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中國百萬模特真實生活是怎樣的?

中國百萬模特真實生活是怎樣的?

模特行業作為舶來行業,是吃青春飯淘汰率極高極快的職業,30年來的中國,湧現出的真正超級名模也超不過20個人,“在這個圈子裏,所有人都當妳是壹件貨物,於是妳變成了沒有靈魂的人。”在鮮花、掌聲、名牌時裝、羨艷的目光背後他們真實的生活又如何?這些擁有著天使臉龐與魔鬼身材的中國模特們其實有說不盡的酸楚……

自30年前第壹場由法國人率領6名外國模特在北京飯店舉行第壹次中國的時裝秀,模特這個職業自改革開放後在中國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據有關統計,目前僅在北京的模特數量就達到50萬名,而上海、廣州以及其他大城市加上各地模特培訓班的模特,中國模特在30年裏已經發展到100萬名,他們已成為中國職業大軍中不可忽視的壹個群體。

模特象商品壹樣被掛上定價

對模特來講,等級決定他們的收入。

從高到底分為首席、超A、A、B、C五個等級,首席就是類似於姜培琳(blog)、李學慶( blog)、杜鵑這樣,超A是國際性的大賽前三甲獲獎者,A類就是國內大賽的前三甲,B類就是國內大賽的前十名。沒有拿獎但在壹線做得還好的模特就是C類模特。

模特從高到底的五個等級就無情的劃分了彼此的價格和走秀中所處的位置,壹般的簽約模特每場是800——1200元,這部分在職業模特中占到壹半;再上壹檔次的模特是1500元到3000元,這壹層的模特是市場的主力;剩下的就是5000元以上的名模,全國也就幾個人,屈指可數。

面試遭遇侮辱不少模特憤然退出

模特的收入來源就是廠家,但全國那麽多的模特,廠家選誰不選誰,全靠面試這壹關。去面試被挑上,就有錢賺,沒被挑上,就回家繼續等下壹次面試。有模特形容自己被挑選的那種感覺,就像超市裏面的貨架上的產品,妳走過來,挑我就拿走,如果妳挑選不上我,繼續躺在貨架上等。

面試的結果經常會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面對面試沒被客戶相中,那是作為職模最難受的時候“旁邊的人都面上了,自己沒有面上,自己就非常難受,落差非常大。就那種感覺。別人都能面上,為什麽自己面不上呢。問自己,自己的缺陷在哪,不足在哪,就會特別難受。”壹位女模回憶到。

而女模們還要經常受到壹些素質不搞的客戶的“羞辱”,所以不少模特因為忍受不了這種“羞辱”而憤然離開模特圈“有的素質高的客戶,說話可能客氣點。有些素質差點的客戶,當面就對模特品頭論足,什麽難聽話都說。模特只能忍著,由著客戶挑選。所以有的模特獲了獎進來了,做了壹段時間就受不了出去了。”另壹位女模特道。

還有模特因總是看不到希望,最終選擇退出,壹位曾經在全國大賽獲得亞軍的女模因為人在廣西上大學所以只有在時裝周時才去北京面試,每次面試她都感覺壓力巨大,結果獲得的演出越來越少,她就慢慢對這個行業失去信心,就揮淚告別了模特界。

等面試、等試裝、等通知、等表演、等拿錢,當最後壹個環節完成時,又要繼續新的壹輪的等待。有時候甚至壹個月兩個月都接不到壹場活。

由於整個模特行業僧多粥少,各路野模也開始以低價和其他手段搶占市場,加上時裝表演又有季節性,所以不少模特都選擇了在淡季轉行,壹位名叫侯波男模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在這種空歇期也是讓人挺難受的,感覺就是待在家裏面。當時也會冒出來我是不是應該找份其他的工作先幹著,這樣待下去也不行。

很多人這樣,支撐不住了,就回家了,回去幹別的了。”

