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BI成了“雞肋”如何破解BI的尷尬處境?

BI成了“雞肋”如何破解BI的尷尬處境?

然而盡管像蘇寧電器這樣的壹線大型零售商業已向BI邁進,但這壹切仍只是壹個起步,對於大多數本土中小企業來說,甚至都還難言起步,更談不上基於BI的高級應用了。時至今日,我國許多企業大而不強、規模不經濟的現象並沒得到較好的改變。

當前在國內企業在BI應用中有壹個十分突出、比較普通的問題,就是沒有明確的價值實現方案。智能分析活動大多淹沒在數據當中,信息挖掘僅停留在數據轉換、表冊生成上,為數據而統計數據,能提供精確決策的信息功能十分有限。有些企業在BI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軟硬件投資及人力投資,卻並不能給企業帶來預期的管理效率,BI有時成為用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中小企業面對商業智能,更是時有水中月、鏡中花的感覺。

通用性差,數出多門。由於壹些歷史原因,企業內部各個部門的數據來源不壹,各自矛盾,而對於集團企業,特別是對於過去是分散式管理的集團公司,旗下各個企業的財務統計口徑不壹,子公司系統五花八門,使得數據難於***享、互通。還有,即使是在同壹系統的同壹個字段中,格式和命名規範也常定義不清,將容易導致BI項目的失敗。另外,由於信息孤島的存在,造成數據不集中和連續,給聯機分析造成障礙,難以做到全面分析。

人員素質差,基礎薄弱。商業智能的軟件功能強大,內容非常復雜,沒有專門的培訓學習,壹般是難於掌握。然而目前許多企業的技術人員比較缺乏,水平不高,對太復雜的軟件、技術往往有壹定的抵觸情緒。再者,不少企業長期以來領導就不太重視BI運用,把BI當成壹種權宜之計,沒有建立經營分析信息機制,基礎薄弱,對做好經營分析、提高分析效率也產生不利的影響。

配置維護費用過高,不堪重負。建立良好的BI系統,不只要購買商業智能軟件,企業用戶還得購買數據倉庫服務器、大型數據庫系統,以及配置IT技術人員,中途還有不斷加碼的升級費,僅僅這些就得投入幾十上百萬,讓規模小、資金弱的中小企業望而興嘆,壹些中小企業即上BI,或因承受不了不斷加碼的資金壓力,只好半途而廢也是時常有之事。

數據多是過去式,應用價值不高。目前企業BI運用多停留在過去數據和信息的流水帳通報,畫壹些曲線圖、柱形圖、餅圖等簡單的分析上,沒有運用壹些更先進的統計分析方法進行深入分析、挖掘,造成經營分析報告質量不高,其價值意義大打折扣。而對目前企業所更急需的用戶消費、市場變化趨勢、供應商、營銷商和代理商等關聯的外部信息,企業的研究、收集和前瞻卻做得很不夠。不少廠商BI系統也缺少對未來行業走勢的預見、把脈的功能,數據功能大多是過去式而不是進行式、將來式,因此使數據材料缺乏可靠有效的依據,對增強企業競爭能力幫助不大,使領導愛而不理。

系統互為割離,缺乏整體系統的掌控。如今隨著企業陸續越來越多引進從各種IT系統,BI存在被分割、陷入邊緣化之虞,BI被更多地當作企業信息化過程中的壹個子模塊,在時間和技術等方面存在差異。這種設計中的思維局限,使BI與企業信息化中的其它模塊存在壹個接入瓶頸,即不論企業 ERP 、CRM、OA 或BI系統是否采用同壹家企業產品,其之間都難以自然接入、集成,從而導致企業內部模塊化信息傳輸出現瓶頸,互為割離,數據難有效***享,難於有效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利潤。

克服BI難關,助力精確管理

經過近20年的高速發展,目前我國許多行業企業的發展已遭遇新瓶頸了。易觀國際指出,中國企業如今面臨了新的挑戰,企業的信息化解決方案相應僵化,例如管理模式、風險控制手段、數據利用相對落後等,難於趕上形勢變化需求,為企業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務。

完善企業BI信息的基礎工作。BI要建立在企業信息化具備壹定基礎的條件上,如果企業數據庫等基礎工作沒有紮實,BI投資再大,其結果只能是沙灘建房,搖搖欲墜。只有做好了信息的基礎工作,才能使BI有基本的運行平臺,也為BI導入後的正常運作奠定了基礎。主要是要通過數據標準化項目,建立企業數據字典,統壹字段定義和統計口徑,同時對數據質量不好的系統和數據庫進行壹次性的數據清洗轉換,以夯實、提高BI項目成功實施的基石。

強調協同,註重與其它業務系統實現無縫集成。大型企業集團並購時常面臨諸多挑戰,最重大的挑戰之壹是如何整合企業內部不同信息系統,使之充分融合協同,互為促進。因此BI應有強大協同功能,首先廠商要從企業需求出發,做好與前後端數據的結合,更重要是內部的協同,與其他業務CRM、ERP、OA、財務等系統更好地融合、協同,能把企業中已存在的CRM、OA、MIS、ERP、財務系統等存儲的企業經營管理業務數據最大集成到工作流系統中,使得系統界面統壹、帳戶統壹,業務間通過流程進行緊密集成,而不必切換到不同系統進行調用,查閱數據能方便自如、真實管用,為企業提供統壹準確有效的管理信息。

健全BI項目管理體系。項目管理體系,是用來幫助企業順利完成IT項目的壹套科學、系統的方法和策略。壹套真正好並且適合自身公司的項目管理體系,能對項目進行有效管理,並大大提高項目完成的效率。因此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集團在BI建設過程中必須從系統工程和科學管理的角度出發,建立健全完善的IT項目管理體系和運作機制,才能確保BI項目的成功實施。主要內容包括:提高IT人員基本素質,制訂明確、量化的BI應用目標,進行BI等現代管理知識的培訓教育,並引入第三方管理咨詢,進行BI項目需求分析,開展企業管理創新,實行業務流程重組,逐步推廣、實行BI項目監理制和BI項目評價機制、驗收機制等。

①從數據驅動向業務驅動轉變。數據驅動指由數據的深度挖掘來輔助業務,發展到要以業務為驅動,從業務出發,根據商業策略及其所需的分析來很好運用數據;②從關註技術轉向關註應用。BI將不再是壹堆技術的集合,而是以應用為導向,來組合這堆技術,更好為改善業務服務;③從關註工具轉向關註工具產生的績效。BI將再也不是報表工具、OLAP工具的簡稱,而是有多種工具來保障業績的提升,主要有七種工具:描述統計工具、報表與界面工具、經營技術與方法、經濟預測方法與模型、OLAP分析、知識發現工具、專家系統以及決策方法與模型。這些工具應較好應用、充分配置。

對癥下藥,著重把握BI的選型關。選型是信息化成功的前提,能否選對郎關系今後BI能否順利推廣。對於數量占大多數的中小企業而言,壹個優秀適宜的的BI產品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價格不貴,性價比高,短期見效快;使用和管理簡易,不需要IT的特別投入;功能上夠用就行,支持基本的商務和績效管理;通用性、易用性好,界面不陌生;技術上能隨著企業的成長而增加功能,十分便於維護、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