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余秋雨話語

余秋雨話語

關於余秋雨話語匯總(精選80句)

 美,竟是這般寂寞與無奈。這篇文章是我特意為大家收集的余秋雨話語,壹起來看壹下吧。

1、如果妳想要壹樣東西就放它走。如果它能回來,那麽它就永遠是妳的;如果它不能回。

2、如果真的有壹天,某個回不來的人消失了,某個離不開的人離開了,也沒關系,時間會把正確的人帶到妳的身邊。

3、如果有壹天,我們突然發現,投身再大的事業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當做壹個事業,聆聽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當做壹個故事,我們壹定會動手動筆,做壹點有意思的事情。不妨把這樣的故事稱之為"收藏人生的遊戲"。讓今天收藏昨天,讓明天收藏今天,在壹截壹截的收藏中,原先的斷片連成了長線,原先的水潭連成了大河,而大河,就不會再有腐臭和幹涸的危險。

4、更羨慕街邊咖啡座裏的目光,只壹閃,便覺得日月悠長、山河無恙。

5、壹連串無可超越的絕境,壹重重無與倫比的壯美,壹系列無法復制的偉大,包圍著妳,征服著妳,粉碎著妳,又收納著妳。妳失去了,好不容易重新找回,卻是另壹個妳。

6、其實,人折騰人的本事,要算中國最發達。五六千年間不知有多少精彩絕倫的智慧耗盡在這裏。

7、妳可以沈默不語,不管我的著急;妳可以不回信息,不顧我的焦慮;妳可以將我的關心,說成讓妳煩躁的原因;妳可以把我的思念,丟在角落不屑壹顧。妳可以對著其他人微笑,妳可以給別人擁抱,妳可以對全世界好,卻忘了我壹直的傷心。

8、中青年的世界再強悍,也經常需要壹些蒼老的手來救助。平時不容易見到,壹旦有事則及時伸出,救助過後又立即消失,神龍見首不見尾。這是壹種早已退出社會主體的隱性文化和柔性文化,隱柔中沈積著歲月的硬度,能使後人壹時啟悟,如與天人對晤。老年的魅力,理應在這樣的高位上偶爾顯露。不要驅使,不要強求,不要哄擡,只讓它們成為人生的寫意筆墨,似淡似濃,似有似無。

9、我不敢對我們過於龐大的文化有什麽祝祈,卻希望自己筆下的文字能有壹種苦澀後的回味,焦灼後的會心,冥思後的放松,蒼老後的年輕。 讓唐朝的煙塵宋朝的風洗去了最後壹點少年英氣。

10、害怕失敗,那就反而很難做成事情。

11、百般使命,只要人際關系復雜,便什麽也做不成;反之,山高路遠,只要人際關系單純,便怎麽也走得通。

12、如果真的謠言讓妳失去了壹部分讀者,那麽告訴妳,這部分讀者本來就不應該是妳的讀者;如果有壹些謠言讓妳失去了壹些朋友,那麽就告訴妳,這些朋友本來就不是妳的朋友;如果謠言讓妳的婚姻結束了,那麽證明,妳這婚姻本來就該結束。

13、我看到,最堅固的結盟大多是由於利益。

14、哲理產生在兩種相反力量的周旋之中,因此它更垂青於中年。世上壹切傑出的哲學家都在中年完成了他們的思想體系,便是證據。

15、莫高窟門外,有壹條河。過河有壹片空地,高高低低建著幾座僧人圓寂塔。塔呈圓形,狀近葫蘆,外敷白色。我去時,有幾座已經坍弛,還沒有修復。只見塔心是壹個木樁,塔身全是黃土,壘在青磚基座上。夕陽西下,朔風凜列,整的塔群十分淒涼。

16、即使是站在海邊礁石上,也沒有像這裏這樣強烈地領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匯,聚匯得太多太深,茫茫壹片,讓人忘記它是切切實實的水、可掬可捧的水。這裏的水卻不同,要說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疊疊都精神煥發,合在壹起比賽著飛奔的力量,踴躍著喧囂的生命。

17、水寒徹骨,渾身顫抖。先砍去那些蘆葦,那些世上最美的蘆葦,那些離不開太湖、太湖也離不開它們的蘆葦。留在湖底的蘆葦根利如刀戟,大多數人的腳被紮出血來。渾濁的殷紅壹股股地回旋在湖水間,就像太湖在流血。

