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又作教師、師長、導師等,是壹種職業,古已有之,指傳授學生知識的人員,有各種教育類型(如語文、數學等),班主任也為老師之壹;也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學習和能夠給大家帶來壹定正確知識和指導,有能力的人。相關節日是"教師節"。
在古代舊時,老師多稱為:"師傅、夫子、教書先生、講郎等等"。和老師相似的職業有講師、教練、教授、教員、博士等。
2016年,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數為1578.2萬人,其中,普通小學專任教師為578.9萬人,初中階段專任教師為348.8萬人,全國幼兒園專任教師數為223.2萬人,全國特殊教育專任教師數為5.3萬人,全國普通高中專任教師173.3萬人,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為84.0萬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160.2萬人。
老師是傳授知識的人。
權利義務
教師享有下列權利
(壹) 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二) 從事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三) 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
(四) 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五) 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壹) 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二) 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三) 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四)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五) 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職業要求
以愛崗敬業為榮,以敷衍塞責為恥。
以開拓創新為榮,以因循守舊為恥。
以勤勉博學為榮,以懶惰膚淺為恥。
以關愛學生為榮,以漠視學生為恥。
以廉潔從教為榮,以崗位謀私為恥。
以因材施教為榮,以千篇壹律為恥。
以團結協作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以儀表端莊為榮,以不修邊幅為恥。
以尊重學生為榮,以辱罵學生為恥。
淵源流變
教學生知識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學習的人。
我們平時雖然稱呼學校裏某教師為"某老師",但這裏的"老師"其實是教師這種工作,教書是其基本功能。明清以來,壹般稱教師為"先生"。直至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等將西學(美式教育)引入中國,創辦新式學校後,便開始在《學生操行規範》裏面明確將教師稱謂定義為"老師"。但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將"先生"改稱為"老師",則是從國民政府時代開始,並壹直沿用至今。
老師,是傳授知識的人。
教師尊稱
教師的稱謂很多,其中尊稱有以下兩種:
老師:原是宋元時代對地方小學教師的稱謂。後專指學生對教師的尊稱,壹直沿用至今。
先生:
1.老師。
2.對知識分子和有壹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稱。
3.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特定用途:前面都帶人稱代詞或定語;比如妳先生、我先生)。
4.舊時稱管帳的人。如:他在當鋪當先生。
5.舊時稱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業的人。如:風水先生。
6. 後來意義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稱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壹定完全指男士。如宋慶齡、楊絳、冰心、丁玲等均可稱為先生。
7.對所有男性都可以稱為先生如:王先生、李先生
老師的宗旨:沒有人可以教人,只能去發現!
教師的十壹個稱謂:
老師--最廣泛流行的敬稱
先生--最歷史悠久的尊稱
園丁--最質樸無華的褒稱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愛稱
蠟燭--最溫馨動人的稱謂
春蠶--最純摯的稱謂
春雨--最生動形象的默稱
人梯--最高評價的專稱
孺子牛--最具中國特色的喻稱
教練--是指導、訓練和督導他人,試圖完成某種使命或任務的人
人類靈魂工程師--最富哲理的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