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安踏的發展歷程

安踏的發展歷程

安踏:從模仿到超越 發展歷程 安踏公司的發展歷程,是陳埭鎮運動鞋產業發展的壹個縮影,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1981年,丁和木(現任安踏集團董事長)與人合夥辦起制鞋廠。1990年,丁和木與鞋廠合夥人分家,各自另立門戶。1年後,安踏鞋廠成立,但僅為壹個普通家庭工廠。當時,中國體育用品市場剛剛興起。丁和木的兒子丁誌忠從北京回到陳埭打理家族生意,並決心壹定要把鞋廠做大。但由於技術、材料等方面問題,剛剛起步的陳埭鞋業沒能在國內市場立足。 1993年開始,以安踏為代表的陳埭運動鞋生產業由“內”轉向“外”,開始為跨國公司OEM生產運動鞋。海外訂單讓眾多晉江運動鞋生產企業完成原始資本積累,安踏公司在此期間卻並不出眾。與眾多晉江制鞋企業不同的是,安踏公司不單單承接海外訂單,還著重關註國內市場,致力於開拓國內市場分銷渠道。丁誌忠認為,“終端網絡是壹個企業的生存之本。有穩定的海外訂單可以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國內市場也是壹個十分龐大的市場,而要在這個大市場裏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就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網絡。” 1997年,安踏公司開始VI系統建設,逐步規範商標識別的使用,開始實施品牌戰略。1999年,時年30歲的丁誌忠出任安踏集團總經理。上任伊始,他作出壹個重要決定:與中國國家乒乓球隊簽訂協議,聘請世界冠軍孔令輝出任安踏品牌形象代言人。同期,安踏推出品牌口號:“我選擇,我喜歡。”安踏公司迅速贏得市場較高認知度。 2001年,北京安踏東方體育用品公司成立,開始實施產品多元化與品牌國際化的新發展戰略。公司跨向運動服裝、配件等服飾系列產品領域,從單壹運動鞋向綜合體育用品生產與銷售過渡。同年,第壹家安踏體育用品專賣店在北京利生體育用品商店開業,安踏專賣體系開始全面啟動。根據中國商業聯合會和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安踏運動鞋在2001年綜合占有率已升至第壹位。2004年,安踏公司全面實施海外推廣戰略,相繼在新加坡、希臘、匈牙利等國家或地區開設安踏專賣店;在捷克、烏克蘭結交合作夥伴,並以此為窗口全面拓展歐洲市場。 2005年,位於公司總部的“安踏運動科學實驗室”成立,設備投資2000 萬元,擁有近50位研究人員。專業從事籃球、跑鞋等專業運動設備的研發。2006年,安踏公司推出全新品牌口號:Keep Moving(永不止步)。 2006年,安踏公司在福建省晉江擁有15條鞋類生產線,全年生產運動鞋890萬雙,各類體育用品收入達到12.5億元。 進軍零售業務 安踏公司采用垂直整合業務模式,即設計、開發、制造及營銷運動服飾,包括為專業運動員及大眾設計的“安踏”品牌運動鞋類及服裝。在市場控制力方面,安踏壹直采取獨立分銷商策略。即安踏在全國各地設立分銷商,各分銷商自行或委聘第三方零售運營商(均須取得安踏公司批準)管理零散於中國內地的授權安踏零售店鋪網絡。所有安踏零售店鋪均以“安踏”品牌名稱經營,商店格局壹致,並只出售安踏產品。截至2006年底,安踏擁有37家地區分銷商,直接經營及間接管理***4,108間授權安踏零售店鋪。但全部分銷商與安踏公司並無股權關系。 經過10多年的積累,安踏公司在體育用品設計、生產、營銷、銷售管理等方面,已具備了較為豐富的經驗。有鑒於中國體育用品市場已進入快速增長時期,且城鄉二元消費結構的差距日漸明晰,安踏公司開始向新的商業模式轉型。2006年10月,安踏公司投資成立上海鋒線有限公司,全面進入體育用品零售業務。目前,上海鋒線擁有5家全資子公司,即廈門鋒線、蘇州鋒線、北京鋒線、哈爾濱鋒線及廣州鋒線。 安踏零售業務戰略主要包括:第壹,獲得授權,在中國境內出售阿迪達斯、銳步品牌產品,包括鞋類、服裝及配飾,以及在上海出售Kappa品牌產品。第二,在主要城市黃金地段開設及經營“安踏”旗艦店,以銷售安踏品牌產品。第三,於2007年下半年陸續投資開設零售運動城,出售不同品牌的運動服飾,包括自有品牌“安踏”產品,以及特許品牌阿迪達斯、銳步及Kappa產品。 2007年7月,安踏體育(2020.HK)在香港聯交所上市,融資約31.68億港元,是2004年在香港上市的李寧(2331.HK)融資規模的7倍。按照融資計劃,安踏將投資11億港元用於市場推廣,5.5億港元用零售業務擴張,4.4億港元發展區域銷售辦事處,2.5億港元擴展鞋類產品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