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三次英荷戰爭詳情

三次英荷戰爭詳情

三次英荷戰爭分別爆發於1652年、1665年、1672年。

壹、第壹次英荷戰爭(1652年至1654年)。

在第壹次英荷戰爭中,雙方進行了壹系列大規模的海戰,由於英軍軍艦裝備有較先進的火炮而且在數量和質量上均占優勢,因此擊潰了荷蘭海軍,並對荷蘭海岸施行封鎖,迫使荷蘭於1654年4月14日締結了《威斯敏斯特和約》,據此和約,荷蘭實際上承認了英國的《航海條例》。

二、第二次英荷戰爭(1665年至1667年)。

第二次英荷戰爭起因於英國訂立更嚴苛的航海法,並占領荷蘭位於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今紐約)。戰爭中,荷蘭奇襲英國,給英國造成了近20萬鎊的損失,更使皇家海軍蒙受了奇恥大辱。英國遭此大敗,加之瘟疫和倫敦大火兩重災難,已無力再戰。

奇襲加速了英荷兩國的談判進程。1667年7月31日,兩國簽訂了《布雷達和約》。總體來說,第二次英荷戰爭是英國戰敗,因此醞釀出第三次英荷戰爭。

三、第三次英荷戰爭1672年至1674年)。

第三次英荷戰爭實際上也是荷法戰爭的壹個組成部分,是英荷海上爭奪的最後階段。1672年3月,英國在沒有宣戰的情況下突然襲擊了壹支荷蘭的商船隊,於是第三次英荷戰爭爆發了

在1673年8月,廖特爾指揮的荷蘭艦隊在特克塞爾附近擊潰英法聯合艦隊,此時英國國會竭力主張與荷蘭講和,查理二世被迫同意與荷蘭單獨講和。1674年2月19日英荷再次訂立《威斯敏斯特和約》,荷蘭付給英國80萬克倉,承認英國在歐洲以外奪取的荷蘭領地歸英國所有。

擴展資料:

1640-1649年英國內戰後,克倫威爾上臺大肆擴軍,海軍更是擴大了三倍多,由40艘主力艦擴大到了120艘,擁有當時世界最好的艦船與船員。

與此同時,荷蘭到處排擠英國商人,在俄國和波羅的海各國,在北美殖民地和東亞各國,在地中海和西非沿岸地區,荷蘭人倚仗資本雄厚,基本上壟斷了各國的貿易。

更令英國人不能容忍的是,荷蘭竟然在英國水域肆意捕撈魚蝦等水產品,甚至把這些水產品拿到英國市場上高價出售,牟取厚利。這些情況早已激起英國資產階級的憤怒。

1651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新的《航海條例》,規定壹切輸入英國的貨物,必須由英國船只載運,或由實際產地的船只運到英國,這就是說不許其他有航運能力的國家插手。荷蘭壹向以商船多、體積大、效率高、組織完善而成為貿易中介國家、全世界商品集散的中心。

英國的新航海條例顯然是對付荷蘭的,打擊它在英國對其他國家貿易中的中介作用。荷蘭與英國之間的鬥爭空前激化起來,荷蘭反對英國的航海條例,英國拒絕廢除航海條例,這就導致了英荷海上大戰。

百度百科-英荷戰爭

百度百科-英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