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西施在古越國浣紗溪邊浣紗,水中的魚兒看到她的驚艷容貌,都感到自愧不如沈入江底。
落雁
傳說“昭君出塞”時,行於大漠途中,悲懷於自身命運和遠離家鄉,在馬上百無聊賴,彈《出塞曲》。而天邊飛過的大雁,聽到曲調的幽怨和感傷,肝腸寸斷,紛紛的掉落在地。因而“沈魚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閉月
傳說貂蟬在花園中拜月時,有雲彩遮住月光,被王允看到。此後王允就對人說貂禪比月亮還漂亮,稱為“閉月”。
羞花
傳說楊玉環在花園中賞花時悲嘆自己的命運,用手撫花,也許是含羞草,也許是別的原因,花瓣收縮,花葉垂下。被宮女看見,就說楊貴妃與花兒比美,花兒都羞得低下了頭。
“沈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糜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也有人認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沈魚代表西施。
四大美女還有壹說是褒姒,西施,妲己,楊玉環。並成為:“笑褒姒 病西施 狠妲己 醉楊妃”。
其實西施的美貌我們誰也沒見過,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和楊貴妃,其實據考證,她們都有缺陷。
西施的缺陷就是腳比較大。西施是大腳,發明了遮腳裙。貂蟬是壹眼大壹眼小,應該是比較明顯,貂蟬的估計是挺明顯的。王昭君是溜肩,故發明了墊肩。楊貴妃倒還好,表面上都挺正常,很符合唐朝審美觀,那就是胖,身高只有1米64,但是我想大家都不知道的是,楊貴妃有狐臭,所以她特別的喜歡沐浴。
關於四大美人的缺陷還有另壹個版本。傳說西施耳朵生得較小,便請匠人制作了耳環,戴上後拉長了耳輪,彌補了缺陷。王昭君兩腳生得較大,便請裁縫裁制很長的裙子,長裙拖地,裊娜多姿,把腳大的缺點遮掩了。楊貴妃身上有股難聞的異味,便命丫環從後花園中采來鮮花,加工制成香料拭擦全身,頓時芳香襲人,更加迷人了。貂蟬走起路來步履沈重,鞋聲咯咯,使人生厭,便在身上佩戴銅鈴、玉器,姍姍行走時,金玉相撞,叮叮當當,別有風韻,刺耳的步履聲消失在悅耳動聽的金玉聲中了。 古跡 後人為紀念這位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的絕代佳人,就在諸暨修建了西施殿。唐開成年間(公元836-840 年)著名詩人李商隱曾寫下“西子尋遺殿,昭君覓故村”的詩句。1986年,諸暨請中國美術學院傅維安教授在諸暨火車站創作西施塑像;同時,還刷新了浣江邊王羲之所題的‘浣紗’兩字的摩崖石刻。 東施效顰 原文西施病心而顰其裏,其裏之醜人見之,歸亦捧心而顰其裏。其裏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發 音 dōng shī xiào pín
解 釋 效:仿效;顰:同矉,蹙眉。比喻胡亂模仿,效果極壞。
出 處 莊周《莊子·天運》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示 例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0回:“若真也葬花,可謂~了;不但不為新奇,而且更是可厭。”
近義詞 邯鄲學步、照貓畫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趨
反義詞 獨辟蹊徑、標新立異、自我作古、擇善而從
典 故
《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裏,其裏之醜人見而 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裏。其裏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成玄英疏:“西施,越之美女也,貌極妍麗。既病心痛,嚬眉苦之。而端正之人,體多宜便,因其嚬蹙,更益其美。是以閭裏見之,彌加愛重。鄰裏醜人見而學之,不病強嚬,倍增其醜。”後因以“東施效顰”嘲諷不顧本身條件而壹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壞的人。亦為模仿別人的謙語。顰,同“矉”,蹙眉。
譯 文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壹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見她手捂胸口,雙眉皺起,流露出壹種嬌媚柔弱的女性美。當她從鄉間走過的時候,鄉裏人無不睜大眼睛註視。
這壹天,她看到西施捂著胸口、皺著雙眉的樣子竟博得這麽多人的青睞,因此回去以後,她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手捂胸口,緊皺眉頭,在村裏走來走去。哪知這醜女的矯揉造作使她樣子更難看了。結果,鄉間的富人看見醜女的怪模樣,馬上把門緊緊關上;鄉間的窮人看見醜女走過來,馬上拉著妻、帶著孩子遠遠地躲開。人們見了這個怪模怪樣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裏走來走去的醜女人,簡直像見了瘟神壹般。
這個醜女人只知道西施皺眉的樣子很美,卻不知道她為什麽很美,而去簡單模仿她的樣子,結果反被人譏笑。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避短,尋找適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別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寓 意
比喻不了解人家真正長處,而去生搬硬套,結果事與願違。也泛指機械的模仿者愚蠢可笑。
▲例:偶爾的壹次,A老板應B老板邀請來到B公司,無意中他發現B公司的門房間沒有考勤機,便問:“妳們沒有考勤機?”B老板說:“公司不僅沒有考勤機,就連考勤人員也沒有。”A問:“那如何記錄考核員工的遲到呢?”B答:“現在離上班還有5分鐘,妳可以去各部門看壹看,有沒有人還沒有到崗的。”A問:“這是為什麽?”B答:“信任,就是最好的考勤機。他們都是成年人,知道自己該怎麽做。”
A老板頗有感觸。回到單位後,叫人立即搬走考勤機,撤銷考勤記錄。可事與願違,遲到現象愈演愈烈,就連從來不遲到的人,也出現了遲到現象。 西施與珍珠 珍珠被人類利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傳說她是西施的化身。
西施本是月宮中嫦娥的掌上明珠,她奉玉帝之命,下凡來拯救吳越兩國黎民百姓脫離連年戰亂之苦,珍珠便是她的化身。
原來嫦娥仙子有壹顆閃閃發光的大明珠,十分逗人喜愛,常常捧在掌中把玩,平時則命五彩金雞日夜守護,唯恐丟失。而金雞也久有把玩明珠的欲望,趁嫦娥不備,偷偷將明珠含在口中,躲到月宮的後面玩賞起來,將明珠拋上拋下,煞是好玩。但壹不小心,明珠從月宮滾落下來,直飛人間。金雞大驚失色,為逃避責罰,也隨之向人間追去。
嫦娥得知此消息後,急命玉兔追趕金雞。玉兔穿過九天雲彩,直追至浙江諸暨浦陽江邊上空。正在這壹天,浦陽江邊山下壹施姓農家之妻正在浦陽江邊浣紗,忽見水中有顆光彩耀眼的明珠,忙伸手去撈,明珠卻像長了翅膀似的徑直飛入她的口中,並鉆進腹內。施妻從此似有了身孕。
壹晃十六個月過去了,女子只覺的腹痛難忍,但就是不能分娩,急得她的丈夫跪地禱告上蒼。忽壹日只見五彩金雞從天而降,停在屋頂,頓時屋內珠光萬道。恰在這時,只聽哇的壹聲,施妻生下壹個光華美麗的女孩,取名為西施。故有“嘗母浴帛於溪,明珠射體而孕。”之說。
西施長大後,化解了吳越兩國的仇怨之後,就化作珍珠留在人間,為黎明百姓的健康長壽、養顏美容繼續做出貢獻。自此諸暨變成了世代養殖珍珠之鄉而馳名中外,這壹傳說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間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