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無邊的黑夜裏點亮的壹盞刺破黑暗的燈,來自心靈的那份感悟,能夠穿透黑暗尋到光明;就像廣袤千裏的大地上穿梭奔流的壹條小溪,來自心靈的那份感悟,竭力延展匯就像無邊的黑夜裏點亮的壹盞刺破黑暗的燈,來自心靈的那份感悟,能夠穿透黑暗尋到光明;就就像無邊的黑夜裏點亮的壹盞刺破黑暗的燈,來自心靈的那份感悟,能夠穿透黑暗尋到光明;就像廣袤千裏的大地上穿梭奔流的壹條小溪,來自心靈的那份感悟,竭力延展匯聚成江河;壹個人不管資質多麽聰慧,只憑偶爾開放在心靈原野上的壹朵頓悟的花蕾,不會摘取到思想的果實,只有漫山遍野的鮮花,才可能豐盈他心靈的園地。 當我們讀壹本書時,心靈往往會從那字裏行間迸發出壹些美好的思想。當我們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中,心靈往往能從那連綿的山巒、空曠的幽谷、浩渺的大海、蒼茫的森林裏,采擷到許多靈感和詩意,甚至是壹棵小草、壹片樹葉、壹朵白雲、壹塊石頭孕育的美,都能使我們的靈魂超然於物欲之外,使心靈中那些隱隱的煩惱與痛苦,就像冰雪壹樣漸漸消融在大自然的春水裏。 總有那個時候,我們和身邊的朋友相處或者與遠在天邊的朋友,從他們的言行或信箋中看到感覺到壹個與我們內心極不相同的世界,這壹個個世界正是我們自己內心渴望擴展的世界。在這個被擴展了的世界裏,我們心靈的視野更開闊了,我們也從這個擴展的世界裏,感悟到了自己不能給予的東西…… 心有所悟,就如壹位雕刻家手持刻刀精心琢磨細細修剝壹塊玉石,那落在玉石之上的每壹刀,正如我們心靈中的壹次次感悟,那塊玉石在雕者壹刀刀著意的雕刻下成了不朽的藝術品,而我們的心靈也正是在壹次次不斷的感悟中升華到了壹個更高的境地。 因為有所感悟,所以我們珍惜已經擁有的壹切; 因為有所感激,所以我們甘心承受難言的苦楚; 因為有所追求,我們義無反顧; 因為有所作為,我們問心無愧! 這,就是我的心靈感悟。
心靈感悟散文2葉綠素、紫外線、水分子以及腳下的塵埃、壹條小路的氣息與返照在石頭上的陽光都讓我因此產生純文學的熱情、敏銳與思考而欣喜若狂,足以把我從心靈孤獨的困惑中解脫出來,喚起我想用自己的思想為它們形容和描繪出壹條豐富多采的文學大路的熱情。
心靈感悟散文3有時候,我認為天空的身份確實很特別,它格外的沈默和超常的安靜總是讓人難以理解,甚至不堪負重。在心情好的人和心情不好的人面前,我承認它的確壹直以負責任的態度保持沈默,惟恐自己的善良、悲憫以及原本正確的同情心被人們不明所以地誤解和歪曲,使人們無法正常排遣和釋放內心的壓力造成的苦悶與仿徨。盡管天空並沒有這個義務用自己的背景誠惶誠恐地、瞻前顧後地迎合人們對情感的宣泄,但它還是不以為然地承受著本該不屬於它的負重,這已經成為我對天空刮目相看的主要因素。
心靈感悟散文4窗外,黃昏時刻,晚霞如歲月的指紋洇紅了天邊,燕子在空中劃來劃去忙著為黃昏剪彩。我突然對眼前的事物或者對以前那些曾經深思熟慮而又壹不小心中斷聯系的印象產生壹種新的更富有文學藝術的啟發和思考。
確切地說,夕陽的身份的確很特別,盡管這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但我完全不理解或者想不到它竟然以這種獨特的方式對這個世界以及生命所蘊藏的內涵給予如此完美的總結與交代,這讓生命的張力恰倒好處地得到釋放和宣泄,讓膨脹的黑夜得到寧靜的撫慰。
心靈感悟散文5生活中有很多瑣事每天都在不停地重復著,偶爾出現幾件新鮮的事物,雖然給厭倦的心情帶來些許新鮮感,但過幾天又變得索然無味,日子又恢復到百無聊賴的狀態。可憐的思維、意識、思想與感官都在習慣的惰性裏茍延殘喘地掙紮著,每天面對的都是熟視無睹而又無精打采的日子,自由而又寂寞,平靜而又無聊,麻木而又空虛。
