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觀泉圖》。
這是近代著名書畫家張大千1946年所作的精品。該畫用筆精細,設色清潤,泉流溪水勾勒壹絲不茍,夾葉樹枝筆筆精到。圖上有題識:舊藏山樵仿北苑此圖在宋楮上,亂後失去,頃在日本自制仿宋羅紋紙,極能發墨,想象為敏中仁兄也乞法教,辛醜(1961年)春張大千爰。
傅申提及1946年大千曾獲劉道士《湖山清曉圖》壹軸,反復臨摹,用力甚深。本幅高崖聳峙,以小斧劈寫成,盡得夏山蔥蘢之概;碧水微瀾,水波不興,“水法”純自劉道士壹軸中化出,足見大千匠心獨具。2008年11月10日,《太乙觀泉圖》在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逸雲堂藏畫拍品專場上成交,拔得中國嘉德秋季拍賣頭籌。
其他作品
1、《仿宋人山寺圖》,乃張大千在抗戰勝利後,離開大陸之前,力追五代北宋山水畫高峰期的得意之作。此畫丘壑具有北宋之雄而其筆墨兼有文人之雅,細觀其多變之山石皴法及造型,為大千融合古人、置身北宋的精心傑構。
在意境方面,以壯麗的瀑布為中心,茅亭草閣分置左右,掩映在老樹虬枝及朦朧的竹樹之間,點綴高士策杖過橋相會,及倚欄觀瀑的雅士;瀑水流經橋下潺潺有聲,匯為前景之渦流,其描法如行雲回旋,其線條之婀娜輕盈、曼妙流動,尤為特絕。
2、《峨眉接引殿》以峨眉接引殿周圍山色景致入畫,屬大千細筆仿古山水壹路。設色以大青綠為主,使用石青、石綠、朱砂等重色,色彩艷雅,極富裝飾性。大千以小斧劈皴狀出山體形質,頗有北宋氣度。又用長短披麻、解索、牛毛諸皴法收拾局部細節,其筆秀潤,皴法繁密,似北苑、叔明重生。而近處松木、山間叢樹、山石之上的草木苔點,又令人想起清湘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