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句選自蘇軾的《東坡誌林》。原文如下: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稽首”是頂禮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說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稱為“天中之天”。
“毫光照大千”是說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於三千大千世界。壹個太陽系裏面,有很多星球,組成壹個小世界;壹千個小世界,合成壹個小千世界;壹千個小千世界,合成壹個中千世界;壹千個中千世界,合成壹個大千世界。
“八風吹不動”這是壹句精警動人的詩句,也是全詩的中心,最為要緊。“八風”,是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大智度論》說:“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四順四違,能鼓動物情。”這八種是人生成敗得失的總和。稱頌贊美,名譽利祿,跟各種快樂的享受,是誰都會陶醉的;普通壹般人,每逢這些好境樂事,都會感到瓢瓢然!而遇譏嘲詆毀,則怒形於色;逢逆緣苦境,則憂戚於心,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有壹個人,居然“八風”都吹不動他,這人是誰?就是佛陀。
“端坐紫金蓮”這是說佛陀諸惑已盡,眾德圓備,故能不被外境所搖動,莊嚴而安穩地坐在蓮花臺上。
故事由來:
有壹天,蘇東坡靈感來了,寫了壹首五言詩偈: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他自感得意,認為這首頗具修持工夫的創作,如果讓佛印禪師看到,壹定會加精、給紅臉,就趕緊派書僮過江,專程送給佛印禪師去欣賞印證。誰知佛印看後,壹笑,略壹沈吟,只批了兩個字,便交給書僮原封帶回。
蘇東坡在期待中接回“佳音”,總以為禪師會贊嘆壹番,急忙打開壹看,只見上寫“放屁”兩個大字。
蘇東坡受不住這壹著,隨即備船過江,親自到金山寺去找佛印禪師興師問罪。直奔金山寺,卻見禪堂禁閉,門上貼壹張紙條,寫的是“八風吹不動,壹屁打過江”。 蘇東坡到此才恍然大悟,慚愧不已!
參考資料
蘇軾.東坡誌林.青島:青島出版社,2010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