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觀賞課本中的插圖,整體感知周莊水鄉動人的情韻。
2、讓學生說說作者三次遊周莊留下的印象。
3、重點研讀、品味作者第三次遊周莊的段落,欣賞文中準確、生動、優美的語言
教具準備
1、選壹幅周莊水鄉的圖畫,張貼於黑板。
2、畫壹幅周莊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壹、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周莊位於蘇州城東南,昆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裏。春秋戰國時稱搖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為周莊鎮。
周莊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壹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說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壹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宛如壹顆鑲嵌在澱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帶大家壹起走進周莊,去體會那裏的動人水韻。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找出課文中的疑難字詞。並借助工具書、資料自行解答。
2、教師檢預習效果。
3、自讀課文,並思考:
(1)我曾經幾次到周莊,每次留給我的印象是什麽?
(2)與《巴東三峽》相比,這篇遊記有什麽不同?
三、精讀課文
1、講解前三個自然段
提問:開頭三段,敘述周莊水鄉留給人們的總體印象。那麽,我印象最深的是什麽?
2、講解我前兩次到周莊的.情景和感受
寫第二次到周莊,不僅寫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寫了積雪融化時滴水和流水的聲音。將水聲描寫得柔情綿綿,使周莊景物不僅有色,而且有聲,更為動人。
3、齊讀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讀第二次到周莊是冬天,用人類的樂器永遠也無法模仿壹段。並細細品味。
第2課時
壹、復習鞏固
二、講解作者第三次遊周莊旱情景和感受。
1、默讀第5處自然段,並結合思考與練習第壹題思考:
作者第三次遊周莊時,重點描寫了在古鎮盡頭看到的節日夜景,他是按怎樣的時間和空間順序來寫的?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按時間先後順序;
空間順序:由岸上寫到水上。
坐船夜遊,描繪水中朦朧景色。小船經過拱橋,而至古鎮盡頭。
由天上寫到地上
寫古鎮節日夜空的禮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鎮的歡呼。
2、歷史與現實相聯
提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將古鎮悠遠的歷史與現實有機的聯系起來?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總結。
3、提問:文中除了寫石橋、流水外,還花了不少筆墨描寫了彩燈、花船及禮花,寫壹個古鎮為什麽要這樣寫?
表現了古鎮水鄉在改革開放後充滿了生機,反映了周莊人們的幸福生活,具有對外開放意識。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並分析所表達的效果。
三、朗讀附文《江南》,想想詩中描寫的江南與課文描寫的江南有什麽不同?
四、背誦第二次到周莊是冬天,用人類的樂器永也無法模仿壹段文字。
五、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