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工業循環冷卻水水處理

工業循環冷卻水水處理

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GB-95設計規範--總則

1總則目錄

1.01為了控制工業循環冷卻水系統內由水質引起的結垢、汙垢和腐蝕,保證設備的換熱效率和使用年限,並使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達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制定本規範。

1.02本規範適用於新建、擴建、改建工程中間接換熱的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

1.03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應符合安全生產、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和節約用水的要求,並便於施工、維修和操作管理。

1 總則全文

1.0.1本條闡明了編制本規範的目的以及為了達到這壹目的而執行的技術經濟原則。

在工業生產中,影響水冷設備的換熱器效率和使用壽命的因素來自兩個方面,壹是工藝物料引起的沈積和腐蝕;二是循環冷卻水引起的沈積和腐蝕。後者是本規範所要解決的問題。

因循環冷卻水未加處理而造成的危害是很嚴重的,例如,某化工廠,原來循環水的補充水是未經過處理的深井水,每小時的循環量9560t。由於井水硬度大、堿度高,每運行50h後,有50%的碳酸鹽在設備、管道內沈積下來,嚴重影響換熱器效率。據統計,空分透平壓縮機冷卻器,在運轉3個月後,結垢厚度達20 ㎜。打氣減少20%。該廠不少設備、在運轉3個月後,必須停車酸洗壹次,不但影響生產,而且浪費人力、物力。為了防止設備管道內產生結垢,該廠在循環水中直接加入六偏磷酸鈉、EDTMP和T—801水質穩定劑之後,機器連續3年運行正常。雖然每年需要增加藥劑費用2萬元,但綜合評價經濟效益還是合算的。又如某石油化工廠,常減壓車間設備腐蝕與結垢現象十分嚴重,Φ57×3.5面碳鋼排管平均使16-20個月後,垢厚達15-40㎜。後經投加聚磷酸鹽+膦酸鹽+聚合物的復合藥劑進行處理,對腐蝕、結垢和菌藻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年可節約停車檢修費用約60萬元,延長生產周期增產的利潤約70萬元。減少設備更新費用約4.7萬元。現將該廠水質處理前後的冷卻設備更新情況列表如下:

某廠冷卻設備更新情況統計(單位:臺)表1

水質情況 水質未加處理 水質經過處理

年份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更換臺數裝置

壹套常減壓 4 5 — — — —

二套常減壓 12 10 7 — 7 3

熱裂化 2 8 1 2 3 1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循環冷卻水采取適當的處理方法,能夠控制由水質引起的沈和腐蝕,保證換熱設備的換熱效率和使用壽命,保證生產的正生產的正常運行。

本規範是根據國內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和生產實踐經驗而編制的。規範中的條文規定都是以成熟經驗為基礎並體現了國家的技術政策。規範中壹些要求嚴格條文,均可通過設計、施工和管理達到。對於壹些特殊情況,規範中也給予適當的靈活性,按照本規範執行可以取得滿意的技術、經濟效果。

1.0.2本條規定了規範的適用範圍,包括敞開式和密閉式兩類循環冷卻水系統。考慮到直接換熱的循環冷卻水處理的特殊性,目前尚不能統壹作出具體的規定,故暫不包括在內,俟條件成熟後再總結歸納。

1.0.3本條提出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的原則和要求.

安全生產、保護環境、節約用水是在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中需要貫徹的國家技術方針政策的幾個重要方面。在符合安全生產要求方面:循環冷卻水處理來當,首先會使冷卻設備產生不同程度的結垢和腐蝕,導致能耗增加,嚴重時不僅會損壞設備,而且會引起工廠停車、停產、減產的生產事故,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安全生產首先應保證循環冷卻水處理設施連續、穩定地運行並能達到預期的處理要求。其次,在循環冷卻水處理的各個環節如循環水處理、旁流水處理、補充水處理、排水處理及其輔助生產設施如倉庫、加藥間、設計中都應該考慮生產上安全操作的要求。特別是使用的各種藥劑如酸、堿、阻垢劑、緩蝕劑、殺菌滅藻劑等,常常是有腐蝕性、有毒、對人體有害的。因此,對各種藥劑的貯存、運輸、配制和使用,設計上都必須考慮有保證工作人員衛生、安全的設施,並按使用藥劑的特性,具體考慮其防火、防腐、防毒、防塵等安全生產要求。

