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單元復習課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單元復習課

壹、精心準備

1、調查學生實際,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

教師在復習之前應先對學生實際掌握本單元知識的情況,做壹個切實的估計,可以根據平常的教學情況來了解,也可以翻翻學生這壹單元的家庭作業本或者學生平常積累的錯題本,如果情況不甚明了,可以進行壹次覆蓋面較全,層次分明的檢測,將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初步了解本單元的復習內容,學生掌握得如何,哪些概念比較模糊,哪些解題方法還不熟練,這些問題中,哪些帶有普遍性,哪些知識需要重點復習,這樣了解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復習才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確定復習內容

了解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後,教師在上復習課之前還應先本單元的知識做壹番綜合整理,系統歸類,縱橫溝通,找出知識的重點、難點和學生易混易錯之處。根據之前的調查情況思考本單元的復習內容,哪些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哪些是重點部分,哪些是難點部分,對學生還比較模糊的知識和解題方法作為重點復習對象,對學生已經掌握得很好的知識可以壹帶而過,這樣既節約了時間也提高了復習效率。

3、選擇復習方法

復習課和新課壹樣,教師上課的方法直接影響復習課的效果。復習課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提綱引領式的復習,檢測式的復習,答疑式的復習,還可以是以壹個知識作為復習的生長點進行復習等等,教師要根據自己和學生的實際以及單元內容的實際進行方法的選擇才會運用自如。比如我在復習六年級下冊《正比例和反比例》時就以路程、時間和速度的關系作為知識的生長點進行復習,當速度壹定時( )和( )成正比例,當路程壹定時()和( )成反比例,叫學生根據表格找出兩個變量,寫出關系式並畫圖,這樣本單元的所有知識都融入了這些問題裏面,而且學生對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識還有壹個直觀的對比,對知識的整理和歸納也更深入。

二、流程清晰

新課是知識的認識和建構的過程,復習課是對知識的壹個再認識的過程,所以復習課的流程要有再認建構的認識過程,系統整理的編碼過程,全面鞏固的練習過程和總結檢測與拓展的過程。單元復習應該以整理知識為主,它的基本流程是:示例回憶——知識再現——整理歸納——練習鞏固——檢測提高。

1、示例回憶

對單元復習課,我們壹般要求入口小而實,可以創設壹個情景引入復習的內容,也可以以題代說,直接進入復習的正題。比如我在設計圓柱與圓錐的單元復習課時,沒有安排具體的情境,而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水杯作為體裁,通過提出解決水杯中的各種問題來幫助學生進行復習。教學的主要環節如下:⑴討論水杯的特點,復習圓柱的基本特征;⑵制作壹個水杯盒需要多少塑料板,復習圓柱的表面積計算;⑶計算水杯內所裝的水的體積,復習圓柱體積(容積)的計算。(4)妳能用紙制作壹個這樣的水杯嗎?考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2、知識再現

學生在上復習課之前對本單元的知識自己先梳理壹遍,最好能把學過的知識以提綱的形式整理在作業班上,把自己還存在的疑難問題也整理出來,翻開數學書看壹看,再看看自己的作業本和練習冊(重點看自己做錯的題目,還有當時做題時不會的。)並把自己現在還不會的題目作上標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課上讓學生小組交流,交流自己最滿意的壹次作業、最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不太懂的問題等等,並讓學生以喜歡的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分類、整理,然後全班交流。我根據平時作業、與學生交流情況把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來,讓學生再次思考、交流,深化認識。

3、整理歸納

單元的復習課就是將淩亂的知識進行提煉、概括、總結,以便在頭腦中形成思想、觀點和方法。學生把自己已經整理好的單元知識在課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教師給每個學生充分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闡述自己的整理結果。先聽每位小組成員的匯報,然後再討論、交流,取長補短,完善各自的知識結構網絡,形成本小組比較完整的知識網絡。教師針對學生的討論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總結、歸納,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線條,分清解題思路,弄清各種解題方法的聯系。梳理時要根據學生的回憶,通過對上面問題回答,進行從點到線、由線及面的總結,做到以壹點或壹題串壹線、聯壹面,特別是要註意知識間縱橫向聯系和比較,構建知識網絡。教師邊復習基本知識點邊把這些知識點串成線和表,給學生壹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有利於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在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時,還要要教會學生歸納、總結的方法。

4、鞏固提高

每壹個單元復習完後,我們都應該設計壹些有針對性的練習題,這樣學生學會的知識才能形成技能。練習題的設計壹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是學生的薄弱環節的練習,可以是壹些基礎知識的鞏固和提高練習,還可以是壹些探究性的練習,練習設計合理了,學生的知識也就鞏固了,能力也就提升了。

三、精講精練

在上單元復習課時,我們好些時候感覺復習的內容不多,所以也就不是很重視,有的老師幹脆把課本上的復習題做完就算復習完了,還有的教師先是壹大段復習講解,幾乎占去大半節課的時間,這樣的復習課,事實上好比是壓縮餅幹式的新授課,把五、六節課的內容壓縮在壹節課裏重新講解壹遍,根本不能達到復習課的目的要求。我認為,要上好復習課首先要確定好的教學目標,這些目標必須針對知識的重點、學習的難點、學生的弱點,選擇性進行講解,不要把什麽知識都拿來講,只要是學生已經掌握好了的知識只需要壹帶而過,甚至直接放在練習題中進行復習,只有在單元復習課中做到了精講,復習的效率才會得以提高,效果也才會更加明顯。其次是精心選擇習題。就是選擇有針對性、典型性、啟發性和系統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練習。通過練習,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練習設計中,可通過典型多樣的練習,幫助系統整理;設計對比練習,幫助溝通與辯析;設計綜合發展練習,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四、提高興趣

在復習課上學生學習興趣是否被激發起來,直接影響復習的學習效果。就目前的復習課而言,好些學生對復習課不感興趣,感覺枯燥,乏味,遠不及新課那麽新鮮,因此在上單元復習課的時候教師應重視素材的選擇和復習方法的選擇。素材是學習知識的載體,新課程中明確指出:“素材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運用學生關註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知識背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素材的作用還要襯托教學內容,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選取素材時,力求新穎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比如我在復習小數的加減運算單元的內容時就先讓學生準備好零錢,然後請幾位同學開了壹個小小的超市,讓學生在購買物品的過程中復習了小數的加減運算。

其次,復習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教師可以根據復習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選擇合適的復習方法,目的是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復習的過程中來,要對復習的知識感興趣。提高學生興趣的復習的方法很多,可以讓學生自己出題進行單元復習,也可以是開展辯論會的方式進行復習,還可以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講解復習等等。

比如我在復習“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內容時,因為課本上的知識點已經比較全面了,我就先讓學生根據自己喜好選擇書上復習題做,還要說用到哪些知識解決問題的。後來采取做遊戲的形式,寫成壹張張單個紙條,妳抽到哪道題就做哪道,做對了還要說壹說用什麽知識解決的,得到大家認可就將名字寫在紙條後面,把紙條貼到教室裏固定的壹面墻上,這樣每人都有自己的題目,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復習的積極性。所以,我們在組織學生練習的時候,形式壹定要多樣化、遊戲化,盡量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讓學生多想、多說、多動、多參與,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才容易調動起來,才容易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復習的效果才會有實效。

有人說,數學新課教學是“畫龍”,而復習則是“點睛”。要真正上好小學數學單元復習課、要想上出實效並不容易,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不斷探索,總結經驗,因材施教,靈活選用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要“炒冷飯”、“煮夾生飯”,在分析反思中總結,從而提高復習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