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用文言文形容李白

用文言文形容李白

1. 有哪些描寫李白的古文

昔年有狂客,號稱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壹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雲滿後塵。

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誌,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李白 - 唐朝詩人

所屬類別 :歷史人物

1.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2.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3.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人物生平

早年天才

1. 李白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壹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2. 神龍元年(705年), 十壹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蒙讀書始於是年。《上安州裴長史書》雲:“五歲誦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3.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壹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是年岑參生。[1]

4.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辭親遠遊

1.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上遠遊的征途。再遊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

2. 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3. 開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秋,病臥揚州。冬,離揚州北遊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識孟浩然。

4. 開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薦”。全國六十三州水災,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歲。居於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逐家於安陸。是年王昌齡進士及第。

5. 開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屢次入侵。李白二十八歲。早春,出遊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孟浩然相會於斯。

6. 開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為自己四十歲生日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並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詔令天下諸州宴樂,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國財賦,強制稅法,廣為聚斂,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歲。在安陸。

2. 文言文寫李白

白,字太白,山東人。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十歲通五經,自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喜縱橫,擊劍為任俠,輕財好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中,日沈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自蜀至長安,道未振,以所業投賀知章,讀至《蜀道難》,嘆曰:“子謫仙人也。”乃解金龜換酒,終日相樂,遂薦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時事,因奏頌壹篇,帝喜,賜食,親為調羹,詔供奉翰林。嘗大醉,上前草詔,使高力士脫靴,力士恥之,摘其《清平調》中飛燕事,以激怒貴妃,帝每欲與官,妃輒沮之。白益傲放,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飲酒八仙人”。懇求還山,賜黃金,詔放歸。

白浮遊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縣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無禮!”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禦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裏,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長笑而去。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傍若無人。祿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節度東南,白時臥廬山,辟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還彭澤。璘敗,累系潯陽獄。初,白遊並州,見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儀請官以贖,詔長流夜郎。

白晚節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遂沈水中。初,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雲:白,涼武昭王暠九世孫也。

3. 有哪些描寫李白的古文

昔年有狂客,號稱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壹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雲滿後塵。 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誌,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李白 - 唐朝詩人 所屬類別 :歷史人物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

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人物生平 早年天才 李白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

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

但壹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神龍元年(705年), 十壹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

發蒙讀書始於是年。《上安州裴長史書》雲:“五歲誦六甲。”

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

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壹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

是年岑參生。[1]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

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辭親遠遊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上遠遊的征途。

再遊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開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

秋,病臥揚州。冬,離揚州北遊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

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識孟浩然。

開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薦”。全國六十三州水災,十七州霜旱。

李白二十七歲。居於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逐家於安陸。

是年王昌齡進士及第。開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屢次入侵。

李白二十八歲。早春,出遊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孟浩然相會於斯。

開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為自己四十歲生日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並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詔令天下諸州宴樂,休假三日。

以宇文融管理全國財賦,強制稅法,廣為聚斂,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歲。

在安陸。

4. 描寫古代文人優美語段

不惑之年,東坡因“烏臺詩案”涉牽連,被貶黃州,是他人生的又壹個彎道,可他並不因此沈淪,依然顯現壹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婉轉之度.漂流江海,萬裏煙波雲帆,似乎勾勒了壹個壯誌未酬的學子的悲涼心境.同時,他又告誡學子要永不言棄,壹句“清溪無底上有千仞嵯峨”道出了人生真諦.對於自己壹貶再貶的彎彎曲曲境地,他也歌壹句“誰道人生再無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的憤懣之情.攜好友,遊赤壁,不禁慨嘆周郎“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雄姿英發,看滔滔東逝水,淘盡黃沙顯真金,頌壹句“人生如夢,壹樽還酹江月”.他深深懂得,轉彎之後,是個春天.(寫蘇軾) 青山相伴,濁酒相隨,菊花相依,歸隱山林,自成樂趣,享受恬靜幽雅的自然風光.陶淵明是壹個成功者,他能無果而平靜地離去,釋然說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壹去三十年.”他走進青山綠水間,在竹籬茅屋下,秋菊小徑上,自酌壹杯淡酒,緩緩送入口中,享受那壹份寧靜,享受那“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寧靜致遠.或許,他真的屬於自然,他熱愛自然,喜愛那“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恬淡生活.他那“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的品格,最終使他與仕途無緣,成就了他的文學夢,迎來了轉過彎道之後的燦爛春天.(寫陶淵明)。