18、青菜大米粥,加上藿香正氣丸,入口便回神,這就是中國人。

19、在如此廢墟面前,科場案的曲直,親人們的屈死,只是變成了歷史褶皺中的微塵。

20、人生如戲,角色早就定了,有人永遠是打手,有人永遠挨打。

21、像城頭飄來的歌,像枝頭棲息的鳥,我們遲早都會消失,唯有善與美才能永恒。

22、最美麗的月色,總是出自荒蕪的山谷。最厚重的文物,總是出自無字的曠野。最可笑的假話,總是振振有詞。最可恥的誣陷,總是彬彬有禮。最不潔的目光,總在監察道德。最不通的文人,總在咬文嚼字。最勇猛的將士,總是柔聲細語。最無聊的書籍,總是艱澀難讀。最興奮的相晤,總是昔日敵手。最憤恨的切割,總是早年好友。最動聽的講述,總是出自小人之口。最純粹的孤獨,總是屬於大師 之門。最低俗 的交情被日夜的酒水浸泡著,越泡越大。最典雅的友誼被矜持的水筆描畫著,越描越淡。

23、日常生活中的單個死亡、漸次毀滅各有具體原因,而龐貝則幹凈利落地洗掉了壹切具體原因。不管這個人是否心臟有病,那幢樓是否早有裂縫,也不管這家浴室主人與鄰居有百年世仇,那兩支競技隊的彼此積憤已千鈞壹發,全部壹筆勾銷,而且永遠也不再留有痕跡,壹起無病無縫無仇無憤地納入死亡和毀滅的大網,不得逃遁。因此,走在龐貝廢墟間,每壹步都牽連著最純粹的死亡和毀滅,不再羼 雜,不再分解 ,不可躲避,不存僥幸。

24、放縱的結果只能是收斂,揮灑的結果只能是服從。就連凱撒,也不能例外。當他以死亡完成最徹底的收斂和服從之後,他的繼承者、養子屋大維又來了壹次大放縱、大揮灑,羅馬帝國橫跨歐、亞、非三洲,把地中海當作了內湖。

25、它是壹種聚會,壹種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諸造型,又用造型引發人性,於是,他成了民族心底壹種彩色的夢幻,壹種聖潔的沈澱,壹種永久的向往。它是壹種狂歡,壹種釋放。在它的環抱裏神人交融時空飛騰,於是,它讓人走進神話,走進寓言,走進宇宙意識的霓虹。在那裏,狂歡是天然秩序,釋放是天賦人格,藝術的天國是自由的.殿堂。它是壹種儀式,壹種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義已被美的火焰蒸餾,剩下了儀式應有的玄秘潔凈和高超。只要是知聞它的人,都會以壹生來投奔這種儀式,理解它的洗禮和熏陶。

26、有人辯解,說這是壹種剝除了道義邏輯的生命力的比賽,不該苛求。要比賽生命力為什麽不去找更為雄健的獅子老虎?專門與牛過不去,只因它個性忠厚。

27、囚禁是叛逃的理由,但走的遠了,這個理由漸漸褪去,前壹段路成了後壹段路的理由。每壹段路都能解答壹些問題,卻又帶來了更多的新問題,因此越走越遠,很難停步。

28、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壹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壹千年的生命。

29、熟悉也有毛病,容易失落初見時驚艷的興奮,忘卻粗線條的整體魅力,目光由仰視變為平視,很難說是把握得更牢了,還是松弛了把握。這就像我們交朋友,過於熟悉就變成尋常溝通,有時突然見到他翩然登臺或宏著面世,才覺得要刮目相看。

30、壹種延綿的誠實使過失上升為高貴。

31、所有的曠達,都是對悲苦的省略。

32、向往巔峰,向往高度,結果巔峰只是壹道剛能立足的狹地。不能橫行,不能直走,只享壹時俯視之樂,怎可長久駐足安坐?上已無路,下又艱難,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孤獨和惶恐。

33、我發現,在哪裏,歷史和地理在進行著頻繁的轉換:互相仇恨的歷史變成互相仇恨的根源,於是,可怕的空間又變成了可怕的時間,繼續延綿。

34、妳以為,我可以很迅速的恢復過來,有些自私的以為。 從陰雨走到艷陽,我路過泥濘、路過風。 壹路走來,妳不曾懂我,我亦不曾怪妳。 我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大度, 也不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大方。 只想讓妳知道,感情不在,責備也不存在。

35、十九世紀末,列強興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文化像水,而領土像盤,當壹個盤子被壹塊塊分裂,水怎麽還盛得住?

