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八年級上冊地理期中復習資料

八年級上冊地理期中復習資料

八年級上冊地理期中復習資料

第壹章 從世界看中國

第壹節 遼闊的疆域

1、我國的地理位置:

位於東半球、北半球,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①從緯度位置看,南北跨緯度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南部有少數地區屬熱帶,無寒帶;②從海陸位置看,我國位於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西部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是壹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2、中國的疆域:

①面積廣大,陸地面積有960萬平方千米(還有37萬平方千米的海洋國土、300萬平方千米經濟專屬區)。在世界各國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國。

②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鄰國14個

③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④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⑤領土四端

⑥我國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意義: 我國南北跨緯度大,氣候資源豐富,有利於發展多種農業;東臨太平洋,在季風作用下,雨量充沛,利於農業生產,東部有許多港灣,便於發展海洋事業,加強同海外各國聯系與交往,西部深入大陸,陸上與中亞、西亞、歐洲直接往來。

3、中國的行政區劃

①我國的行政區劃: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縣級市)、鎮(鄉)三級。 ②我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省級行政區名稱 簡稱 行政中心 省級行政區名稱 簡稱 行政中心

北京市 京 北京 四川省 川(蜀) 成都

天津市 津 天津 湖北省 鄂 武漢

上海市 滬(申) 上海 湖南省 湘 長沙

重慶市 渝 重慶 浙江省 浙 杭州

黑龍江省 黑 哈爾濱 福建省 閩 福州

吉林省 吉 長春 雲南省 雲(滇) 昆明

遼寧省 遼 沈陽 貴州省 貴(黔) 貴陽

河北省 冀 石家莊 廣東省 粵 廣州

山西省 晉 太原 臺灣省 臺 臺北

山東省 魯 濟南 海南省 瓊 海口

甘肅省 甘(隴) 蘭州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 呼和浩特

青海省 青 西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 烏魯木齊

陜西省 陜(秦) 西安 西藏自治區 藏 拉薩

河南省 豫 鄭州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 銀川

江蘇省 蘇 南京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 南寧

江西省 贛 南昌 香港特別行政區 港 香港

安徽省 皖 合肥 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 澳門

少數民族最多的省------雲南省 全部處於熱帶的省----海南省

跨緯度最多的省--------海南省 跨經度最多的省------內蒙古自治區

緯度最高的省----------黑龍江省 面積最大的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 人口最少的省--------西藏(除香港、澳門)

出產煤炭最多的省------山西

③北回歸線穿過的省(自東向西):臺灣(臺)、廣東(粵)、廣西(桂)、雲南(雲或滇)

第二節 眾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人口12.95億,占世界人口1\5以上,我國人口增長較快,兩次人口增長高峰(1858年和1949年)。我國的人口政策是: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①我國人口的國情是: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人口東多西少。決定了我國人口政策是計劃生育。

②會計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該地區的總人口數(人)/該地區的總面積(平方千米))

2、人口東多西少:我國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積57%,人口僅占6%,東西人口分界線:從黑龍江省的黑河市至雲南省的騰沖縣。

3、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 人口最少的省------西藏

第三節 多民族的大家庭

1、 民族構成:我國***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總人口數的92%,其它55個民族占總人口的8%,所以稱為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 的是壯族,有1500多萬人,人口400萬以上的民族有:滿族、回族、苗族、 維吾爾族、彜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 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為集中,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

3、 民族政策:平等、團結、互助、民族區域自治

4、 漢族的分布遍布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民族的主要分布 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壹節 地勢和地形

1、地勢特征: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

階梯 主要地形 海拔

第壹階梯 高原、盆地 4000m以上

第二階梯 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1000——2000m

第三階梯 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500m以下

第壹、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

第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階梯 主要地形區

第壹階梯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第二階梯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準葛爾盆地、塔裏木盆地、四川盆地

第三階梯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2. 我國地形特點: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①有利影響:地形多種多樣為我國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

②不利影響:山區多平原少,給大規模商品化生產及管理帶來了困難;山區由於地形崎嶇交通閉塞經濟文化落後,耕地資源不足。

3. 主要山脈及走向:

⑴?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壹高峰)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臺灣山脈⑵山脈兩側地形區

南北走向山脈 西側地形區 東側地形區

大興安嶺 內蒙古高原 東北平原

太行山 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遊平原

橫斷山 青藏高原 雲貴高原

東西走向山脈 北側地形區 南側地形區

天山 準葛爾盆地 塔裏木盆地

昆侖山 塔裏木盆地 青藏高原

4.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山廣布、雪山連綿

內蒙古高原:地表坦蕩,最平坦的高原

黃土高原:溝壑縱橫,世界黃土分布最廣

雲貴高原:地形崎嶇,石灰巖廣布,多喀斯特地貌

5. 四大盆地:

塔裏木盆地:最大,內有塔克拉瑪幹沙漠(最大)。

準葛爾盆地:第二,其緯度位置偏高,受到西風濕潤氣流的影響。

柴達木盆地(“聚寶盆”):地勢最高,盆地內礦產資源豐富。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物產豐富,農耕發達。

6. 三大平原:

