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在細雨中呼喊》——余華

《在細雨中呼喊》——余華

他的作品總是讓我震驚,震驚之余意蘊猶存,他筆下的每個人物都那般生動、形象、真實,特別是貧苦的人,在他的筆下栩栩如生。

看過《在細雨中呼喊》,陣陣悲傷震懾內心,何為不幸又何為有幸?我在孫光林的身上時時看到自己的影子,不過他比我幸運,幸運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五年他遇到了他的養父王立強,而他卻也不幸,不幸的是更重要的那幾年,他只是壹個寄人籬下的累贅,陪伴他的只有孤獨和不必要的煎熬與折磨。

如果王立強沒有死,如果李秀英沒有逃走,或許我眼前的這個孫光林18歲以前都是幸福的,在孫蕩這個地方,他有慈愛嚴厲的父親有信他護他的母親,還有壹起闖禍鬧過別扭的純真友情,生活無憂天真爛漫逍遙快活。我本以為他可以就這樣長大,可現實總是不經意間給人重擊,美好幻滅,迎接他的只有壹片慘淡。

孫光林、孫光明、孫光平三兄弟的感情,從最開始的親密無間到後來五年的闊別再到最後的久別重逢,發生了質變,原來所謂的手足之情也能被時間無情篡改,孫光林12歲以後只有名義上的哥哥和弟弟了,也只有名義上的父親和母親了。

我壹度懷疑孫光林的親生父親孫廣才到底愛不愛他的這個親生兒子孫光林,從始至終我都沒要嗅到壹絲來自他這個真正父親的關愛和呵護,有的只是貧瘠和麻木,而這些則轉化為嫌棄和厭惡,像刀子壹樣壹刀刀刺向本不該屬於孫光林的內心深處,讓他的過往顯得孤僻而又格格不入。

——大人的權威,總這樣在悄無聲息中壹步步摧殘著孩子的童年。而他們,卻以長者自居,美名其曰“教育”。呵,我只覺得可笑,他們懂什麽是教育?他們知道如何教育?這壹切不過是為自己的暴行冠上的高帽而已!

穿越時間的長河,我看到孫光林5歲前的快樂——親情之樂,看到他5至12歲的快樂——玩伴之樂,卻看不到他12歲以後的快樂,仿佛這個世界所有溫柔在他12歲被李秀英拋棄以後便戛然而止了。後來的他,像個看客,總是無情的看著身邊發生的壹切,他想參與其中,只是他早已沒有了參與的身份,南門的孫廣才家是他的家,可又不是他的家,他在這之間的煎熬和掙紮、卑微和茍且,誰又能真正的了解呢?

孫光林沒有的被送走的話,壹定和哥哥弟弟是很好的哥們,而不是後來的反目構陷。他從跟著養父走的那壹刻起,就註定了他永遠回不了家,他已經是外人了。童年五年的時光陪伴,成了他12歲以後苦澀的種子。

在王立強和李秀英家的那五年,他做回了壹個真正的孩子,國立和劉小青的陪伴讓他的童年有了不壹樣的色彩,學校的種種雖有恐怖的陰影,卻也透露這壹股甘甜,這五年是他成人之前最快樂的時光,想必也是12歲之後在南門生活時最甜蜜的回憶。

回到南門家的孫光林,徹底地被現實打入黑暗,這個年齡的孩子早就學會了察言觀色、委曲求全、茍且偷生。他不是喜歡壹個人坐在池塘邊壹呆壹天,他是被拋棄被遺忘了的孩子。祖父孫有元晚年的淒慘遭遇,和孫光林小時候的多余如出壹轍,他們兩人過著最底下的家人生活,壹老壹少,相互憐憫卻也相互提防。在貧窮面前,人類的親情不堪壹擊。後來,他能和蘇宇成為朋友,只是因為,他們,是壹類人,他們擁有同樣的傷痛同樣的孤獨同樣的苦寂,也肩負著同樣的悲傷。

在他的記憶長河裏遊走,我會不由自主地傻笑也會心酸到視線模糊,但更多的是不解和無奈。他是壹字壹句通過壹個個小人物的心理描寫和實際舉動把人類最醜陋的壹面展現的淋漓盡致,壹路走來深深體會到了那時的不堪,對父親的嘲諷以及那個時代的悲哀消隱於字裏行間,妳看不到它,卻能深深感覺到它。

突然想起孫光林考上大學,而他母親卻看向他哥哥孫光平的表情,“仿佛該上大學的是她的兒子孫光平,而不應該是我……”,那壹刻的孫光林,內心經歷著怎樣的煎熬,他壹個大男孩,壹定偷偷哭過,無數次。偏心引發的偏見,比惡魔的魔爪更為恐怖,它就像壹張無形的黑色巨網,將裏邊的人深深裹住,另人無法呼吸,稍不留神便身陷它的魔爪之中,而自己能做的只有坐以待斃。

慶幸的是,孫光林將永遠離開那個叫南門的地方,哪怕午夜夢回思緒紛飛重新探尋,可南門已不是他記憶中的南門,他也不是曾經的他。池塘還在,像是要提醒他那不堪的過往壹樣滑稽可笑,若是我,壹輩子也不會踏入那個地方,那個被稱為夢魘的地方,我希望孫光林也壹樣。可他,還有壹個替他還了壹元報名費的哥哥,這磨難中的重禮,他又怎會割舍的下。

這世間最殘酷的壹件事,莫過於我給妳壹道光,然後再親手滅了它。

2020年9月22日

二十多年忍受的孤獨鑄造的無情,其實真的不堪壹擊。內心深處渴望得到的親情、愛和希望,無論怎樣呼喊咆哮,都無人問津。不知世人有沒有體會過這種心在下雨無聲呼喊的滋味,我體會過,那滋味怎壹個苦字囊括。我突然理解了孫光林,也理解了自己所謂的無情和決絕。

2020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