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端:
1、克隆技術應用於人體將導致對後代遺傳性狀的人工控制。克隆技術引起爭論的核心就是能否允許對發育初期的人類胚胎進行遺傳操作。這是很多倫理學家所不能接受的。
2、克隆技術的使用將使人們傾向於大量繁殖現有種群中最有利用價值的個體,而不是按自然規律促進整個種群的優勝劣汰。從這個意義上說,克隆技術幹擾了自然進化過程。
技術來源
“克隆”壹詞於1903年被引入園藝學,以後逐漸應用於植物學、動物學和醫學等方面。廣泛意義上的“克隆”其實是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只是沒叫它“克隆”而已。 在自然界,有不少植物具有先天的克隆本能,如番薯、馬鈴薯、玫瑰等的插枝繁殖的植物。而動物的克隆技術,則經歷了由胚胎細胞到體細胞的發展過程。
多莉與那頭6歲母羊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可謂是它母親的復制品。值得註意的是,克隆技術在帶給人類巨大利益的同時,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和問題,但我們不能因為這項技術可能帶來嚴重後果而阻止其發展,它的產生歸根結底是利大於弊,它將被廣泛應用在有利於人類的方面。壹個個體(通常是通過載體),再加以研究或利用。
克隆有時候是指成功地鑒定出某種-{A|zh-cn:表現型;zh-tw:顯性}-的基因。所以當某個生物學家說某某疾病的基因被成功地克隆了,就是說這個基因的位置和DNA序列被確定。而獲得該基因的拷貝則可以認為是鑒定此基因的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