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壹年級下冊《找規律》教學反思 找規律解決問題教案

壹年級下冊《找規律》教學反思 找規律解決問題教案

壹年級下冊《找規律》 教學反思 篇壹 本課主要是介紹壹些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以及數形結合下的簡單的數字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通過物品的有規律的排列,使學生初步感知簡單的排列規律,並會根據規律找出下壹個物品。體驗數形結合的規律特征,能用數字表示圖形的規律。在此基礎上,再培養學生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能用完整的數學語言表達規律。通過塗色、擺壹擺、畫壹畫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並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為進壹步學習有關數的排列規律做好準備。新教材對這部分知識的編排,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從聯歡會裝飾物有規律的排列現象,引出圖形排列的壹些簡單規律,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規律美,以及規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性。

本課主要采用學生獨立思考、創造的教學方式,由淺及深,環環相扣。以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圖引入,讓學生充分觀察並感知圖中的事物,如:彩旗、小花、燈籠、人物的排列規律。同時也使學生感知顏色是有規律的排列的。教師的問題中涉及“排列”二字,讓學生初步理解排列的含義並為後面的“重復排列”這個概念做鋪墊。為了讓學生能更親近新知,設計了讓學生上來擺壹擺的活動,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而且引入了本節課的難點“以某某為壹組重復排列”的完整數學語言的表達。再結合學生們的作品以及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多說壹說,使學生逐漸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及能完整的表達規律的排列。通過觀察同學們的作品也使學生發現,同壹種物品能擺出各種各樣的規律。在掌握圖形規律的基礎上,進行例2教學,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圖形與數字的關系及數字的排列規律。為後面學習數字的規律做準備。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找規律的方法以及體驗規律的不同變化,在此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層次分明的小遊戲,如:學生喜歡的動畫人物、擺頭活動、拍掌遊戲,讓學生充分掌握到找規律的方法以及體會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都可以有規律。為了使本課的學習不枯燥,讓學生將生活與課堂聯系起來,在教室和生活中找規律,培養了學生的數學練習實際的能力,也培養的學生的觀察能力。最後,數學知識不能只停留在語言裏,增加小卷的練習,壹是為了檢驗本課所學知識,二是使學生動手動腦齊發展,並將知識落在實處。

不足之處在於,教師的提問不夠準確,學生沒有聽清老師的提問而答非所問。教師應用簡潔明了的問題,提出問題的重點使學生理解;

在設計習題時沒有避免矛盾,比如:在教師拍手時,這個規律可以說113,也可以說成23,在這裏學生課下的反饋使我明白,習題的設計要貼切實際知識並要經過反復練習研究再確定是否可用;

後面三個環節沒有平穩過渡,導致課堂的紀律出現問題,也說明教師對課堂的把控及駕馭能力不夠成熟;

教師的語言比較生硬,對於壹年級的孩子,更應該使用兒童語言及語氣,貼近學生,使學生有親切感,讓學生愛上數學課堂;

學生的良好習慣未養成,在進行兩人交流時體現出課堂制度不夠完善。

壹年級下冊《找規律》教學反思篇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註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以及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造壹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創造。在這壹理念的指導下,我執教“找規律”第壹課時,圖形的規律,以學生喜歡的“聯歡會”為主線進行教學,通過“做遊戲——觀察教室設計——布置教室”這壹過程,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事物的規律,培養初步的觀察、概況、推理能力,提高相互合作的意識。課後,我對課堂上出現的壹些情況進行了思索。

1、遊戲引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通過兩組圖形形成“有規律”和“無規律”的直接體驗,體現出規律的優越性,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了學習的願望。

2、對於規律的概況總結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不是直接的給出概念,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自己進行總結,教師及時規範數學語言,並積極鼓勵學生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每組圖形的規律,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例題、練習題設計有梯度。在例題教學中,第二組圖形的變化較第壹組圖形的變化還多了顏色的規律變化。在練習中,增加了三個圖形為壹組有規律變化的圖形。拓展學生的思維。

4、由於本節課上的是25分鐘的片段教學課,所以沒有更多的拓展,在壹節完整的數學課中還可繼續拓展聲音、動作等的變化規律,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在壹起。對於後邊的自己設計規律的活動由於時間關系,沒有在課堂上完成,但是課後孩子們設計的非常好,已經有學生獨立設計了四個、五個圖形為壹組重復變化的規律,孩子們的想象力是無窮的,這也啟發我以後教學中應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敢想敢問敢質疑的好習慣。

壹年級下冊《找規律》教學反思篇三

“探索規律”作為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函數思想的主要體現之壹,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壹部分。我執教的這節課《找規律》是人教版數學壹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壹課時的內容。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規律的含義,掌握找規律的基本方法;

難點是能夠表述發現的規律,並會運用規律解決壹些簡單的問題。

壹年級的小學生在學前教育階段就已經接觸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訓練,另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觸到大量的有規律排列的事物,這些都是學習本課的重要基礎,因此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容易。但是,壹年級的小學生活潑好動、註意力集中時間短、精神容易分散、語言表達能力不完整,所以教學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寓教於樂,為學生準備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的遊戲活動,加強直觀教學,強化學生語言表達的訓練,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加入學生喜愛的動畫元素,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

事後反思本節課的流程,我發現仍然存在壹些不足之處,現歸納如下:

1、課堂時間的把控要更緊湊些。課堂開始,我用“猜顏色”的遊戲導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隨後又設計了幾組學生平時喜愛的動畫和食物的圖片,從而讓學生仔細觀察後說壹說這些圖片中有沒有規律、規律是什麽。這兩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例1的講解做鋪墊的,教師可以把時間再掌控壹下就更好了。我花費的時間稍微有點長了,導致下課時,遊戲環節以及課堂總結的環節沒有處理完。

2、合作探究,說清規律,要註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壹年級的小學生詞匯量還不是很豐富,尤其是用數學語言來表達時更是困難。有個學生在回答他發現的規律時,他的表述是:“後面跟前面是壹樣的。”我進壹步發問:“那妳說的再清楚壹些嗎?跟前面壹樣的話,那前面到底是什麽樣的?”我發現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整體稍顯困難,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規範化的數學語言完整地表述規律,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上多下功夫,鼓勵學生多用規範化的數學語言去描述問題。

3、我們的課堂不是演戲、熱鬧、好看,而是要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全國著名的特級數學教師吳正憲老師說過:“在數學課堂上,笑聲過後,要有思考。”教師要學會放手,要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不要總是擔心學生的回答會不盡人意。我總是擔心學生回答不上來,教師語言顯得不夠深入先出,這真的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上花費壹點壹滴的功夫才能真正遊刃有余。此外,我覺得教師的幽默感也很有必要,機智幽默的語言總能讓我們的課堂笑聲四溢。

4、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應用於生活。由於課堂時間沒有掌控好,最後壹個環節讓學生說壹說日常生活中的規律沒有實施。但這是壹個很有必要的環節。之後,我在課下問學生:“妳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了哪些規律?”郭子瑜說:“我發現每星期都是按照7天循環出現的。”王豪鑫:“我發現每壹天都是按照早上、中午、晚上重復出現的。”楊思雨說:“我發現每壹年都是按照春、夏、秋、冬重復出現的。”成昊遠說:“我發現分針總是從數字1走到12轉壹圈,然後再從數字1走到12。”學生的回答讓我喜出望外。相信孩子,他們比妳想象的要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