5. 描寫李白的古文

草堂集序 宣州當塗縣令 李陽冰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

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珪組,世為顯著。

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

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世稱太白之精,得之矣。不讀非聖之書,恥為鄭、衛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辭。

凡所著稱,言多諷興。自三代已來, *** 之後,馳驅屈、宋、鞭撻揚、馬,千載獨步,唯公壹人。

故王公趨風,列嶽結軌;群賢翕習,如鳥歸鳳。盧黃門雲:“陳拾遺橫制頹波,天下質文翕然壹變,至今朝詩體,尚有梁、陳宮掖之風。

至公大變,掃地並盡;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橫被六合,可謂力敵造化歟。

天寶中,皇祖下詔,征就金馬,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床賜食,禦手調羹以飯之,謂曰: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置於金鑾殿,出入翰林中,問以國政,潛草詔誥,人無知者。

醜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跡縱酒,以自昏穢。

詠歌之際,屢稱東山。又與賀知章、崔宗之等自為八仙之遊,謂公謫仙人,朝列賦謫仙之歌,凡數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

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賜金歸之。遂就從祖陳留采訪大使彥允,請北海高天師授道箓於齊州紫極宮。

將東歸蓬萊,仍羽人駕丹丘耳。陽冰試弦歌於當塗,心非所好,公遐不棄我,扁舟而相歡。

臨當掛冠,公又疾殛。草稿萬卷,手集未修。

枕上授簡,俾余為序。論《關睢》之義,始愧蔔商;明《春秋》之辭,終慚杜預。

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當時著述,十喪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時寶應元年十壹月乙酉也。

6. 用文言文描述李白、杜甫、白居易在河邊偶遇的場景點250字

癸醜之末,天時大寒,太白宴請子美於洞庭舫中,酒過數巡,太白微酣,乃乘興謂子美曰:“知己相隨,畫舫宴飲,雪中暢談,此情此景真乃吾輩人生之極樂妙境也。”

子美不解其意,太白復曰:“知己相隨,故興致持久不衰,必不致興意闌珊而掃興;畫舫宴飲,舫隨波起伏,飄飄然若登仙之感。遙想昔日吾輩寒窗潦倒之時,吞糠咽菜只求充饑,故立誌優學取仕,永絕饑餒,復觀席上,美饌珍饈足祭五臟,昔日夙願已償,此非足慰平生之喜事乎?歡心踴躍,自當以杯中玉液相配,方能相得益彰,更顯錦上添花之妙。

況乎雪景之美,世人皆嘆,獨其寒重侵體為美中不足,然吾酒至半醉,身若碳湯,寒重之慮自消,當徹賞雪覆天地萬物化銀之絕色。美景入懷,觀者莫不沈醉,如立醒夢之間,左右逢源。

諸般妙處皆於此時匯集,成就我與君之雅會,君當自思,不謂此人生之極樂妙境,又當謂之若何?”言罷,太白撚須而笑,目視子美,自得之意盛然。子美默然不語,垂頭見樽中瓊漿倒影,復仰頭長嘆,面色戚戚然。

太白曰:“何故發此悲音?”子美道:“因初心已喪之哀,發此悲音。”太白不解,便欲追問,卻見子美起身,拂袖而去,命船工駕舫靠岸,李白追出,見子美負手望天,背影蕭索,與己恍如隔世,諸多疑問竟皆啞然,自詡滿腔之才情,此際盡無用矣。

