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怎樣進行初中作文教學

怎樣進行初中作文教學

壹、引導學生堅持寫周記,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2017年,荊門市龍泉中學北校進行了壹次問卷調查,其問題是:妳對作文感興趣嗎?為什麽?在回答“感興趣”的同學中,他們的理由有(1)從小喜歡(36%);(2)老師精心指導(35%)(摘自《語文報》)。可見,盡早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老師精心指導,對學生的寫作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興趣就會主動去做,;主動去做就會成為練作文的有心人,他的作文練習就壹定會有成效。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之,樂之,就是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以學為樂,欲罷不能。在我剛接這壹屆的新生時,我就開始註意培養學生寫周記的興趣,我只所以讓學生寫周記而不是日記,壹是這種訓練形式更靈活,二是時間間隔適度。起初,大多數學生害怕寫,覺得無話可說。為了打消學生的畏難心理,我讓他們大膽去寫,我跟他們講,周記還不是日記,我們在壹周內總是會做或見到許多事情,或有許多想法,大家可以隨便寫。但有壹個要求,就是要寫實話,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只要學生態度認真,不管長短,我都給予表揚。壹個學期下來,學生就不害怕寫日記了,於是我提高要求,讓學生選擇有價值、有意義、有思想內涵的事去寫,我每個星期壹早上將周記收上來,下午就去講評,主要目的就是鼓勵學生寫,評講以贊揚為主。再經過壹個學期的努力,學生對寫周記有了深厚的感情,。這樣長期堅持下來,周記不僅記錄了他們的喜怒哀樂、成長變化,而且為作文打下了基礎,收集了素材。

二、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培養基本的寫作能力

中學作文教學壹個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讀寫結合,以課文為寫作範例,模仿借鑒,以期實現對範文的超越,最終走向創造性作文。如何做好以讀促寫的工作?首先,要對課文讀懂、讀活,加強思維火花的點撥。學習《故鄉》壹文後,我以《變》為題要求學生模仿魯迅寫楊二嫂和閏土的方法來寫壹個相隔多年後才相見的同學。我引導學生思考:(1)魯迅筆下的人物外貌有什麽變化,語言有什麽變化,動作有什麽變化?(2)為什麽這兩個人物會有這樣的變化?(3)作者這樣寫要揭示什麽主題?如果沒有這些問題作基礎,學生就會走入機械模仿的誤區,過去我在作文指導中,過多的註重對課文寫作方法上(即形式上)的分析,對課文思想內涵方面指導較少,結果有不少學生寫自己的同學時就用上了“像壹支細腳伶仃的圓規”,“他恭恭敬敬地叫我‘王小明’”之類的話,這些語只不過是生搬硬套。而讓學生讀懂、讀活教材,並加強思維訓練之後,學生在借鑒時就不再是“邯鄲學步”式的搬抄,而滲透了自己的思想。這樣練下去,學生要不了多久就會拋開課本,走自己的路,用最適當的方法,寫自己最想寫的話,他們的作文能力必將得到大的提高。

三、加大閱讀量,走進作文的新天地

(壹)學習最新期刊,打開學生靈感之門

寫作,最怕落入俗套,脫離時代,缺少新意,千篇壹律。這種現象固然與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有關關,但還有壹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對周圍活生生的事缺乏發現,缺乏寫的勇氣。從學生初二時起我就讓他們每人訂壹份中學生期刊,並且每周專門用壹節課指導他們閱讀。因為學生在閱讀上存在著嚴重不足,表現在:(1)閱讀無目的、無計劃、無時間保證、無做讀書筆記的習慣;(2)隨便翻翻,只重情節不善於質疑;(3)對故事看得多,對其它知識讀得少。於是我加強這幾方面的指導,努力使學生讀有所獲。在閱讀中有的學生發出了驚嘆:“哎呀,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這樣的東西也可以寫進作文?我也可以寫!”

“《windosXP,我的新朋友》。我也喜歡電腦,我怎麽就沒想到寫它呢?”顯然,這些最新的期刊傳遞了最新的信息,寫出了他們的同齡人的思想和生活,這就無疑擴大了學生的'視野,開闊了他們的思路,增長了他們的知識,提高了讀寫能力,更重要的是這些出自同齡人之手的文章啟開了他們的靈感之門,增添了他們寫作文的勇氣。在這些活動後不久,我的學生就有作文在《荊門晚報》、《全國中學生優秀作文》等刊物上發表,也有學生在分局作文競賽上獲壹、二等獎。

(二)讀名著,吸取思想與語言的精華

葉聖陶先生多次強調:“要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靠薄薄的課本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大量閱讀……壹學期讀它80至100萬字不夠多”。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開卷有益不僅僅表現在閱讀期刊上,更要在對文學名著的閱讀上得到體現,因為名著、名篇是千百年來人類智慧的高度概括和結晶,這些作品的豐富思想和文化內涵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巨大的激勵作用,這些作用不是幾本課本就能取代的。例如:《鋼鐵是怎能樣煉成的》壹書主人公保爾的內心獨白:“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壹次。人的壹生應當這樣度過……”這段獨白成了壹代革命青年的座右銘。今天,保爾的光輝形象仍然激勵著中國年輕的壹代。像這樣思想深刻的句子,或是自己認為的佳段妙語,或生動的描寫,或生動的對白,如果能摘錄下來,經常讀壹讀,壹定會有新的體會。因此,當學生剛上初中時,我就讓他們準備了摘錄本,三年來,有的已經積累了三大本材料,涓涓細流,匯成江河。日集月累,學生的知識豐富了,寫作時,自然有路可循,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受可發,他們的作文壹定會步入壹個從量變到質變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