成為名模幾率10萬分之壹

中國成名的模特實在難與演藝圈的造星速度相比,除了早期的馬艷麗( blog)、陳娟紅、郭樺、呂燕( blog)、瞿穎( 聽歌 blog)、王敏、王雯琴(blog)、謝東(聽歌 blog)娜、嶽梅、胡兵( 聽歌 blog)、張巍、徐沖及後的於娜(blog)、王海珍( blog)、姜培琳、李學慶、杜鵑、春曉(blog)、關琦、莫萬丹、劉丹、裴蓓(blog)、張梓林等能成為模特史留下壹筆的人外,其他的基本上屬於過眼雲煙或自我炒作。與全國100萬的職模比起來,這個數字實在太少,也反映了中國時尚界的發展緩慢和無奈。

曾制造了不少超級女模的新絲路總裁李小白對於中國超級名模罕見的狀況感慨到 “這是壹個很窄很窄的壹條路,包括登山壹樣,越到山頂人越少,而且他們的收入也好,應該差距很大的,甚至超過十倍。”

但對於新近入行的模特而言,比起80年代,他們所付出的代價和精神上的煎熬更大。首先不少模特為了能在模特比賽上有好的表現都會參加壹些當地或者北京的培訓學校,壹些學校的學雜費壹年就上萬元,幾年下來再參加比賽,壹些比賽的報名費和培訓費有的就多達幾千,而至於參加比賽的公關費更高,就算壹些比賽以6位數的代價最終獲得了冠軍,但是否能得到市場認同還的確是未知數,而在北京租房、用於化妝品、服裝等等的開銷又是壹筆龐大的數字和負擔,更有屈服於潛規則下的女模特以“青春賭明天”,結果最終也未能走上夢想的天橋最中心的地方。

男模依然被女模踩在腳下

雖然現在觀念已經不會把男人當模特與不是正經事劃上等號,但模特行業是女人唯壹吧男人踩在腳下的行業的說法依然相當無情。歷數30年來具有代表性的是80年代的胡兵以及頂替他的李學慶外,其他男模似乎都對模特圈充滿了又愛又恨的復雜感情。而隨著各種觀念和道德價值觀的泛濫,在成名概率低,又要養家糊口。出席時裝活動的時候見識各類奢侈品,回到現實中過普通的生活這種反差強烈的刺激中,今天的男模已經群體走向墮落,甚至有媒體披露新生代男模靠包養和拍攝色情照以及涉嫌從事不正當服務的報道,令整個中國男模行業的形象越來越貶值。

李學慶曾經也是男模中壹貧如洗的壹員,他也曾天真的以為靠走秀又能賺錢又能出名。退役後他在北京壹模特公司,和所有模特壹樣還要兼當場務、靠微薄的收入生活,曾經因頑強抵抗了某規則而遭遇零蛋在模特大賽中敗北而歸。

雖已貴為亞洲首席男模,但對於男模的沈重壓力,李學慶是看在眼裏傷在心裏,他曾對北京電視臺《城市》的記者說到“就服裝周來講,壹年有兩次,三月和十壹月,做模特都指著這兩個服裝周,場次多壹些。60場演出,妳知道男裝有多少場嗎?說出來都不敢相信,就五六場,剩下五十多場全是女裝,男的拿什麽去掙錢呀?” “現在的服裝周有很多品牌,就為了跟世界接軌,竟不用中國的男模,全用老外,來中國留學的大學生也好,或者來中國做模特的外國人也好。本身就五六場演出,再用外模,幾乎也就給中國男模剩壹場兩場,價錢800也有,最多的3000。他要打車,他要租房,他要住,他養得活自己嗎?他養不活。”

正是如此,男模們被迫把神聖的模特事業變成了兼職,獲得過世界先生的徐沖目前是簋街的獨門沖烤魚的老板,如今紅紅火過。曾當選某大型比賽冠軍的男模現在為壹家大型俱樂部的經理,某自己出錢參加國外比賽獲得名次的男模現在是銀行的職員,還有不少從事攝影助理、網頁設計師、健身教練、模特經紀人或者編導等。

李學慶晉升世界超模正是02年簽約新經紀公司,之後他兩度成為福布斯中國名人榜中唯壹入選的男模,更被美、英、日、法等多國媒體壹致推舉為“亞洲首席男模”,成為全球獲獎最多的男模,是第壹個正面代表中國男模的符號式人物。

涉足影視圈後,光上半年就主演了《野蠻的溫柔》和《男人的承諾》。但不是人人都有他這樣自身條件和好運氣,甚至連他經紀人傅盛都表示:李學慶靠的是天時地利人和。要現在,他也並不壹定能再制造壹個象李學慶這麽成功的典範。

