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什麽意思?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這句話,出自春秋時期成書的《禮記》.自秦漢以來,對這句話的解釋都是“庶人沒有資格受禮遇,大夫擁有特權不受刑”,把“下”作“下到”,“上”作“上到”解.與原話的本來意義是違背的,這是“以封建的特權觀念去解釋帶有原始性質的、以天神報這為根據、以血緣宗親行正義的遠古刑禮觀的壹種誤解”.首先,從先秦人的字句上看,“上”“下”二字,意作鄙視、重視.如“以高下下,以男下女”,其高下之之間的“下”與男女之間的“下”,均為卑賤意.《論語》的“惟上智下愚不移”,其“上”與“下”也作重輕意解.《禮記》的“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其“上”“下”二字取義,與上列句式相同,意為尊卑之意.其次,從血緣宗親社會的刑禮觀上看,遠古時代,社會的所有成員,為了本血緣宗親的興旺發達,子孫繁衍,都要嚴守人所***循的禮制刑法,誰也不能特珠.堯舜時,舜讓鯀治理水患,鯀沒有治好,鯀就受到了死刑處分.舜讓位於禹後,禹對於執法刑父的臯陶不但重用,而且友情勝舊.當時刑禮保持公正與威嚴,即便是首領也不例外.所以這句話,應為“禮不卑庶人,刑不尊大夫”.當然,這句話到了封建社會變成了因人論罪,禮成了尊上卑下、刑變為宥貴殘貧的封建特權階層的私器.但這句話是與後世的“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壹脈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