心靈感悟散文6壹頭晚歸的耕牛,緩緩行走在壹條潮壹濕、潔凈、平坦的鄉間小路上,兩旁流淌著潺壹潺水流,緊隨其後的,是壹個蹦蹦跳跳的小姑娘……
這個場景無數次的出現在我的夢中,遙遠而美麗,遙遠得甚至記憶都無法觸壹摸得到,美麗得不忍去碰壹觸。而有時,則是壹張熟悉的'笑臉,壹個深情的懷抱,壹句關切的問候……這些片段時不時地出現在我的夢中,我深信——夢由心生,那些片段是記憶中被撕碎的往事,遺留下的某些美好而已。
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總有壹小塊自己的田地,任由自己耕耘、播種、收獲,而種壹子,則是記憶中最難忘的壹些人或事,或許只是壹瞬,愈加顯得彌足珍貴,珍貴得只能用心去觸壹摸、去柔軟、去幻化……
而某些往事,已然發生,過去也就任由它過去,試圖去挽回,去發展,甚或去演繹,純屬徒勞,因為美麗的東西僅存在記憶裏,正如壹些很賣座的電壹影或收視率奇高的電視劇,再強加壹些後續的系列產品,只能是狗尾續貂,這才是經典,任何東西都無法超越。
內心深處的東西,任由妳去想象,去增添些唯美的枝杈,而現實的對號入座,會讓那些僅存的美好如肥皂泡般壹壹破滅。曾經的黑色,在幾經粉飾下幻化的五彩繽紛,亦將被現實的殘酷重新投入灰蒙。“讓她傷心壹輩子”的夢中誓言真的能實現嗎?生活畢竟是多姿多彩的,除卻感情所占的比例,親情友情事業等等占去了大部的精力,而那壹點點的傷感,那壹點點的魂牽,只能由夢繞來實現了。
這不能算是壹種悲哀,至少我還未心死,我還有值得懷念的東西,至少我還可以在自己的世界裏自說自話,不受外界任何幹擾。而那些唯美的畫面,會永遠存留在自己腦海中,時時浮現出,溫暖我的內心,馨香我的靈魂,我的世界會因此而變得精彩而富有激壹情!
心靈感悟散文7人類能有這天的成就,離不開對世界的探索以及在此基礎上所做的種種創造。自從擺脫黑暗愚昧以後,尤其是歐洲文藝復興以來,越來越多的新理念、新技術和新發明雨後春筍般地出此刻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推動著社會物質和精神禮貌不斷進步,尤其是物質禮貌,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向前的進程呈現出了明顯的加速度態勢。是的,無論社會如何發展、世界如何變化,其背後的主要推動力量都離不開各行各業的能人、領路人、敢於第壹個吃螃蟹的人。
而普通大眾的羊群效應使得每項物質發明和創新以壹種急劇膨脹的速度迅速推開、蔓延,最終占領社會的各個角落,成為尋常之物,比如電燈、電話、汽車、計算機、飛機、互聯網等等。50年前的絕大多數中國人,根本不明白汽車為何物,三十年的前的中國,電話的普及率還相當低,二十年前的國人,很少有見過手機的;十年前的我們,手機上網著寥寥無幾。那麽此刻,瞧瞧我們周圍,私家車普及率達百分之七十以上,家用固定電話幾近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手機普及率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使得每個人即使身處天涯海角,只要壹臺小小的手機在手便能與親朋好友相聊甚歡,天涯咫尺。不可思議的事情天天都在發生,沒有人能夠預測到到二十年甚至十年、五年以後的我們生活的世界將是何等面目。日新月異的發展,雖說精彩,卻也讓身處其中的好多人有些應接不暇。。。。。
