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鄒忌諷齊王納諫》裏的"窺鏡而自視"的"窺"是什麽意思?

《鄒忌諷齊王納諫》裏的"窺鏡而自視"的"窺"是什麽意思?

窺鏡:照鏡子“。窺”:照。

《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國策·齊策壹》,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謀士鄒忌勸說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塑造了鄒忌這樣有自知之明,善於思考,勇於進諫的賢士形象。又表現了齊威王知錯能改,從諫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願望和巨大決心。告訴讀者居上者只有廣開言路,采納群言,虛心接受批評意見並積極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裏,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白話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艷美麗。有壹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呢?”他的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麽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麗,於是又問他的小妾說:“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妾說:“徐公怎麽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和他坐著談話。鄒忌問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啊。”又過了壹天,徐公前來拜訪,(鄒忌)仔細地端詳他,自己覺得不如他美麗;再照著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遠遠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我的小妾認為我美,是懼怕我;客人認為我美,是想要有求於我。”

於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麗。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懼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麗。如今的齊國,土地方圓千裏,有壹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和身邊的近臣,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沒有不懼怕大王的;國內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受蒙蔽壹定很厲害了。”

齊威王說:“說得真好。”於是下了壹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能夠上書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並能傳到我耳朵裏的,得下等獎賞。”政令剛壹下達,所有大臣都來進言規勸,宮門庭院就像集市壹樣喧鬧。幾個月以後,有時偶爾還有人進諫。壹年以後,即使想進言,也沒有什麽可說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了敵國。

擴展資料:

作品背景

春秋戰國之際,七雄並立,各國間的兼並戰爭,各統治集團內部新舊勢力的鬥爭,以及民眾風起雲湧的反抗鬥爭,都異常尖銳激烈。在這激烈動蕩的時代,“士”作為壹種最活躍的階層出現在政治舞臺上。他們以自己的才能和學識,遊說於各國之間,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

他們提出壹定的政治主張或鬥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並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復雜的鬥爭形勢遊說使諸侯采納,施展著自己治國安邦的才幹。各國統治者也認識到,人心的向背,是國家政權能否鞏固的決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國家的統治就難以維持。所以,他們爭相招攬人才,虛心納諫,爭取“士”的支持。?

編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中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

百度百科-《鄒忌諷齊王納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