東北平原:最大,黑土面積廣大,由三江平原(黑龍江、烏蘇裏江、松花江沖積而成)、松嫩平原(松花江、嫩江沖積而成)、遼河平原(遼河沖積而成)組成。

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黃河、淮河、海河沖積而成。

長江中下遊平原(“魚米之鄉”)——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地勢低平、湖泊眾多、河渠稠密、水田連片。

7. 三大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第二節 中國的氣候

1. 氣侯特征: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特征顯著、多特殊天氣、旱澇災害頻繁。

2. 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南北溫差小且普遍高溫(青藏高原、天山、大小興安嶺除外)。

3. 溫度帶(北到南):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青藏高原、西藏大部分、四川西部是高原氣候區)。

4. 我國降水量地區分布規律: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規律:東南多,西北少。

我國降水的時間分布規律:夏秋多,冬春少。

我國的雨極: “火燒寮” (臺灣東北部)。

5. 我國的幹濕地區(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劃分)

幹濕地區 年降水量 氣候 主要植被 分界線

濕潤地區 800mm以上 濕潤 森林

半濕潤地區 400—800mm 較濕潤 草原、森林

半幹旱地區 400—200mm 較幹燥 草原

幹旱地區 200mm以下 幹旱 荒漠

6. 中國主要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西北地區)、高原山地氣候(青藏高原);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東部,自北向南)

7.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8. 我國的特殊天氣:寒潮、梅雨、臺風、沙塵暴等。

9.自然災害:

洪澇: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它多出現在降水比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國東部平原地區的多發災害之壹。

幹旱: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分布範圍最廣的壹種氣候災害,不僅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區旱情嚴重,而且在東部季風區亦常出現旱情。

第三節 中國的河流

1. ?外流河: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河的流域叫外流區。

內流河:最終未流入海洋而流入內陸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內流河的流域叫內流區。

外流區的面積約占全國的2/3,水量占95%以上;我國的外流河大都流入太平洋,只有2條(瀾滄江、雅魯藏布江)流入印度洋,1條(新疆的額爾齊斯河)流入北冰洋。

2.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地區 東北 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

河流 黑龍江及其支流松花江 遼河、海河、黃河 長江、珠江

水量 流經森林茂密、氣候濕潤地區,水量豐富。 流經半濕潤、半幹旱地區水量較小。 流經降水豐富的濕潤地區,水量豐富。

水位變化 河流補給多樣,

水位變化較小。 河流補給主要是7、8月的降水,水位變化大。 降水季節長,

水位變化小。

汛期 春天積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夏季風影響形成夏汛。

汛期較短,季節變化較小。 降水季節短,

汛期較短,季節變化大。 降水多, 降水季節長

汛期長,季節變化小

量 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小,

含沙量小。 河流上中遊植被少,且流經疏松土質的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含沙量大。 植被保護較好,

含沙量大。

結冰期 冬季長,氣溫低,

結冰期長。 冬季較短,

結冰期較短。 冬季氣溫0℃以上,

無結冰期。

3. 京杭運河: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在內河航運中僅次於長江。

塔裏木河:我國最長的內流河,河流水源主要來自北部天山和南部昆侖山的冰雪融水。

4. ?內流湖(鹹水湖):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湖泊。青藏高原湖區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群分布區,主要是鹹水湖,

外流湖(淡水湖):鄱陽湖(我國最大)、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東部平原湖區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遊平原、淮河下遊等地,是我國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區。

5. 長江:“黃金水道”,我國最長、年徑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世界第三長河。

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沱沱河,流經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註入東海,

上中遊的分界點——湖北宜昌,中下遊的分界點——江西湖口。

主要支流——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漢江、贛江。

長江上遊河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

長江三峽: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四川盆地以東,深切巫山;位於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的過度處,水流湍急,水能資源極為豐富。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具有防洪、發電、航運、水產養殖、供水、灌溉和旅遊等綜合利用效益。

長江之最:最大、最長支流是漢江。流域內面積最大的湖泊是鄱陽湖。長江最大的內河港口是南京港。

6.黃河:長度與流域面積均居我國第二,但水量很小。

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流經9個省(自治區),註入渤海,

上中遊的分界點——內蒙古河口,中下遊的分界點——河南孟津。

主要支流:上遊河段——洮河、湟水();

中遊河段——無定河、延河、汾河、渭河(支流:涇河、洛河)

黃河沖積了:華北平原(黃河、海河、淮河沖積而成)、寧夏平原(“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內蒙古)——我國重要的農業區。

黃河“地上河”(在河南)形成原因:黃河出黃土高原,流入平原地區,由於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流速緩慢,大量泥沙沈積河底,使河床逐漸擡高,成為“地上河”。

黃河之害——下遊決口改道。

治黃的根本在治沙(根本措施:加強中遊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具體措施:上中遊大力植樹種草,修築梯田,打壩於地。下遊加固黃河大堤。興建水利工程。)

黃河上中遊水能資源豐富,已建成龍羊峽、劉家峽、青銅峽、小浪底等壹系列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尤其是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在河南)是治黃的壹個關鍵性工程,它在防洪、發電、灌溉、攔沙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⑶在山區應大力發展林業、采礦業及旅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