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壹小學三年級語文《夥伴》原文
護林人馬哈多養著壹只獵狗。有壹次,他帶著獵狗上山巡邏,在壹處草叢中,獵狗咬住馬哈多的衣角,發出“汪汪”的聲音。馬哈多向前看去,只見地上躺著壹只受了傷的烏鴉。馬哈多把受傷的烏鴉帶回了家,給它抹藥,幫它養傷。烏鴉很快就好了。從此,烏鴉成了馬哈多和獵狗的小夥伴。
馬哈多和獵狗外出護林,烏鴉就守在家裏。護林回來,烏鴉“哇哇”地叫著迎接他們,日子過得很富有詩意。
可是,過了不久,發生了壹件意外的事:馬哈多兩天兩夜都沒見到可愛的獵狗了。他很擔心,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像得了壹場大病。
“獵狗,妳究竟在哪裏呀?”馬哈多擡頭望望烏鴉,那烏鴉也飛出飛進,焦急不安。令馬哈多更驚奇的是,烏鴉把他放在院子裏的肉壹塊壹塊地都叼走了。
馬哈多心裏想:“它把肉叼到哪裏去了呢?我得弄明白。”
烏鴉叼著肉在前面飛,馬哈多緊緊地在後面追。烏鴉落在壹口枯井邊,把肉投入井中。馬哈多往井裏壹看,什麽都明白了。
原來,可愛的獵狗掉進枯井,井太深,爬不出來。烏鴉怕它餓死,就壹次壹次地給它送食物。
篇二小學三年級語文《夥伴》教案
壹、文本解讀1、與文字對話
《夥伴》壹文,主要講述了發生在獵人馬哈多和他的夥伴——獵狗和烏鴉之間的故事。要讓學生在學文過程中,感受到作為夥伴。他們的互相關心,和對彼此的牽掛。本課應從兩方面來把握故事,壹是獵人馬哈多和獵狗壹起救助了壹只受傷的烏鴉。(體會夥伴們在壹起生活的快樂)二是烏鴉幫獵人馬哈多又救助了被困的獵狗。(體會夥伴之間的關心,互助和牽掛)。“夥伴”是理解課文最關鍵的壹個詞。讓學生從文本中,體會到夥伴間的相互關心和彼此牽掛,並思考,在生活中如何結交朋友,如何和朋友友好相處。
2、與編者對話
《夥伴》是冀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壹篇精讀課文。這壹單元以“感受真情”為主題。“理解與關愛”貫穿於本單元的幾篇課文中。《傾斜的傘》壹文,讓我們感受到我與外公那種愛的傳遞與延續;是《夥伴》讓遇險的獵狗最終獲得搭救;《信任》壹文中,無人看管的桃林,讓我們體驗到信任與被信任是壹種多麽美好的感情;《金色的蒲公英》,壹朵小小的蒲公英,使我們理解了父母在孩子成長中點點滴滴的用心;其實,愛是無處不在的,它使《巨人的花園》盛開美麗的花朵……學習本單元,要讓學生透過具體的語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蘊含著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體驗滲透在字裏行間的真情。
二、教學目標
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文中5個生字,會寫11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中講了關於“夥伴”的哪些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勾畫重點語句,情感朗讀,來理解課文。
2、鼓勵學生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談出自己的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理解課文,體會夥伴之間的相互關心和彼此牽掛,珍惜夥伴之間的情意,與夥伴友好相處。
課前準備:預習本課,了解大意,解決生字詞,師準備生詞卡片。
三、教學過程:
壹、激起引入
同學們,相信妳們都有自己的好夥伴,那妳們覺得夥伴之間應該如何相處?
讓我們壹起來看看文中的夥伴之間發生了什麽事?
二、細讀課文,識記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文中的生字、新詞。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的認字情況。
3、師生***同理解“巡邏”,“焦急不安”等詞語。
4、了解學生讀文情況。(指名讀)
5、說壹說,文中講述了怎樣的壹個故事?
三、再讀課文、體會情感
1、課文主要寫了夥伴之間發生的故事,默讀課文,想壹想文中誰是誰的夥伴?他們又為自己的夥伴做了些什麽事?
