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
來自北京,因以前用紫銅做的中空放炭的膛,湯鍋環繞在火膛周圍,所以叫火鍋,通常都說涮著吃,後來隨著時代的進步,老式火鍋也退出大部分的市場。
涮鍋?
那些本沒有火鍋文化的地方,不用火鍋來涮,而直接用明火或者電熱的方式架鍋涮菜的方式吃類似火鍋的東西.因為本身用的就不是火鍋,也就不好叫做火鍋,只好沿用火鍋裏涮這個詞,叫涮鍋,因為沒有什麽傳統,本身就是拿來主義的東西,就必然有所創新,有別與火鍋有了很多樣式,特別是在湯底本身。
豆撈,也稱之為“都撈”,意謂撈得好運,討個大口彩而已。 例如澳門豆撈。
豆撈--起源於港澳,又稱香港火鍋,豆撈為都撈的諧音,又有撈福、撈財、撈運氣;親情、友情、愛情盡在壹撈之中之說。相傳明末清初,有壹位成功的澳門商人,年少時曾壹貧如洗,為人厚道,樂善好施,經常傾其所有幫助貧困的人們,此舉感動了上蒼,神人賜給他壹個紫銅火鍋,俗稱豆撈。
澳門豆撈人在壹年的時間裏創造了壹個神話,引領人們認識了壹種全新的火鍋形式,將海鮮和火鍋這兩種不同風格的題材完美的融合到了壹起,讓對美食壹向挑剔的都市人為之傾倒。
吃澳門豆撈成為了壹種全新的火鍋時尚。豆撈特別註重選材,所用的原料都是上等魚、蝦、肉類等。去掉殼、皮等,攪碎成泥狀,經過10道左右的工序,不加任何防腐劑和食用香料加工成“丸”和“滑”,即保持原有的營養成分,又有很好的口感。最受歡迎的涮品有鮮蝦滑、鮮魚滑、羊肉滑、鮮牛滑,每品價格在20—40元之間。
壹位飲食專家說,用撈(漏勺)來品嘗火鍋即講究衛生又能吃出文化特色。即是女人的“美容院”,又是男人的“加油站”,雖餐飲市場變化無常,但傳統飲食習慣和氣候的原因,餃子和火鍋保持了長久的生命力。豆撈因接近火鍋,符合東北人的飲食習慣,是其能夠風行起來的主要原因。
澳門豆撈的海鮮火鍋源自南國澳門,它將新潮的海鮮與傳統的火鍋完美融合,達到美食的極致。鮮香濃郁的的鍋底,燴以眾多深海的珍奇海鮮,讓多少挑剔的食客心悅誠服,為之傾倒。短短幾年,澳門豆撈就以雷霆之勢走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