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江西省的地理位置不同於其他省份。

江西省的地理位置不同於其他省份。

江西省;區位優勢;空間發展模式;發展戰略1江西經濟發展現狀

1.1江西近年來經濟增長迅速。

2007年,江西省生產總值5469.3億元,比上年增長13.0%。2008年,江西省生產總值6480.33億元,增長12.6%,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江西GDP連續6年保持12%以上的增速,說明江西經濟仍處於平穩較快發展的上升通道。

1.2江西經濟基礎薄弱,發展起點低,任務艱巨。

江西經濟雖然發展很快,但起點低,底子薄。2008年末,江西GDP同比增速雖超過安徽、山西、河南三省,但GDP總量仍為最低。人均GDP僅高於安徽省,同比增長11.8%,僅高於山西省,低於其他四省。(見圖表)江西經濟要趕上中部其他四省,實現中部崛起戰略,難度還是相當大的。

巨人。

2江西經濟發展的區位優勢2.1區位優勢的內涵

區域經濟學強調從空間角度分析壹個地區的發展優勢,特別是當壹個地區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時,就要充分利用其優勢,采取相應的經濟發展模式。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區位優勢主要是指自然地理的區位優勢,這是考察區位情況最重要的因素。2.2江西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區域優勢

江西地理位置優越,是中國唯壹擁有三大三角洲(長三角、珠三角、閩南三角)的省份。

鄰省有非常明顯的地理優勢。江西也是泛珠三角經濟合作的成員之壹,是長江綜合經濟帶和京九沿線經濟帶的交匯和集中區域,這使得它在中部地區的地位不同於其他省區。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格局中,江西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

3區域經濟空間發展模式理論與江西區位優勢分析

區域發展的空間格局理論主要包括梯度轉移理論、增長極理論、發展軸理論和網絡發展理論。3.1江西在產業梯度轉移中的區域優勢

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梯度轉移理論,創新活動是決定區域發展梯度水平的決定性因素,創新活動大多發生在高梯度地區。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生命周期階段的變化,生產活動逐漸從高梯度區向低梯度區轉移,而這種梯度轉移過程主要是基於多級城市系統延伸的梯度轉移理論。

與中部其他省份相比,江西在承接長三角、珠三角、閩三角產業轉移方面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推進產業轉移承接基地建設仍是實現江西在中部率先崛起的有效途徑。

(1)江西勞動力和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費用低。該省有4400萬人口。2008年,有680萬外出務工人員,占全省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的40%以上。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江西省大量農民工返鄉。2009年9月,江西省返鄉農民工31.5萬人。大量的農民工返鄉和江西省內企業的崗位數量增加了江西省就業形勢的巨大壓力,同時也為外地企業提供了豐富而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江西省的土地、水、電成本低於發達地區,全省每平方米住房價格不到上海的四分之壹,只有廣東的三分之壹左右。平均水價只有上海的50%,廣東的60%。(2)珠三角產業轉移給江西制造業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

在國際產業轉移加速的背景下,中國沿海發達地區已經具備了向中西部地區輻射的經濟能量和產業轉移的壓力。很多聚集在珠三角的港資制造企業也面臨著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選擇。位於東莞、深圳、廣州、惠州、中山等地的相當壹部分外資企業面臨著二次轉移的壓力。江西地處環珠三角3-8小時經濟圈,是珠三角港資企業轉移的首選。(3)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推動長三角地區產業轉型。

長三角經過30年的高速發展,土地、淡水、人力、能源等資源供給緊張,住房、土地、電力、煤炭、交通、原材料、消費品、勞動力等價格普遍上漲。與安徽、江西等中部地區相比,長三角地區的生產成本高出30%-40%左右。土地資源稀缺,浙江工業用地已近告罄。根據“十壹五”工業發展規劃,上海工業用地缺口將達到7.4萬畝。特別是近年來,由於出口需求銳減,沿海地區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外向型企業面臨生存危機,許多企業瀕臨破產。未來幾年,在高成本的影響下,沿海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將明顯加快,部分產業將進壹步向外轉移。(4)國家中部崛起戰略帶來了促進贛港全方位產業合作的重大機遇。

在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之後,中央作出了促進中部崛起、建設“三基地壹樞紐”的重大決策。最近,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將江西定為“萬商xi金”工程的橋頭堡。“十五”期間率先提出中部崛起戰略的江西,與中部地區的產業布局和定位高度壹致。在汽車、冶金、裝備制造、交通運輸設備、高新技術、農產品加工、旅遊物流等優勢產業的項目布局和產業集群方面,江西將能夠在用地、資金、稅收等方面得到國家的重大支持。贛港合作將與國家中央戰略產生巨大的聯動效應。

3.2增長極、發展軸和網絡發展理論與江西區位優勢分析

梯度轉移理論強調創新活動、技術、產業和人才從高梯度地區向低梯度地區轉移。極化理論強調雙方的相互影響和輻射。增長極強調某壹地區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是地圖上的某壹點;發展軸由點到線,研究海岸線和鐵路線如何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最後由點及面,發展為網絡理論,強調整體面向周邊地區的極化,如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3.2.1增長極理論與江西區位優勢分析

