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與惠子由於濠梁之上的翻譯全文如下:
原文: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日:“鰷魚出遊從容,之樂他。"惠子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他,之不知之樂,矣! "莊子日:“請循其本。子日汝安知穌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翻譯:
莊子和惠子壹起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鰷魚在河水中遊得多麽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妳又不魚,哪裏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說:“妳又不是我,怎麽知道我不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 "惠子說:“我不是妳,固然就不知道妳(的想法) ; 妳本來就不魚,妳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
莊子說:“請妳回歸最開始的設定,妳說:妳哪裏知道魚快樂這句話,就說明妳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來問我是從哪裏知道的。現在我告訴妳,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莊子簡介:
莊子(約前369至前286),戰國中期哲學家,莊氏,名周,字子休(壹作子沐),漢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山東東明)人。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莊子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後裔,後因亂遷至宋國,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壹”和“清靜無為”。
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壹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