在保護環境方面:使用各種化學藥劑處理時,要註意避免和消除各種可能產生危害周圍環境的不利因素,對於循環冷卻水各種處理設施中的“三廢”排放處理,尤須符合環境保護要求,嚴加控制。

在節約能源方面:循環冷水系統中由水質形成冷卻設備的汙垢是最常見的壹種危害。垢層降低了設備的換熱效率,影響產品的產量和質量,而且造成能源的浪費。1 ㎜的垢厚大約相當於8%的能源損失,垢層越厚換熱效率越低,能源消耗越大,同時也使水系統管道的阻力增大,直接造成動力的浪費。在冷卻水、補充水和旁流水處理設計系統中,各種構築物或設備及其管線布置等,都要註意節約能源、動力,應該力求達到單位水處理成本最低、動力消耗最小的技術經濟指標。

在節約用水方面:工業冷卻水占工業用水的70%-80%。要節約用水,首先要做到工業冷卻水循環使用,以減少凈水消耗和廢水排放量。在循環冷卻水系統中,提高設計濃縮倍數,對於充分利用水資源、節約用水、節約藥劑、降低處理成本有很大的經濟效果。現代化的大型工業企業尤其如此。如某化肥廠循環冷卻水系統的濃縮倍數由3提高到5,即節約補充水量20%左右,減少排汙水量50%以上,且每月可節約6萬元左右的經營管理費用。在循環冷卻水處理的各個工藝過程中,還有相當壹部分的自用水量,同樣應該貫徹節約用水的原則,充分利用循環冷卻水系統的優越性,進壹步發揮其節水潛力。

因此,本條規定禦環冷卻水處理設計應符合安全生產、保護環境、節約用水的要求。

其次,工程設計是國家基本建設的重要環節,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今後的施工、運行和管理各方面的質量。在設計過程中,從壹開始就應考慮便於施工、操作與維修,做到安全使用,確保質量。

1.0.4本條提出在設計上采用新技術(包括新工藝、新藥劑、新設備、新材料等方面)的原則要求。

我國循環冷卻處理技術的發展,由於歷史原因,大體上形成了兩個階級:從單純防止碳酸鈣結垢到控制汙垢、腐蝕和菌藻的綜合處理。到目前為止,積累了比較成熟的使用經驗。但我國的循環冷卻水處理技術在各行業之間,以及在大、中、小容量不同的水系統的發展上是很不均衡的。目前綜合處理主要應用在現代的大型工程上,對中、小型工程正處於逐步研究推廣階級。在綜合處理方面,從70年代引進技術以來,已經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有的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某些方面也還存在差距。例如目前在循環冷卻水處理上使用的化學藥劑,主要還只限於磷系藥劑,旁流水處理技術還只是以旁流過濾為主等。因此,在循環冷卻水處理的各個環節上,都還面臨開發新技術、使用新的藥劑品種、采用新的工藝技術這樣壹些重要課題,還需要不斷的吸收符合我國具體情況的國外先進經驗。在國內各行業之間,也要根據生產實際需要,不斷吸收本部門具體情況的國內其它行業的實際經驗。這些情況,都應該落實在總結生產實踐和科學試驗的基礎上。對待新技術的采用,采取既積極又慎重的態度,使我國這門工程技術得以穩步地向前發展

1.0.5本條規定了執行本規範與其它的國家標準、規範之間的關系問題。

本規範是從循環冷卻水處理的工藝範圍提出的,對於循環冷卻水處理旁流水處理、補充水處理、排水處理等到方案中的水處理單體構築物設施的設計,除因工藝處理過程的需要提出相應要求的條文以外,壹般都不作規定,應按有關的國家標準、規範執行。

同時,在衛生、農業、漁業、環境保護等方面對工程設計的要求,同樣應按有關的標準、規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