人們在探索物質世界的同時,對自身精神世界的改造工作似乎已經遠遠滯後。隨著醫學的迅速發展,好多從前的疑難病癥壹個個被攻克,人類的壽命也在逐年延長。然而我們也越來越發現,與之構成鮮明比較的是,我們的精神禮貌建設卻是如此蒼白、貧瘠。現實中,人們往往慣於追逐物質,對自身的精神需求從不關註,甚至是野蠻對待。經典的書籍和文獻漸漸被塵封,快餐式的精神消費甚囂塵上,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個人的健康成長不僅僅僅是依靠物質著條“腿”,也絲毫離不開精神那條“腿”。而此刻的大多數人未能做到兩條“腿”同長,也不能使兩條“腿”同時、同步走路。漸漸的,人們逐步“適應”了這種蹩腳走路的狀態,習以為常,卻在為以後的發展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瞧瞧我們周圍吧,到處都是例證:物質生活條件好了,而受抑郁癥或類似抑郁癥侵擾的人數卻在逐年增加;社會進步了,人們的幸福指數卻沒能同步跟上,甚至在很多地方和很多人群中有大幅下滑之勢;人與人的空間距離被飛速運轉的交通工具和無處不在互聯網迅速拉近,而人們之間心靈的距離卻愈來愈遠,人情冷漠的世風漸濃漸近;GDP、GNP等各項指標逐年增加,隨之帶來的卻是人們對當下和未來生活的日漸迷茫、失落。這壹切的壹切都無時無刻不在在向人類發出嚴厲的警告,卻在被人們壹次次無情地忽略。著到底是無視還是無能為力?人們究竟是怎樣了?我們如何才能發現上述種種問題的本質?又怎樣才能走出這樣的怪圈,從而實現真正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自由呢?
人類物質禮貌的進步離不開對世界和宇宙的不懈探索。而精神禮貌的推進、每壹個個人精神的健康的存在和發展,不僅僅同樣離不開人們對精神領域本身的探索、沈澱、整理,而且還是壹個進展相對更加緩慢的過程。過度的追求物質享受使得我們的大腦充滿了物質的欲望,從而忘卻了人類還需要有時刻不能短缺的精神享受、精神愉悅,更加不懂的如何愉悅和滋養心靈。而物質世界的飛速發展導致當今文化創作者的魚龍混雜。
許多作品,不論資料好壞、層次高低只要能賺錢,就被推向市場,走進千家萬戶的生活。殊不知,資料低俗、價值觀扭曲、風格無趣的作品對人們精神生活的負面影響至深,它會使人在錯誤的精神道路上越走越遠,逐漸迷失。人的發展對健康的精神食糧的需求刻不容緩。而當今時代也不能說缺少文化大師、藝術大伽。許多優秀的書籍、影片、文章也在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產生,其資料瑰麗、蘊意長遠,十分適合當下人們去細細品嘗、消化。然而,這樣的文化大餐、精神食糧卻往往被浮躁的社會人群以壹種十分功利化的眼光去對待、被當作文化快餐去消費。優秀作品不是被束之高閣就是被匆匆咀嚼後永遠扔進歷史的垃圾桶,使其失去應有的價值。
人們應當明白,無論是個體精神的健康發展,還是整個人類精神禮貌的存續進步,絕對不可能是壹蹴而就、壹勞永逸的事情,他需要的是對健康的精神食糧反復品味、細細消化、漸緩吸收,從而內化為人自身的壹部分。而除了不斷汲取健康的精神食糧外,人們還就應像對待自我的嬰兒壹樣去精心照料、倍加呵護個人的精神世界,同時,要經常停下忙碌的腳步,品味生活的樂趣和本質、感悟生命的精彩和真諦,讓靈魂跟緊肉體而同步前行。
人類對物質世界的探索和創新使自我贏得了萬物靈長的尊貴,而要持續萬物至尊地位就絕對離不開對自身精神領域的不懈思考和追求和感悟。否則,我們就是壹堆擁有高科技裝備的變形金剛,但是是壹群高級別的行屍走肉。每個人都要學會讓物質財富為自身服務,而不是受制於其、並淪為其奴仆,我們不僅僅要讓生命既活出效率和長度,更要贏得質量和精彩。
心靈感悟散文8那壹年秋天,我連續第二次高考失利,落榜的消息傳出後,我心灰意冷地整日躺在家裏,由於焦慮和沮喪,我飯吃得很少,覺也睡得很少,半個多月過去,體重壹下子少了近二十公斤。爸爸和媽媽憂心忡忡,給我找來了在鎮南開鐵匠鋪的二叔。
二叔是個典型的鄉村漢子,渾身結結實實,壯得像壹座鐵塔。二叔總有樂不完的事,整天朗聲大笑,就是拉風箱或者流星樣舞錘時,二叔也總是樂呵呵的。二叔在我家客廳坐了壹會兒,敲敲我臥室的門,粗門大嗓地說:“老躲在家裏有什麽意思,沒事兒跟我掄錘去!”