2、文中哪些地方使妳深受感動?畫出有關語句說壹說
A、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談談感想。(課後練習三的三句話)
B、如:第4段,抓住重點詞語,“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得了大病”等,體會馬哈多對獵狗的關心和牽掛。
3、出示課後練習四的兩句話。
獵狗,妳究竟在哪裏呀?
烏鴉叼著肉在前面飛,馬哈多緊緊地在後面追。他要去看個究竟。讀讀這兩句話,談談體會之後,說壹說兩個“究竟”的不同含義。
4、情感朗讀。
四、拓展延伸。
學習了本課之後,同學們應該更了解“夥伴”的含義了吧,那妳覺得夥伴之間應該如何相處。妳又是怎樣做的?說壹說,並寫下來。
五、指導書寫。
1、“抹”右邊是“末”而不是“未”。
2、“叼”字最後壹筆是提。
篇三小學三年級語文《夥伴》教學反思
《夥伴》是冀教版教材第六冊,第三單元“感受真情”單元選入的壹篇發生在獵人馬哈多、獵狗、烏鴉三個好夥伴之間的感人故事。他們互相關心,彼此牽掛,很多細節都令人感動。“感動”是貫穿課文的主旋律。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上以“感動”為主線,處處激起學生感動的心弦。從故事引發開去,教育學生在生活中如何結交朋友,如何和朋友友好相處。通過我的課堂實踐,我覺得這堂課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有成功的經驗,也有許多的不足。現將這堂課的教學反思如下。壹、多種形式的讀來感悟文本
課堂上有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有默讀,有與小組同學的合作讀,有與老師的合作讀,有學生的配樂感情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學生真正的走進了文本,與文本進行了對話。課堂上學生激情的交流著感動。學生經過細致深入的閱讀文本,產生了發自內心的感動。當馬哈多救助烏鴉時,他們被馬哈多對朋友的愛心感動;當看到三好夥伴在壹起和睦相處時,他們也感到開心幸福;當獵狗不見了時,他們也為之著急不安;當看到馬哈多因為想念獵狗而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時,他們被馬哈多對夥伴的真情感動著;當烏鴉為獵狗壹次壹次的送食物時,他們也感動的落淚。我想,以“感動”為主線貫穿文本的感悟的教學設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為我看到了學生的感動,看到了學生在課堂上激情洋溢的暢談著自己的感動。
二、把基礎知識融入感悟文本之中
教學中我設計了兩項基礎知識的訓練,壹是詞語的理解:富有詩意、焦急不安,都安排在學生談到這句話時,談了自己的感動後提出來。讓學生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同時在理解完之後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感情讀壹讀這句話,使理解與朗讀結合起來,加深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二是設計了多義詞的教學,當學生談到“獵狗,妳究竟在哪裏呀?”時,順便出示:“烏鴉叼著肉在前面飛,馬哈多緊緊的在後面追。他要去看個究竟。”讓學生說壹說“究竟在兩個句子中的不同意思。初步感知多義詞。再讓學生舉出學習中曾經遇到過的壹詞多義的現象。達到知識的擴展。課堂實踐證明學生能理解多義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不壹樣的現象,並能和學習生活聯系舉出例子,效果很好。
三、擴展延伸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
在擴展延伸部分我設計了,聽故事說壹說什麽樣的夥伴才是真正的好夥伴;讀有關友誼的格言談自己的理解,作為自己交朋友時的座右銘。讀了《夥伴》學生有了對“夥伴”更深壹層的理解。這樣它就能分辨出誰才是自己的好夥伴,通過看故事,學生從中受到啟示。好夥伴不只是在壹起玩,在壹起笑,真正的好夥伴應該是當朋友有困難時及時幫助。在此基礎讓學生讀出如何交朋友,以及如何與朋友相處的格言會受到更深壹層的啟示,他們會把這些格言運用到實踐中去。
四、小詩創造收到了學以致用的小練筆作用
送給好夥伴的詩這壹環節,學生非常的喜歡,他們把自己對“夥伴”的理解融入詩中。創造出了“夥伴應該互相關心,夥伴應該互相照應,夥伴應該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與好夥伴在壹起會很幸福。”這樣韻律優美的小詩。這不就是壹種創造嗎?在課堂上給學生創造的機會,給學生練筆的機會,學生會給妳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