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其代表作為關漢卿的《竇娥冤》,白樸的《梧桐雨》,馬致遠的《漢宮秋》還有馬致遠的《淩波仙》。
關漢卿的雜劇題材廣闊,內容豐富,多揭露社會黑暗勢力的醜惡和腐敗,頌揚民眾、特別是青年婦女的抗爭精神,在現實的深刻描繪中滲透著民主和人道主義的思想光輝。其代表作《竇娥冤》、《望江亭》、《單刀會》等數百年長演不衰。
白樸的《梧桐雨》取材於白居易的《長恨歌》,描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其語言雍雅華貴,絢麗多彩,開雜劇文采派的先河。
馬致遠的《漢宮秋》為中國十大古典悲劇之壹,寫昭君出塞的故事,它大膽地改變史實,塑造了王昭君以民族利益為重的愛國者的形象,抨擊了皇帝左右文臣武將的昏庸和無能。而鄭光祖的作品以描寫男女愛情生活的劇作為主,以文采見長,語言典雅,受王實甫影響頗深。
元曲四大家的成就
元曲四大家中,關漢卿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最著名的是《竇娥冤》。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其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壹粒銅豌豆”的形象廣為人稱。
而鄭光祖所作雜劇可考者十八種,現存《周公攝政》、《王粲登樓》、《翰林風月》、《倩女離魂》、《無塩破連環》、《伊尹扶湯》、《老君堂》、《三戰呂布》八種,其中以《倩女離魂》最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