二人無言,船漸靠岸。及至渡口,子美徑直下船,更無絲毫留戀。

太白望其背影漸遠,竟不知如何自處。忽見歧路行來壹人,近看原是樂天,忙喜而迎之,邀其赴船,命小廝撤席重開。

席間,太白將先前事盡告樂天,求解。樂天略壹沈吟,恍然明了,大笑道:“吾曾以為自先賢陶潛之後,我輩文人傲骨已失,德操盡喪,不諳文人道統竟在於斯得傳焉!吾輩文人之楷模,子美當之無愧也!”太白疑雲更甚,樂天曰:“君未明子美之初心謂何意!故而不解。

想吾輩十年寒窗,立誌取仕,其誌非為飽壹人之口腹,乃為天下蒼生求福祉也。然太白卻借此宴,誇談遂誌。

卻未曾想,此時既遂之誌,還與當年之誌同否?君壹人得飽,天下皆忘也!及此,吾自愧不如子美,竟與君飲食至今,此羞當銘終生。也罷也罷,去也……”太白得聞此言,心念百轉,亦幡然明悟,霎時汗水驚出如泉,酒意盡消。

思接往日,自省此時,羞憤難當,身如槁木,面如死灰,竟不知樂天早已如子美也似,命船靠岸施施然去之遠矣。天下蒼生何辜?俗世之人皆借其名號宏願揚誌以求功名,然功成名就之日,亦是天下蒼生被忘諸腦後之時。

初心不再,文人之哀,古往今來,莫不相同,此傷難解,嗚呼嗟嘆……。

7. 描寫李白的文章

壹定是文章嗎?

草堂集序 宣州當塗縣令 李陽冰

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珪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稱太白之精,得之矣。

不讀非聖之書,恥為鄭、衛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辭。凡所著稱,言多諷興。自三代已來, *** 之後,馳驅屈、宋、鞭撻揚、馬,千載獨步,唯公壹人。故王公趨風,列嶽結軌;群賢翕習,如鳥歸鳳。盧黃門雲:“陳拾遺橫制頹波,天下質文翕然壹變,至今朝詩體,尚有梁、陳宮掖之風。至公大變,掃地並盡;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橫被六合,可謂力敵造化歟。

天寶中,皇祖下詔,征就金馬,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床賜食,禦手調羹以飯之,謂曰: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置於金鑾殿,出入翰林中,問以國政,潛草詔誥,人無知者。醜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跡縱酒,以自昏穢。詠歌之際,屢稱東山。又與賀知章、崔宗之等自為八仙之遊,謂公謫仙人,朝列賦謫仙之歌,凡數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賜金歸之。遂就從祖陳留采訪大使彥允,請北海高天師授道箓於齊州紫極宮。將東歸蓬萊,仍羽人駕丹丘耳。

陽冰試弦歌於當塗,心非所好,公遐不棄我,扁舟而相歡。臨當掛冠,公又疾殛。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余為序。論《關睢》之義,始愧蔔商;明《春秋》之辭,終慚杜預。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當時著述,十喪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時寶應元年十壹月乙酉也。

百度壹下很管用哦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壹樽酒,重與細論文。

杜甫寫的。。。壹個長輩的評價?

8. 描述李白叫大白的古文

原文白/浮遊/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縣治。

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日:"汝/何人。敢/無禮!"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用/龍巾拭吐,禦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

天子殿前/尚容/走馬,華陰縣裏/不許/騎驢?"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長笑而去。

譯文李白雲遊四方,想要登華山乘著醉意騎著驢路過縣衙門,縣令不知道很生氣,令人把李白帶到衙門裏問道:“妳是什麽人,如此沒有禮數!”李白承認了罪狀卻不寫姓名說:“曾經用皇上用過的手巾試過嘴,聖上親手調羹,楊貴妃為我捧著硯臺,高力士為我脫鞋。天子殿前都可以騎馬,華陰縣裏布讓騎驢?”縣令又驚又慚愧,謝罪道:“不知道是李翰林到這。”

