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中西方禮儀差異在哪幾方面

中西方禮儀差異在哪幾方面

中西方禮儀差異:

1、在稱謂和稱呼方面,西方人的稱呼通常是比較籠統的,通常壹個稱呼可以涵蓋中國的很多個稱呼。例如西方人稱呼男的為先生,稱呼女的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壹詞在我國各類詞典中的第壹解釋就是“教師”,是對教師最古老、最悠久的稱謂,已經流傳了幾千年。

我們在建國後熟人稱呼經常在其姓名後面加上“同誌”壹詞,比如開會的時候,某某領導講話,“向XX同誌學習”等諸如此類的言語就不必細說了。但是,在當今生活中,隨著改革開放,現在“先生”成為社會上最流行的尊稱口語。

2、在見面交往禮節方面,中國人通常是見面喜歡點點頭,握握手或行拱手禮,或者微微欠身然後握手,而西方人覺得欠身似乎顯得自卑。在西方,特別在歐美國家,擁抱禮卻是十分常見的見面禮與道別禮,親吻禮和吻手禮也是常見的西方見面禮。握手禮來源於西方人類半野蠻半文明時期。這種習慣逐漸演變成今天作為見面和告辭的“握手”禮節,被大多數國家所接受。

在我國,握手禮不但在見面和告辭時使用,而且還作為壹種祝賀、感謝或相互鼓勵的表示。因此是社交中應用最廣泛的致意禮節。見面、道別時的禮貌演變到今天就是“妳好”、“再見”兩個短語,客氣的頂多再互相握下手,在各種古怪疾病流行的今天顯得簡潔而衛生而又體面。然而西方國家,見面就要先送貼面禮、親吻禮和吻手禮,讓我們很不習慣也不能接受。

3、在宴客方面,喝酒,歷來被中國人視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場合不可缺少的壹環。中國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滿,在西方人他們通常喜歡啤酒、葡萄酒,不喜歡勸酒,他們的行為會隨女主人的動作而進行。

中國是壹個酒文化大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釀酒工藝和人們賦予酒的美好寓意,使飲酒成為中國人宴請賓朋、交際應酬等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也令老外折服,使他們也對中國的白酒滿懷好奇心,但他們對中國酒桌上的強行勸酒有多反感。就如我們正常的中國人對老外的貼面禮排斥壹樣。

4、在禁忌與習俗方面,中國人不喜歡說4,覺得8非常吉利,而西方人不喜歡13。中國人視4為不吉利,因為與“死”同音;而在荷蘭語中4卻是個喜慶的數字,因為與荷蘭語“慶祝”壹詞的發言相近。

5、中國人通常以登門拜訪表現他的熱忱,而西方人在拜訪前先要跟主人預約,忌突然造訪。否則,受訪者會感到不快,因為這突如其來的拜訪打亂了工作安排,給他造成了極大的不便。約好的拜訪壹般要準時。

6、中國人見面客套時喜歡問去哪,吃飯了沒,而西方人卻認為,這是在侵犯他們的隱私,西方人對此感到很怪異。“吃了嗎?”這是中國人在吃飯前後打招呼的常用語。西方人們分手時通常說Good-bye,Bye-bye,相當於中國人說“再見”。如有貴客或不大熟的人來訪或串門兒,客人離開時,按中國的習慣,主人要把客人送到房門口或大門口。客人對主人說“請留步”,主人最後要說“走好”、“慢走”、“慢點兒騎(自行車)之類的客套話。而西方人微微壹笑並作個表示再見的手勢就可以了。

7、如今中國人穿著打扮日趨西化,正式場合男女著裝已與西方並無二異。

8、中國人通常會在女官員、女企業家、女學者、女明星面前遵循女士優先原則,卻不理會女翻譯、女導遊、女陪同、女記者等。而西方人對此壹視同仁。

9、在國際會議上,我國傳媒總結出國人的種種陋習:電話多、屎尿多,常常在公開場合訓斥下屬,男秘書給自己上級揉肩膀等。

擴展資料:

禮儀,是整個社會文明的基礎,是社會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現方式。中國是禮儀之邦,有著燦爛的五千年文化華夏文明,在世界上影響深遠。著名國學家錢穆先生就曾經說過,“中國文化的核心就是禮”。當在近200多年,隨著西方國家的崛起,西方主導著世界,現今國際通行的禮儀基本上是西方禮儀。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中西方文化比較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