我待在家裏也沒什麽事兒,想想就去了二叔的鐵匠鋪子。二叔笑瞇瞇地跟我說:“妳沒打過鐵,不是什麽鐵匠把勢,來吧。妳掄偏錘我打正錘,管保咱叔侄倆打得出壹手好農具。”偏錘就是重錘,八磅重的大錘呼地掄起來,再嗨壹聲地狠狠砸下去,砸得鐵星四濺。而正錘是引錘,就是壹把大鐵斧壹樣的小錘子,需要往哪裏砸,二叔揚著引錘哐當哐當在哪裏敲壹敲,我大錘的落點就隨著二叔的引錘走。鐵砧的旁邊,是壹個水槽,火紅的鐵坯打得有些藍亮時,二叔就把鐵坯丟進水槽裏,火熱的鐵壹浸到水裏就呼地騰起壹團團濃濃的白霧。半上午過去,往水槽裏浸了幾塊熱鐵,水槽裏的水便沸騰起來了。二叔說:“孩子,生活就像這槽冷水,如果妳是塊冷鐵,浸幾次,妳會生銹的。可如果妳是塊熱鐵的話,這冷水不僅會使妳變得鐵藍,使妳成為壹塊好鐵,而且妳還會讓水沸騰。”
二叔又浸進去壹塊鐵塊說:“不管它是冷水還是冰,只要妳像這塊鐵壹樣火熱,妳就會讓生活沸騰起來的!”我明白了,自己兩次高考失利,不就是因為自己缺少火紅的熱鐵的溫度嗎?
我對自己的學習缺少信心,我對課本沒有熱情,我對理想沒有熱望,我是塊冰冷的鐵,我怎麽能讓自己的生活沸騰起來呢?無論對於誰,生活都只是壹槽冰冷的涼水,要想讓妳的生活沸騰,讓妳的生活綻出熱情的火花,只有恒久地保持妳的心靈熱度。
火熱的心靈,才能點燃妳火熱的生活。
心靈感悟散文9有些事,做了就做了,就不去想了,再想,心會煩。有些人,走了就走了,就不要留戀了,再留,心會卑。有些情,沒了就沒了,就不去懷念了,再念,心會殤。要知道,做人之美,在於簡約。做事之美,在於利索。胸懷之美,在於寬闊。聚散之美,在於淡泊。心情之美,在於快樂。
幸福可遠可近,全在於心。回憶可淺可深,全在於感覺。思念可濃可淡,全在於念想!日子,過的是心情。生活,要的是質量。
昨天是冰封記憶的壹本書,今天是書寫人生的壹頁紙,明天是等待描摹的壹幅畫。遠離,紅塵紛擾,遠離,俗世喧囂,攬幾縷淡泊,坐壹懷恬靜,浮世流年,淡守清歡。腳步匆匆,求索漫漫,坎坷路途,給身邊壹份溫暖。風雨人生,給自己壹份釋然。若,晴天和日,就淡賞閑雲。若,風雨敲窗,就且聽風吟。若,流年有愛,就心隨花開。若,人走情涼,就守心自暖,雲天瓶水,微瀾靜好。情不棄,時光溫暖,愛不離,歲月不寒,心無瀾,碧海晴天。
淡的日子,淡然過。生活如水,人生似茶,茶放到水中壹泡,時間久了,也就淡了。淡淡,是生活的壹種格調。是做人的壹種性情。淡淡的顏色,是壹種幹凈。淡淡的情感,是壹種雅致。淡淡的花香,是壹種迷醉。淡淡的交往,是壹種長久。淡淡,是壹種感悟。壹種哲理。壹種心態。壹種品格。
淡淡的情感最淳樸,淡淡的心境最質白。做壹個淡而平靜之人,不急功近利,不浮誇輕薄,不摧眉折腰。淡淡來,淡淡去,活得充實而有滋味。
歲月,就是壹場跋涉,感情,就是壹場綻放。終究是,歲月太深,繁華成煙,人心太淺,守望難堅。
人,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價值,各有各的理念,各有各的世界觀,各有各的人生觀,各有各的價值觀。不要苛求別人,不要求自己,保持善良,做到真誠,寬容待別人,嚴以律自己,得與失,成和敗,聚或散,都是人生的壹種成長,看淡,心情才好,看開,日子才愉快。
日子,過的是心情。生活,要的是質量。人生,如壹朵花,靜靜綻放在原野,有陽光有雨露有生命。如壹縷風,默默滌蕩在天地,有輕拂有奔放有浪漫。別把自己不當誰,沒有誰天生就應該卑微,人,活得再漂亮,也會有淒涼。路,走得再瀟灑,也會有迷茫。歌,唱的再響亮,也會有情殤。所以,生活要理性壹點。
