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人到中年來說“混”

人到中年來說“混”

“混世”是壹種最常見的“混”。混世者別看混沌壹片,其實應該是有身份地位之別的。凡人之混,不過是混些吃喝,說難聽點,叫“茍且地生活”,叫“混日子”。譬如人們常說“混了半輩子,壹事無成”。常有人自我介紹說,我在某某地方“混事”,那意思是只以謀取衣食為目的而從事著某種職業,工作只為“謀生”,說通俗點,就是“混碗飯吃”。這樣的“混”,消磨的是自己的意誌,灰暗的是自己的人生,於他人則害處不大。可見凡人之混,壹般只須自己對自己負責,很多時候並不侵害他人權益。而官員“混世”情況就不同了。因為官員是受百姓之托為百姓辦事的人,他們如果只求渾渾噩噩地混日子,則是對公權宗旨的背判,則是對民眾權益的侵害。

危害尤甚的“混”則是“蒙混”。蒙混意味著摻雜使假,意味著假冒欺騙。魚目就是魚目,珠就是珠。可是賣珠的人為了牟取暴利,便拿魚目來混充珠子,這就是典型的“蒙混”。沒料想的是今人把老祖宗的這種“蒙混術”加以光大,於是國中“混”事觸目驚心:有市場混混給壹般的菜牛做乳房整容手術後把它們混成“奶牛”賣給別人,把去年的月餅陳餡混入到今年的月餅餡裏重新上市,拿病死雞鴨加工成“傳統食品”出售給消費者;有官場混混把光明正大的“公開招標”混成“暗箱操作”、“幕後交易”,把公正公平的“公開招考”混成事實上的“內定”,把無德無才的三陪女混成法官、宣傳部長;有學界混混把別人的著作混抄成自己的成果,把毫無科學價值的項目混成重點項目;有企業界的混混平時混吃混喝混官混錢,終於把企業混得破產倒閉,他們又從中混水摸魚,大發廠難財改制財,壹夜之間把自己混成百萬千萬乃至億萬富翁……

“混”不管是“混世”還是“蒙混”,都是有著強大的慣性的。壹個人“混”慣了,想不“混”都不行。當年齊王麾下的南郭先生,裝腔作勢濫竽充數的日子“混”得是有滋有味,從來沒想過要學點什麽真本事。直到新王繼位,眼看著“混”不下去,這才腳底板抹油——溜之大吉。後世某些混世者,“混”的慣性較之南郭先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有條件要“混”,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混”。“壹杯茶,壹支煙,壹張報紙看半天”、上班時間串門聊天上網炒股睡覺等等已經是他們的初級階段了,如今的他們早混到了新的層次:借口考察,滿世界遊山玩水;借口開會,賓館酒店到處吃吃喝喝;借口招商引資,把桑拿按摩高爾夫球統統玩遍……他們什麽時候都敢混,什麽地方都敢混。他們藝高人膽大,壹個個混成了瞎混、胡混、亂混的高手,國家危難的時候他們照混不誤,民生雕敝的時候他們照混不誤。因為他們在乎的只是自己“混世”的成功。

至於官場“蒙混”者,因為巨大的利益刺激,因為有效監督的缺失,更是壹混上就難以自拔。他們混名混利,混錢混權,混虛假的政績,混廉潔的形象,的確是混得如魚得水了,卻把老百姓害慘了,因為他們所有的“蒙混”最終都得由老百姓來埋單。這些人之所以愛好“蒙混”,壹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絕大多數原本就“是”混進幹部隊伍裏來的,原本就是“坑蒙拐騙”的高手。這種“蒙混”型的官員群眾背後稱他們為“混蛋”、“混球”、“混官”、“混世魔王”,我看都不足以解恨。

“蒙混”而能過關,“混”能通行於世,往往是有壹套“混規則”做後盾的。“混規則”是與規則背道而馳的混帳規則,是對公道和正義的顛覆與破壞。壹個 社會 ,“混規則”能暢行無阻,說明它的規則已大面積崩壞。要修理混世者,要整治蒙混之風,根本的工作要從培養每壹個 社會 成員的規則意識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