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四章:光現象》教案五篇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四章:光現象》教案五篇

#教案# 導語盡快地掌握科學知識,迅速提高學習能力, 為大家準備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四章:光現象》教案五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4—1光的直線傳播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2、過程和方法

 ?閱讀“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內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親身的體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通過親身的體驗與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重、難點:

 1、光的直線傳播的內容。2、分析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煙霧、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壹、導學達標:引入課題:①我們為什麽可以看見物體?……物體有光線射

 入我們的眼睛。例如:陽光、日光燈、電視等。

 ②學生探討:光線是如何傳播的?

 二、進行新課:

 1、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例如:……………………學生舉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幾種類型?(1)、自然光源(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傳播

 演示試驗①:圖片……陽光穿過樹林

 演示試驗②:激光在水中穿過

 演示試驗③:激光在煙霧中穿過

 結論: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應用:影、排隊、射擊、日食、月食……

 (可以讓學生先討論,部分現象要解釋)

 3、光的速度:

 討論:光有沒有速度?(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為c=3×108m/s,是宇宙中

 最快的速度。

 利用對比說明:34頁圖示。在其他介質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分析總結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點:倒立的實像。

 5、影子與像的不同:

 三、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四、課後活動:

 1、完成物理套餐內容。

 2、課本後練習。

  §4—2光的反射

 壹、知識和技能

 1、了解光在物體表面可以發生反射。2、認識光反射的規律。

 3、知道光路可逆。4、知道什麽是鏡面反射?什麽是漫反射?

 二、重、難點:

 1、理解光的反射規律的內容。

 2、利用實驗現象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三、教學課時:2課時

 四、教學過程:

 1、、前提測評: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現象,說明光是沿傳播的。

 2、閃電與雷聲雖然同時產生的,但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而後聽到雷聲,這說明了什麽?

 2、、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①我們為什麽可以看見物體?②學生探討:許多物體本身並不發光,我們為什麽也可以看的見?

 五、進行新課:1、任何物體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2、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角i角r

 第壹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器材:有什麽器材?如何使用

 方法、步驟:如何做?

 結果:填入左表

 結論如下:

 3、光的反射規律:

 (1)、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壹個平面內,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2)、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練習:物理套餐P30作圖題

 4、試驗:兩種反射,得到定義如下

 (1)、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反射光線朝各個方向)

 (2)、鏡面反射:光滑鏡面的反射(平行光線射入,光線平行射出)

 探討: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規律?

 (學生討論後,作圖證明)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規律。

 5、光的反射的應用:學生舉例(註意黑板反光問題)

 6、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六、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七、教學後記:

 在探究活動中,應給出較具體的指導,避免學生的盲目性。

 前、後的練習要補充。

 八、完成時習在線作業,並做好訓練題。

  §4—3平面鏡成像

 教學目標:知識和技能:1、了解光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

 4、初步了解圖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重、難點:1、利用試驗、現象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平面鏡成像原理。

 教學器材:蠟燭、平面鏡、紙、玻璃、球面鏡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壹、前提測評:

 1、光是沿傳播的。2、什麽是鏡面反射?什麽是漫反射?

 3、作圖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①試驗:平面鏡可以成像,為什麽?

 ②學生探討:平面鏡成的像有什麽特點?

 ③討論:把鏡後面的水銀去掉,還能成像嗎?

 進行新課:

 1、學生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器材:蠟燭、紙、玻璃、尺

 步驟:①試驗裝置如何?步驟如何?

 ②要策什麽數據?要註意什麽問題?

 ③能得出什麽結論?

 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2)、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3)、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現象:水面成像……(可詳細講解)

 3、平面鏡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1)、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2)、討論:水銀面起什麽作用?窗戶上的玻璃能否成像?如何成像?

 4、球面鏡:

 (1)、凸面鏡:可以使光線發散,可以開闊視野,常用作觀後鏡。成什麽像?

 (2)、凹面鏡:可以使光線會聚,常用作太陽竈、汽車頭燈……成什麽像?

 學生討論:球面鏡的應用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的本節內容。

 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後活動: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本節內容。

 完成課本後習題。

 寫出平面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200字以上)

 教學後記:

 要補充必要的知識點:如距離、虛實、原理等。

  §4—4光的折射

 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現象。

 了解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時的偏折規律。

 了解光在發生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認識折射現象。

 體驗由折射引起的錯覺。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步領略折射現象的美妙,獲得對自然現象的熱愛、親近的情感。

 重、難點:掌握光的折射規律的內容。利用試驗、現象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教學器材:激光源、透鏡、水、紙、角度測量器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壹、前提測評: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現象,說明光是沿傳播的。

 2、光在傳播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另壹種介質,就會在介質表

 面發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①現象:筷子折了、圖像通過玻璃後變形了?是什麽原因?

 ②光的直線傳播……均勻介質,如果介質不均勻,光的傳播不是直線嗎?同學們猜壹猜

 進行新課:

 1、試驗:壹束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光線向哪個方向偏折?

 (先讓學生猜想:光線會往哪邊折?)

 結果:

 2、光的折射規律:

 (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壹個平面內。

 (2)、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

 (3)、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

 結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從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偏折。

 光垂直界面射入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4、有關現象:

 (1)、池底變淺:做圖說明

 (2)、筷子彎折:做圖說明

 (3)、海市唇樓:做圖說明

 (4)、漁民刺魚:做圖說明:

 (5)、通過透明物質看物體,都是折射現象,成的都是虛像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後活動:

 完成課本練習。

 光的折射現象在生活中的實例(200字以上)

 教學後記:

 折射的三種情況要清晰,能做圖。

 折射現象的解釋:教師應先示範

  §4—5光的色散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色散現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過程和方法

 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顏色的混合,獲得有關的知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親身的體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通過親身的體驗與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重、難點:

 1、掌握光的三原色、顏料的三原色

 2、知道決定物體顏色的因素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壹、前提測評:

 無……前面無相關內容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①我們為什麽可以看見物體?……物體有光線射入我們的眼睛。

 ②學生探討:光線是如何傳播的?

 ○3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什麽?

 ○4生活中有哪些光的折射現象?

 進行新課:

 1、光的色散現象:彩虹現象

 實驗:三棱鏡分解太陽光

 光譜:紅、橙、黃、綠、藍、靛、紫

 2、光譜中紅光偏折程度最小,紫不偏折程度

 3、物體的顏色:

 (1)、試驗:光的色散……說明什麽問題?

 結論:白光是由各種顏色的光組成的,不同顏色的光混合後會變成其他顏色。不同顏色的光分散的過程叫光的色散。

 (2)、顏色之迷:不透明物體:由物體反射的色光決定。

 透明物體:由透過的色光決定。

 (3)、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4)、顏料的三原色:品紅、黃、青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的本節內容。

 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