李白長笑離開了。

9. 求幾首李白的經典詩句

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宣州謝眺樓 餞別校書叔雲》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北風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將進酒》 5、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將進酒》 6、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將進酒》 7、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 8、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9、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壹水中分白鷺洲。 《登金陵鳳凰臺》 11、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南陵別兒童入京》 12、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蜀道難》 13、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臺》 14、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渡荊門送別》 16、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壹帶傷心碧。 《菩薩蠻》 17、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19、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子夜吳歌》 21、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22、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 23、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越中覽古》 24、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把酒問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油天姥吟留別》 李白在中國人民的心中,早已不只是壹個詩人那麽簡單。他變成壹則如風的傳奇,吹拂著我們,使我們拾不得睜開現實的眼睛。

念他的名字,四壁間便仿佛溢滿酒香。 念他的名字,胸懷裏便仿佛擂動著豪氣的鼓。

念他的名字,尊貴的帝王禦手調羹。 念他的名字,掌權的高傲奴才也為他脫革化。

低聲,念他的名字,他們看見水月輕晃,連死亡也也因為他變得浪漫,柔美。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就請暫且放下壹些瑣事,讓我們同天上謫仙人——李白,***醉壹場絕美不似人間的酒宴。

2.生平梗概: 李白(七0壹~七六二),字太白,出生在碎葉(唐朝時設北庭都護府管轄,今哈薩克境內),生於唐武後大足元年,卒於肅宗寶應元年,年六十二歲。大約五歲那年,李白隨父遷居到蜀中的江油,年少;的李白博覽群書,很快學會了寫詩作文。

那時,蘇 為益州長史,對李白的才華相當訝異,他說:「是子天才奇特,稍益以學,可比相如」。大約二十五歲,李白開始漫遊蜀中的名勝古跡,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七二五年)春,李白告別四川,沿長江而下,漫遊各地,他說自己年輕遊揚州時,「不逾壹年,散金三十余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上安州裴長史書』),又曾在今湖北安陸住過相當長的時間,所謂「酒隱安陸」,在此期間,他既和友人元丹丘,元演在中原到處遊覽飲宴,更「學劍來山東」,寓家任城(今山東濟寧),與孔巢父,韓準、裴政等會徂徠山,酣飲縱酒,號竹溪六逸。

可見其生活的壹斑。李白的這段漫遊時期,正當開元盛世,他的許多詩都已充份顯示他的藝術才華。

天寶初年,他 *** 八京,賀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唐玄宗對他很重視,讓他供奉翰林院,起草詔誥。後來李白被高力士所讒,玄宗賜金讓其還山,浮遊四方,與杜甫成為莫逆之交。

天寶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加入永王李璘的隊伍,想協助他平亂,從來,肅宗忌之,殺李璘,李白因「從逆」被補,理當殺頭,由於得到朝中大將郭子儀的營救,才免除死罪,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遇赦而還,開始了壹生中最後壹次漫遊。

這次漫遊歷時三年多,地點主要在今安徽省南部。相傳他醉欲撈水中之月,因溺死。

3.代表著作: 春夜宴桃李園序:本文選自李太白集,雖名為序,但與序跋不同,應屬雜記類古文。李白的散文雖然不多,但往往獨辟蹊徑,頗具特色。

春夜宴桃李園序寫的不過是日常生活中宴酒詠詩的尋常場景,但李白卻下筆不凡,於詩情畫意中別見壹番豪邁之氣。 文章開篇,既不寫春,也不點宴,而是宕開壹筆:「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兩句整飾工麗的駢文,抒寫天地之博大,光陰之永恒。「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寫如夢之人生,面對著永恒的時空,不禁感嘆起自己的渺小和脆弱。

接著,作者筆鋒壹轉,以「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兩句,將人們從悠悠的玄思拉入桃李芳園縱情歡娛的場景,召「群季」,集「俊秀」,把酒攬月,賞花詠詩,高談暢飲之際,更當如惠連、康樂壹般述誌寫情,壹泄胸中奇才壯采。全文明快歡暢之音轉為淚揚奔放。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詩人們任興所趨,盡情地訴說自己生命的美麗、信心和渴望。

充滿了對自我豪邁的肯定。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措寫了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色,反映出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長相思: 『長相思』,樂府『雜曲歌辭』舊題。題意取自古詩:「上言長相思,下言久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