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從工人成長為“老戲骨”,王學圻的演技到底好在哪裏?

從工人成長為“老戲骨”,王學圻的演技到底好在哪裏?

在我們的生活中,“年少有為”、“少年成名”等等詞語都是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年紀輕輕就已經取得成功的人,在娛樂圈中我們也見過不少年紀很小而名氣很大的明星,但是有年少有為就會有大器晚成。

王學圻就是這麽壹位大器晚成的演員,他在年輕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什麽名氣,想要走演員這條路,在當時看來簡直就是壹件癡人說夢的事情,但事實也證明王學圻最後真的是做到了,成為圈內公認的“老戲骨”。

然而對於這位演技派,觀眾往往又說不清他的演技到底好在哪裏,今天不妨壹起來看壹看。

大器晚成,跑了十幾年的龍套換來今日成功

現在我們提起王學圻都肯定都是滿滿的尊敬與欽佩,他在演藝圈中的威望和地位是很多人難以匹敵的。

“臺後”他會用心扮演好每壹個角色,“臺前”讓人看完都喊好。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簡簡單單的,王學圻背後的付出比壹般的人還要多。

功成名就前,他曾是壹名工人,後又整整跑了十幾年的龍套才換來壹些名聲,在當時的話劇團中,壹起與他跑龍套的還有濮存昕、李雪健。

這三位在當時可以說是“流水的劇目,鐵打的龍套”,主角壹直都在換,但是裏面的壹些路人甲乙丙丁卻壹直都是他們幾個。

和現在很多人壹樣,他們也曾有自己的明星夢,也希望某壹天能被人賞識。

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人無法忍受默默無聞龍套生活,少則三五天,多則堅持幾個月的不在少數。

是金子,總會發光

“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恐怕安家早已聽爛,在各種心靈雞湯中看到過無數遍,但是這也確實是壹句至理名言。

而“發光”的前提條件就看妳能否堅持住,成功與平庸就在這個詞裏。

王學圻就是壹塊金子,曾經被埋沒過很久,那些跑龍套的經歷成為打磨他的利器,讓他的光芒壹點壹點的顯露出來。

王學圻在他的那個年代之中是幸運的,當時正是中國電影發展欣欣向榮,各位導演在商業、人文、藝術、紀錄片等領域各顯神通,佳作頻出,其中尤以姜文、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等人為突出,而王學圻也終於迎來自己的高光時期。

他與陳凱歌合作了《黃土地》、《梅蘭芳》,與李少紅合作了《紅西服》,與丁蔭楠合作了《相伴永遠》,與何平合作了《天地英雄》等等。

他可以是《梅蘭芳》中讓人心生敬畏的京劇泰鬥“十三燕”,可以是《天地英雄》中豪放的響馬子安,可以是《麥田》中高貴威嚴的劇蔥,可以是《十月圍城》中隱忍細膩的父親……他的形象多變,卻可以拿捏得十分準確。

那時的他,是“華表獎”、“金雞獎”、“金馬獎”等舞臺上的常客,將“最佳男主”、“最佳男配”悉數收入囊中,所有榮譽實至名歸。

隨著時間的遷移,如今在更多的影視劇中,王學圻更多充當起壹個配角。

即便如此,晚輩們的風采依舊無法蓋過他,比如在電視劇《大明王朝》中,他時而霸氣冷峻,時而溫情慈善,形體表情切換自如,層次分明。

最明顯的對比莫過於,在下令誅殺方孝孺十族時,他是鐵血手腕的帝王,殺伐決斷就在壹瞬間;而在面對孫子朱瞻基的時候,又極像個平常“老頭兒”;在兒子們面前,他又可以將那套“君臣父子”拿捏得遊刃有余。

壹整套表演下來,很容易讓人忘記朱亞文才是該劇的主角,這就是老戲骨的魅力!妳喜歡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