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不容辭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8回:“且玄德既為東吳之婿,亦義不容辭。”
中文名
義不容辭
拼 音
yì bù róng cí
解 釋
指理應接受
出 處
《三國演義》第58回
用 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
現 狀
已編入2011北京市中考說明
目錄
1 釋義
2 典故
釋義
詞目義不容辭
拼音yì bù róng cí
解釋義:道義;容:允許;辭:推辭。道義上不允許推辭。 指理應接受。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8回:“且玄德既為東吳之婿,亦義不容辭。”
《東周列國誌》第三回:“武公曰:‘老夫年邁無識,止為臣子,義不容辭,勉力來此。掃蕩腥膻,全仗上國。今計將安出?’”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小梅》:“妾受夫人諄囑,義不容辭。”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
示例:我們應該~地擔當起這個任務。
近義詞 義無反顧、匹夫有責、理所當然、責無旁貸、當仁不讓
反義詞推三阻四、百般推諉
燈謎 住口;請留步
典故
東漢時期,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大舉進攻孫權與劉備。赤壁之戰大敗而歸,經過休整又壹次親率大軍南下伐吳。孫權召集群臣商議對策,謀士張昭認為必須聯合劉備,請劉備出兵***同抗曹,劉備是東吳的女婿,曹操也是他們***同的敵人,抗曹大業,義不容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