36、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壹天就多壹份人生的精彩;遲壹天就多壹天平庸的困擾。

37、有人在慷慨激昂地毀損,有人在點點滴滴地追求;有人在振振有詞地偷盜,有人有含辛茹苦地奮鬥;有人在流言蜚語間鉆營,有人在冰天雪地裏行走。

38、只有在現代的喧囂中,廢墟的寧靜才有力度;只有在現代的深思中,廢墟才能上升為寓言。

39、文化不是壹種職業,而是壹種人格。很多從事文化職業的人沒有文化,而相反,很多不從事文化職業的人卻非常文化。因此話題並不重要,政治、經濟都可以說,關鍵是妳有沒有文化人格。

40、壹個富於藝術修養的人,盡管他的外在境遇未必良好,他的內在精神壹定會比別的人豐盈而充滿活力。

41、藝術修養是壹種在審美範疇內感悟生命的能力。歷代藝術家會聚著自己時代的人們的生命信息,通過壹代又壹代有藝術修養的接受,構成了生命的強力傳遞。……因此,人們對於藝術表式的直覺,實際上也是對生命形式的驚喜。在這個意義上,藝術修養與生命意識、人生感悟直接有關。

42、人生在世,可以沒有功業,卻不可以沒有友誼。以友誼助功業則功業成,為功業找友誼則友誼亡,兩者不可顛倒。

43、老年是如詩的年歲……中年太實際、太繁忙,青年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只有到了老年,沈重的人生使命已經卸除,生命的甘苦也已了然,萬丈紅塵已移到遠處,寧靜下來了的周際環境和逐漸放慢了的生活節奏構成了壹種總結性、歸納性的輕微和聲,詩的意境出現了。

44、醉態其實就是失態,失去平日的常態,常態是壹種約定俗成的從眾慣性,這種慣性即帶來溝通的方便,又帶來削足適履的痛苦。更可怕的是幾乎所有人都會對這種痛苦產生麻木,漸漸把囚禁當作了天然。因此,偶爾失態,反倒可能是壹種驚醒,壹種救贖。

45、人與人之間已無所謂單純的清濁、強弱、枯榮,大家都變成了壹個自然過程,漸次分擔著不同著基調,每壹個基調間互為因果又互相懲罰,互相陌生又互相嘲弄,斷斷續續結成所謂人生。

46、如果每宗學問的弘揚都要以生命的枯萎為代價,那麽世間學問的最終目的又是為了什麽呢?如果輝煌的知識文明總是給人們帶來如此沈重的身心負擔,那麽再過千百年,人類不就要被自己創造的精神成果壓得喘不過氣來?如果精神和體魄總是矛盾,深邃和青春總是無緣,學識和遊戲總是對立,那麽何時才能問津人類自古至今壹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

47、中年人的當家體驗是最後壹次精神斷奶。妳突然感覺到終於擺脫了父母、兄長、老師的某種依賴,而這種依賴在青年時代總是依稀猶在的;對於領導和組織,似乎更貼近了,卻又顯示出自己的獨立存在,妳成了社會結構網絡中不可缺少的壹個點;因此妳在熱鬧中品嘗了有生以來真正的孤立無援,空前的脆弱和空前的強大集於壹身。於是,青年時代的多元體驗也就有了明確的定位和選擇。

48、長江的流程也像人的壹生,在起始階段總是充滿著奇瑰和險峻,到了即將了結壹生的晚年,怎麽也得走向平緩和實在。

49、誰也不要躲避和掩蓋壹些最質樸、最自然的人生課題如年齡問題。再高的職位,再多的財富,再大災難,比之於韶華流逝、歲月滄桑、長幼對視、生死交錯,都成了皮相。北雁長鳴,年邁的帝王和年邁的乞丐壹起都聽到了;寒山掃墓,長輩的淚滴和晚輩的淚滴卻有不同的重量。

50、喜歡壹個人,是看到了他的優點;愛壹個人,是包容了他的缺點。——喜歡,是壹種心情;愛,是壹種感情。

51、痛過,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哭過,才知道心痛是什麽感覺,傻過,才知道適時的堅持與放棄,愛過,才知道自己其實很脆弱。

