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意思是“對自己要求嚴格,待別人則很寬厚。”
“寬以待己,嚴以律人。”的意思卻截然相反,意思是“對待自己很寬松,要求別人則很嚴格。”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解釋:律:約束。對自己要求嚴格,待別人則很寬厚。
宋·陳亮《謝曾察院啟》:“嚴於律己,出而見之事功;心乎愛民,動必關夫治道。”(意思是:嚴格約束自己,放手壹搏時卻要有所作為;心懷子民,作為都是關於治國之道的。)
出處:周恩來《團結廣大人民群眾壹道前進》:“‘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當然這個寬不是沒有原則的。”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古人的壹種思想和主張,是新中國締造者毛澤東主席生前很喜歡的論調,人民廣而傳之,視為金玉良言,並借以進言他人,抑或自警。
示例:作為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要 有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精神。
擴展資料:
關於嚴以律己 寬以待人的哲理故事:
春秋時齊國喪君,大臣們緊張地開始策劃擁立新君。齊國正卿自幼與公子小白非常要好,便暗中派人去莒國召小白回國即位。同時,也有人要接年長壹些的公子糾回國為君,而魯國也正準備護送公子糾回齊,並派管仲帶兵在途中攔截回國的小白。
雙方相遇,小白被管仲壹箭射中身上銅制的衣帶鉤,險些喪命。為了迷惑對方,小白佯裝中箭而死,乘壹輛輕便小車,晝夜兼程向齊都駛去。公子糾及魯軍以為小白已死,穩操勝券,便放慢了回齊的速度,六天後才趕到。
這時小白早已被擁立為齊君,並發兵乾時(今山引缶淄西),大敗魯軍。小白登上了齊國國君的寶座,他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齊桓公。
齊桓公做了國君,心記壹箭之仇,常想殺死管仲。當發兵攻魯之時,鮑叔牙對桓公說:“您要想管理好齊國有高候和我就夠了;您如想稱霸,則非有管仲不可!”桓公胸懷大度,放棄前嫌,當即接受了鮑叔牙的意見,並派他親自前往迎接管仲,厚禮相待,委以重任。
得到管仲之後,桓公如魚得水,如虎添翼,找到了幫他振興齊國的人。管仲在桓公的大力支持下,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革。
在政治方面,實行了“三其國而伍其鄙”的制度。使人民各安其居,各守其業,不任意遷徙流亡,以發展社會生產,鞏固統治。
在軍事方面,推行了“作內政而寄軍令”的措施。擴大了兵源,提高了戰鬥力。
在經濟方面,實行了增加國家賦稅收入的措施。為齊國稱霸諸侯,奠定了物質基礎。
齊國很快國富兵強, 實力雄厚,在諸侯林立的春秋福年的政治舞臺上擔任 了主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