根據增長極理論,經濟增長通常會從壹個或幾個增長極傳導到其他部門或地區。因此,在政策選擇上,要選擇特定的地理空間作為增長極,帶動經濟快速發展。

從增長極理論來看,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加強與上海、武漢、廣東、香港等發達地區的經濟合作,是促進江西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3.2.2發展軸理論與江西區位優勢分析(1)長江經濟帶對江西經濟的影響

長江經濟帶是以浦東為重點,以上海為龍頭,以重慶為龍尾,進壹步開放沿江城市的經濟帶。沿江經濟帶形成了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經濟圈、以武漢為中心的長江中遊經濟圈和以重慶為龍頭的長江上遊經濟圈,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又壹主軸。

江西地處長江中下遊南岸,處於沿江皖贛經濟區,成為經濟發展的重點。沿江經濟帶連接了江西與沿海和沿邊地區,東部與中西部地區,使江西具有承東啟西的樞紐作用,有利於促進江西經濟發展。

(2)京九經濟帶沿線江西的經濟影響。

“京九沿線經濟帶”發展戰略引發的南北大循環,需要江西更好地發揮“連接南北、連接東西”的作用。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框架中,京九經濟帶的開發建設和形成,不僅增強了沿海地區的經濟實力,而且填補了東部和中部兩個經濟發展高峰之間的畸形窪地,加強了東西部壹體化的西進,增強了西進前沿地區的實力,從而更好地發揮了中部地區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樞紐作用。3.2.3網絡理論與江西區位優勢分析

從表面上看,除長三角、珠三角、閩三角外,泛珠三角“9+2”模式的提出,與江西省制定的“長三角連閩”發展戰略不謀而合。江西通過制度安排、資源整合、產業對接和構建合理的城鎮體系,積極融入“泛珠三角”,成為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成員,推動了區域經濟壹體化進程,促進了江西在中部地區的崛起。

“3+2”泛長三角模式提出了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隨著泛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國內外資本必然會在長三角周邊腹地尋求投資合作機會,人才、技術、信息等經濟要素也將在更大範圍內流動,這無疑為江西經濟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4江西利用區位優勢的經濟發展戰略

根據以上區位優勢和空間發展模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發展對策:4.1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服務水平。

(1)政府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駕馭市場經濟、按市場經濟規律管理經濟的能力。要把工作重點從行政審批和企業管理轉移到制定政策、制定計劃、搞好協調和提供服務上來。要優化投資環境,減少行政審批事項。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除了中央政府給予中央政府相應的優惠政策外,還要制定自己的對外直接投資政策,認真執行政策,不折不扣地把各項優惠政策落實到位,防止任何部門為了小集團的利益而違反政策,真正讓投資者感受到優惠,享受到實惠。

(3)大力改善投資軟環境,實行規範化、程序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務質量,優化社會治安環境,減輕外商投資的不合理負擔,落實各項優惠政策。

(4)創造公正的法律環境。執法部門公平、平等對待投資者。任何對外企的執法檢查,都要提前通知,報縣優化辦批準後才能進行。4.2大力抓工業園區建設

工業園區已成為江西省招商引資的主要平臺和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第壹,加快園區規劃。要著眼於大規模承接產業轉移的需要,重新規劃和定位工業園區,留足發展空間,完善綜合功能。組織專門團隊高質量高標準做好園區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環評等基礎工作。

及時申報,爭取盡快通過國家標準。

二是加快基礎支撐。加大投入,大力推進工業園區道路、水、電、氣、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園區功能。同時,創新投資方式,鼓勵民間資本通過投資、合資、參股等方式參與園區建設,切實解決園區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的問題。

三是加快產業集聚。整合園區現有企業,推動縣域大型企業向園區集聚,不斷擴大工業園區規模,發揮集約效應,帶動縣域大型產業發展,吸引更多企業入駐園區。4.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先行,雖然江西省的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為此,我們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承接產業轉移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完善運輸網絡,建立配套運輸體系完善加工代理、倉儲等服務功能,構建合理的物流體系,全力推進交通、電力、通信、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電網,為發展提供堅實的電力保障。4.4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力度,加快形成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承接基地。

江西要依托要素價格相對低廉的優勢,在這些行業和產品上形成優勢,爭奪市場。要改變傳統產業過程中產業結構的漸進式演進路徑,縮短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轉移的過程,或者更大程度地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技術含金量,有選擇地發展高科技含量的新興產業,著力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提高知識經濟比重。要利用科技進步飛速發展的機遇,以信息化為契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搶占高新技術制高點,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動江西傳統產業升級,從而實現江西高新技術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全面推進全省結構調整與沿海發達地區和國際結構調整的對接,打好產業轉移攻堅戰。4.5建立吸引優秀人才、促進企業技術進步的機制。

首先,要制定優惠政策,創造寬松的環境來吸引和留住人才,特別是要吸引江西的優秀大學生來江西工作。

二是要允許和鼓勵人才在事業單位、企業、高校之間流動,鼓勵人才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兼職和有償兼職,鼓勵科技人員以技術參與分配。

第三,要建立科技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對優秀的科技人才進行獎勵;同時,搞好勞動者的技術培訓和職業教育,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

四是建立企業技術進步機制,允許大中型骨幹企業按銷售收入的壹定比例設立技術進步基金,專項用於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以加快技術創新步伐。依托加強科技培訓,盡快在沿海發達地區形成勞務輸出基地。

來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