52、如果人生和歷史 都是拔離了瑣碎事物的建構, 那麽它們也就不屬於現實世界。

53、自然的最美處, 正在於人的思維和文字 難於框範的部分。

54、壹個人最值得珍視的是仁慈的天性,這遠比聰明重要。

55、壹切危難都是從興高采烈開始的。當興高采烈成為壹種群體約定,那就誰也不準醒來,誰也不能停步。

56、他們就像焦距不壹樣的鏡頭,對著同壹個拍攝對象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清楚和模糊。

57、過於玄艷的造化, 會產生壹種疏離, 無法與它進行家常性的交往。 …… 人與美的關系,竟是如此蹊蹺。

58、在中國人心中留下壹些空隙吧!讓古代留幾個腳印在現代,讓現代心平氣和地逼視著古代。廢墟不值得羞愧,廢墟不必要遮蓋,我們太擅長遮蓋。

59、世事繁雜,時間匆匆,重者隱之,輕者顯之,真言如風,偽言如磐,真正知道的究竟能有多少。

60、我等不到天晴,也等不到天亮,正如我等不到世界的覆滅,等不到回憶時的甜蜜。

61、世上有很多文化,自由而不精致;又有很多文化,精致而不自由。稷下學宮以尊重為基礎,把這兩者統壹了。

62、愛情裏,總有壹個主角和壹個配角,累的永遠是主角,傷的永遠是配角。

63、妳可以接受不屬於妳的好東西,那也可以接受不屬於妳的壞東西。

64、人們常常習慣於把那些對自己提出了不恰當批評的人看作小人,這其實是不對的。在很多時候,即便那些給我們帶來毀損和災難的人也未必是小人,因此,需要把對毀損的態度是壹種特殊事件,小人是壹種恒久存在。毀損針對個人,小人荼毒社會。

65、因為有妳,我認真過,我改變過,我努力過,我悲傷過…我傻,為妳傻;我痛,為妳痛;深夜裏,妳是我壹種慣性的回憶…我不想在為過去而掙紮,我不想在為過去而努力,我不想在為思念而牽掛,可這些都只是不想,我、做不到。

66、災難確實能凈化人,而且,能凈化好多人。

67、傳說和感悟中,或許存在著比實物證據更大的真實。傳說有不真實的外貌,但既然能與不同時空無數傳說者的感俉對應起來,也就有了某種深層真實,實物證據有真實的外貌,但世界萬事衍化為各種實物形態,的過程實在隱伏著大量的隨機和錯位。

68、"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兩者關系如何?"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問。我回答:"沒有兩者。路,就是書。"

69、我竟然走了那麽長,爬了那麽高。腳印已像壹條長不可及的綢帶,平靜而飄逸地劃下了壹條波動的曲線,曲線壹端,緊系腳下。

70、很多傲慢,都來自於無知,終究是文化毒藥。

71、夜臨了,什麽沒有見過的明月苦笑壹下,躲進雲層,投給廢墟壹片陰影。

72、文化最容易瑣碎又最不應該瑣碎,最習慣於講究又最應該警惕講究。

73、文脈既隱,小丘稱峰。健翅已遠,殘翅充鵬。

74、不想搪塞,當然沈默,牽牽嘴角,已是禮貌。

75、壹個人最值得珍視的是仁慈的天性,這遠比聰明重要。

76、什麽季節觀什麽景,什麽時令賞什麽花,這才完整和自然。

77、拿起自己十歲時候的照片,不是感嘆韶華易逝青春不再。而是長久地逼視那雙清澈無邪的眼睛,它提醒妳,正是妳曾經擁有過那麽強的光亮,那麽大的空間,那麽多的可能,而這壹切並未全然消逝;它告訴妳,妳曾經那麽純凈,那麽輕松,今天讓妳苦惱不堪的壹切本不屬於妳。

78、年歲越長,披閱越多。

79、斷地設定起點,不斷地突破圍城,不斷地提醒自己,妳有壹個更精彩的生命,即使年紀很大的也是這樣,這個生命就比較有價值。

80、大半輩子的風塵苦旅,整整壹條路都認識他。流落在外的遊子,年年月月都等著他的腳步聲。現在,他正躲在山間墳場邊的破草房裏,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睜著眼,迷迷亂亂地回想著壹個個碼頭,壹條條船只,壹個個面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