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米
因為1米=3尺,1尺等於10寸,通過以上的單位換算可以得出:五尺四寸=54寸,54寸÷30寸/米=1.8米。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壹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曰:“鄒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周代的壹尺是現在的19.91厘米。
到戰國時,壹尺是現在的22.12厘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壹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厘米。前邊提到的鄒忌是戰國時齊國人,按壹尺為22.12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米以上,這即使在今天,也算美男子了。
又《陳情表》中有“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晉時人,當時的壹尺是現在的24厘米,這樣“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說法,而並不是嚴格按晉尺的,那麽,就要在1.2米的基礎上再縮短壹點,也就是1.1米左右。
壹尺在每個朝代的標準都不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商代,壹尺合今16.95cm,按這壹尺度,人高約壹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壹尺合今23.1cm;
秦時,壹尺約23.1cm;
漢時,壹尺大約21.35——23.75cm;
三國,壹尺合今24.2cm;
南朝,壹尺約25.8cm;
北魏,壹尺合今30.9cm;
隋代,壹尺合今29.6cm;
唐代,壹尺合今30.7cm;
宋元時,壹尺合今31.68cm;
明清時,木工壹尺合今31.1cm;
近現代3尺≈1米(m),1尺≈33.3333厘米(cm)。
單位換算
1尺=33.3333333厘米
1尺=0.3333333米
1尺=10寸
1尺=0.1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