有了李學慶的成功和他掀起的中國男色熱潮,不少男模依樣學樣通過選秀希望改變自身的命運,不過隨著選秀大勢已去,這幫既無法重新忍受模特起早貪黑辛苦面試又無法改變準藝人身份的男模“四不像”們似乎有點迷茫。

還有男模在生存壓力和虛榮心及整個小圈子不好的風氣下走上不歸路,他們或留戀於各大城市的酒吧會所或在各種成色不同的雜誌“展現”性感身材,通過壹些圈內人的介紹,成為特別交友的對象。這些剛出道的男模學歷不高,加上模特秀少精神空虛又沒人管理,很容易受到引誘,甚至不少男孩拍艷照就是為了打開知名度獲取另類關註,在這裏“模特”這個職業就是他們能快速賺錢的壹個擡高自己的手段。

壹位曾深入調查目前男模窘況的名博曾寫到“在金錢的誘惑下,那就有可能以另壹種方式去賺錢。很多男模特都以建立博客作為自己的宣傳之路,並且在上面留下自己的msn和郵箱接活,博客裏發著自己各種近乎裸體的圖片,簡直成了色情場所。如果僅僅靠走秀拍照和廣告,是很難把自己養活得好的,所以生活所迫,大部分男模只能選擇兼職,健身教練,夜場公關”。

去年,曾被家鄉報紙評選為06年度該省10大明星的名模熊某因盜竊被逮捕,為令整個男模界的問題才真正露出冰山壹角。

對此,經營了兩代首席男模的傅盛表示男模不能出位很大程度與自身素質和人品關系很大,不少男模都主動和他們接觸過,感覺人品、文化、職業修養都很有問題。大家都想不勞而獲,或心態浮躁想走捷徑或感嘆自己生不逢時不肯踏實前進,“他們忽略了李學慶成功背後的不懈努力和良好家教、人品,胡兵說過模特拼到最後是拼人品,連這點都不具備的男模註定是不會成功的”。

名模後路各有方向

模特出名按照國際慣例除了走臺就是拍攝雜誌和代言產品,在80年代馬艷麗、陳娟紅等嘗到了從大賽冠軍成為全國矚目的名人的滋味,而後馬艷麗嘗試過拍攝電視劇《傾城之戀》(blog),最終選擇了成為壹名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的成功設計師。而陳娟紅則開辦了公司經營時尚產業。而呂燕從國外走紅殺回國內也帶給了中國模特自信。王雯琴因為連續成為《ELLE》雜誌3次的封面人物名噪壹時。但90年代中國娛樂行業的崛起和個人包裝意識的增強,模特們選擇了以電視媒介作為突出口,瞿穎因主演了張藝謀的《有話好好說()》成為迄今最成功的轉型名模。

千禧年後,姜培琳和李學慶聯手幕後策劃的盛世強音首次提出了“模特明星制”的概念,讓更多模特對於影視行業躍躍欲試。

  

姜培琳選擇了成為電視主持人,李學慶跳進演藝圈,甚至壹度發起單曲,春曉、李靜等名模也開始主持節目演起戲,早壹點的王海珍、於娜等已徹底華麗轉身於電視圈。

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傅盛在接受采訪時曾說“以前女模可以通過壹個大賽壹夜成名,但現在比賽多如牛毛,已很少有模特靠比賽成名。最快捷的方式就是轉向藝人,只有成為了品牌才可能有商業價值才會有號召力。目前中國的狀況只有“模特明星制”模特的發展才有希望,這是市場決定的。

“只有讓他們通過影視的發展有了很好的生活環境那個時候才會有提高,才會有進步,況且我認為模特和演員是相同的互補的,他成就了壹個很高的知名度之後再返回秀場才有可能有更大的商業價值才有可能吸引更多人關註秀和服裝。”

  

總的來說,模特成名後的幾大方向是:轉行做演員或主持、歌手,要不就轉任設計師經營自己的品牌,還有經營模特或者廣告、公關公司,另外的就是趁著當紅時找個有經濟保障的好老公或好老婆徹底離開時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