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如下: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壹鏡矣!
出自:《舊唐書·魏徵傳》,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壹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魏征壹死,我就少了壹面好鏡子啊。
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這是對魏征人生價值的最高評價。
擴展資料:
魏徵,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陽縣(現晉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壹代名相”。
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號“文貞”。 葬禮從簡。同年入淩煙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
唐太宗李世民喜聽與善取各種獻議,深諳“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之理。其直諫大臣魏徵曾上疏數十,直陳其過,勸太宗宜內自省,居安思危,察納雅言,擇善而從。後魏徵逝死,太宗親臨吊唁,痛哭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