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三藏經是什麽?

三藏經是什麽?

分類: 社會民生

問題描述:

三藏經是什麽?

解析:

即《大藏經》,是匯集佛教壹切經典成為壹部全書的總稱。古時也叫作「壹切經」,又略稱「藏經」。其內容主要是由經、律、論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藏經」,分別稱為經藏、律藏和論藏。經是佛為指導弟子修行所說的理論;律是佛為他的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應遵守的規則;論是佛弟子們為闡明經的理論的著述。「藏」有容納收藏的意義。

佛教三藏的分類,起源很早。相傳佛滅不久,他的弟子們為了永久保存佛所說的教法,開始進行了遺教的結集,即通過會議的方式,把佛說的話加以統壹固定下來。佛教的經藏是經過幾次結集(編纂)會議才形成的。

在佛教傳世二千五百年間,經典的流傳大體上經過了背誦、書寫、印刷三個時代。印度民族是慣於記憶的。他們最初結集三藏時,只是通過問答的形式,把佛所說的教法編成簡短的語句,以便佛弟子們能夠***同背誦而已。其後才有書寫流傳的作法。

我國現存漢譯大藏經,是自後漢(公元壹世紀)以來,直接和間接從印度和西域各國輸入的寫在貝葉(貝多羅樹葉)上的各種佛經原典翻譯過來的。自漢至隋唐,都靠寫本流傳。到了晚唐(九世紀時)才有佛經的刻本。現存唐鹹通九年(868)王玠所刻的《金剛經》便是世界上壹本最古的,並附有美麗版畫的印刷佛經。

由於佛經的翻譯越來越多,晉宋以後就產生了許多經錄,記載歷代佛經譯本的卷數、譯者、重譯和異譯等。在現存許多經錄之中,以唐代智升的《開元釋教錄》最為精詳。該書著錄當時已經流傳的佛經五千零四十八卷,並用梁周嗣興撰的《千字文》編號,每字壹函(又稱壹帙),每函約收佛經十卷。《千字文》自「天」字至「英」字,***四百八十字,每字壹函,合四百八十函。歷代刻藏,相沿不改,使漢文大藏經的規模基本定型。

大藏經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它是佛教及有關文化的壹部大叢書。在大藏經裏面,保存著現在印度久已失傳的許多佛教經典,也包括了中國學者對於佛教原理所作的創造性的闡釋。大藏經不僅是佛教徒研究佛學的重要典籍,也是壹般學者研究古代東方文化非常重要的資料。

此外,在 *** 地區,自唐宋以來,由梵文和漢文譯成藏文的經典,也經過整理匯編成為 *** 文大藏經。其中佛說的經律稱為「甘珠爾」;佛弟子及祖師的著作稱為「丹珠爾」。自元以至近代分別在 *** 的 *** 、日喀則、奈塘,甘肅的卓尼,四川的德格,北京,都有過多次刻本。 *** 文大藏經的內容約十分之八是漢文藏經中所沒有的,特別是密教部分。清代還將 *** 文佛典譯為蒙文、滿文,刻成蒙文大藏經和滿文大藏經。這種藏經流傳稀少,甚為名貴。

在雲南傣族地區流傳著的上座部佛教,其佛經是用巴利文寫的小乘三藏。壹般還是用書寫的方式流傳,國內還沒有刻印過巴利文大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