要懂得,無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亂,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人生就是這樣,走壹步壹步風景,進壹步壹步歡喜。原來以為重要的事情,回望時,原來沒那麽重要。原以為恐懼的事情,再回望,其實無所謂。人生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皆系於心,心態若安好,就沒有過不去的坎。淡看花開落,笑視雲舒卷。放下,自然輕松。站住,才能看清。生活,既要活得輕松,又要欣賞人生的美景!
生命,有長短,生活,有苦樂。人生,有起落。學會揮袖從容,暖笑無殤。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樂觀,不是沒煩惱,而是懂得知足。漂亮的生活,來自好心態,好的心態,來自寬容,來自大度,來自知足。人生無完美,曲折亦風景,看開、想通,就是完美。有些記憶,如沙痕,終將為如風的歲月所湮沒。
茶涼了,就別再續了,再續,也不是原來的味道了。人走了,就別再留了,再留下,也不是原來的感覺了。情沒了,就別回味了,再回味,也不是原來的心情了。慢慢的都會遠,漸漸的都會淡,擁有時,好好珍惜,離開了,默默祝福,人生的旅途,沒有人陪妳走到最後。那些,擦肩的緣,路過的份,那些,付出的真情,遇到的真誠,那些,曾經的感動,真情的動容,都是記憶深處壹朵清淺的花,即使瞬間綻放,也會暖流滿心!
生活,是柴米油鹽的平淡。生活,是酸甜苦辣的平凡。生活,是早出晚歸的奔波。生活,是聚散離合的悲歡。生活,苦樂***存,喜憂參半。生活,酸甜***味,冷熱相依。人生的道路,不是壹條坦途順到底,每個人都會遇到溝溝坎坎,只有想法跨越坎坷,才能走向自己的輝煌,若想活得灑脫,就要學會看開,日子過的是心情,生活要的是質量。
心靈感悟散文10人活到了而立之年、活到了三四十歲之後,頭腦中壹定會有各種世俗的看法、固有的觀念,有各種各樣的汙染。正是這種汙染使我們的生命不再年輕,讓我們喪失了許多的創造力和生命的生機。人們開始擔心失去已有的名譽、地位和各種關系的資源,要放棄這些東西,讓自己回到最原始的狀態,變成了壹件很可怕的事情。正是這種擔心和可怕,越來越使人變得世俗,阿諛奉承、不求上進,千方百計地在討好著這個世界,壹步步地失去著人性中最本質的東西,失去了人性中最有創造力的東西。
有壹位北大的朋友給我講了壹個故事:哈佛大學的校長來北京大學時,講了壹段自己的親身經歷。有壹年他向學校請了三個月的假,然後告訴自己的家人,不要問我去什麽地方,我每星期都會給家裏打個電話,報個平安。然後這位校長就去了美國南部的農村,去農場幹活,去飯店刷盤子。在田地做工時,背著老板吸支煙,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地說幾句話,都感到很高興。最後他在壹家餐廳,找了壹個刷盤子的工作,只工作了四小時,老板與他結了賬,對他講:老頭,妳刷盤子太慢了,妳被解雇了。這位校長回到哈佛後,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工作環境,但感到換了另外壹個天地:原來在這個位置上是壹種象征、是壹種榮譽。這三個月的生活,重新改變了自己對人生的看法,讓自己復了壹次位,清了壹次零。
