臺城內四萬多人,其中的王公大臣不下壹百,就是靠羊侃壹人來安定局面的,他們之間的差距是如此之大。古人說:?巢父、許由把天下都推辭掉了。而市儈庸人為壹個小錢也要爭奪不休。?兩者的差距也太懸殊了。
齊朝文宣帝即位幾年後,便沈緬酒色,放縱恣睢,壹點不顧法紀。但他尚能將政事交給尚書令楊遵彥處理,故朝廷內外,清靜安寧,各種事務都能得到妥善安排,大家都沒有意見,這種局面壹直保持到天保之朝結束。楊遵彥後來被孝昭帝殺害,國家的刑律政令從此就衰敗了。斛律明月是齊朝安邦卻敵的重臣,無罪被殺,軍隊將士因此而人心渙散,周國才萌生了吞並齊國的欲望,關中壹帶人民至今對他仍稱贊不已。這個人用兵,豈止是千萬人希望之所歸而已啊!他的生死,維系著國家的存亡。
張延雋任晉州行臺左丞時,佐主將,鎮守安撫疆界,儲藏聚集物資,愛護救助百姓,其威嚴莊重仿佛可與壹國相匹敵。那些卑鄙小人不能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就聯合起來放逐了他。取代了他之後,晉州壹片混亂,周國軍隊壹起兵晉,州城就先被平定。齊國敗亡的跡象,就從這裏開始了。
簡評
作者指出:年少初學應多接觸有德行的君子,這樣可潛移默化地陶冶自己的性情。對於有德有才之人,壹定要與之交往,多加禮敬和學習。顏之推當時已經意識到了環境對人的重大影響,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具黑?。另外
作者舉當時的書法家丁覘的遭遇為例,指出人們往往對傳聞的東西很看重,對親眼所見的東西則很輕視;對遠處的事物很感興趣,對近處的事物則不放在心上。這是很有眼光的,今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