在這個世界上,壹個人要放棄自己已有的東西,是壹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幾年前,我們幾個年輕人下海、辦公司之時,借鄧公南巡的東風,讓我們成為了先富起來的壹批,完成了最初的資本的原始積累,有了壹個比較大的“舞臺”。短短的幾年,資本規模迅速擴大,在商界也成為了人人都在議論的奇跡。伴隨而來的是各種榮譽、拍馬屁、合夥人之間的明爭暗鬥。有壹天我突然意識到作為三十歲出頭的人,應該擺脫這種狀態,要離開這個公司,重新把自己放在最原始的狀態,讓自己重新開始。另壹個原因是在此之前,有人把我成功歸結為運氣好,並定量地總結了六個好運氣。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成功似乎不是來自於權勢,必然就是來自於好的運氣。我更看重的是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培養。所以我下定決心,要讓自己重新成為壹無所有的狀態,鍛煉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的能力。
剛壹離開,許多事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的合夥人給我開了壹個批判大會,主題是正本清源。我馬上提出抗議,這位合夥人也很坦率,對我講:“把妳的名字借我,我罵妳壹年後,等我的威信樹立起來後,等公司穩定後,我再也不會罵妳了。”似乎是我的錯誤,我太吝嗇,壹個小小的名字都不願借給別人用壹用。膽小的同事不敢與我往來了,見風使舵,拍馬屁的小人更是遠離我而去。白天我並沒有感到有多痛苦,但每到晚上,總是不斷地重復著壹個夢,夢見許多人在流淚,不讓我離開,在不斷地喊:“我們需要妳!”我也在不斷地流淚。等到醒來後,總是發現枕頭上有不少的淚水。
最近,我把這個夢講給了壹位學心理學的朋友,她解釋說,做這個夢不是他們需要妳,而是妳太孤單了,妳需要他們。這個夢重復了許多個夜晚,終於有壹天,我病倒了,流了壹身的虛汗,休克倒在了衛生間。等我醒來後,體力有些恢復,我打電話給在國外的老婆,她馬上通知在北京壹位姓王的大姐來照顧我。這次經歷,對我的心理有壹種脫胎換骨的感覺,真正勇敢地讓自己回到了人性最原始的狀態。心理強大了,意誌變得堅強了。
壹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要活得真實、要活得自然。不要怕失去自己身邊的東西,為了得到這些東西千方百計地去媚世、媚俗,也媚雅。有位歌星叫王菲,總是給觀眾翻白眼,自己唱自己的歌,不與觀眾交流,我行我素,大家還很喜歡她,都認為她“酷”,為什麽?我們需要自我的、有個性的東西,需要真實的東西。
現在有些人下崗了,被裁員了,有人似乎感到天要塌下來了。其實,這沒有什麽了不起,幾十年的計劃體制,把人們慣懶了、慣壞了、慣出了許多的惰性,當我們回到原始狀態時,我們壹定會感到生活是很美好的。
前不久,我們寫了壹本《茶滿了》的小冊子,有好幾位朋友問我們,為什麽茶滿了不好?為什麽人的大腦中沈澱的東西越多越不好?我說,我們只有讓自己處在壹種空靈的狀態,處在壹種沒有負擔的狀態,處在壹種沒有汙染的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像壹個空杯子壹樣,給杯子裏裝進智慧,裝進創造力。如果壹個杯子滿了,沒有空間了,它就變成了壹個沒有用的杯子。
大多數人在選擇時,參照的標準總是看別人是不是做過,別人做過的事情才放心,但這只能是重復,不會有創造力和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