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廣西三月三是什麽節日有什麽風俗

廣西三月三是什麽節日有什麽風俗

廣西三月三是上巳節,有拜祖等風俗。

廣西的農歷三月三,也叫做“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軒轅生”的說法。

廣西每年“上巳節”的這壹天,世界各地的華夏子孫都會來到黃帝故裏新鄭市尋根拜祖;這壹天,也是古上巳節,是古人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中所記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與《蘭亭序》中“曲水流觴”都與上巳節相關。

農歷三月三是我們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以壯族來說,節日當天會有許多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這個節日不僅僅有歡歌笑語,也是壯族人民祭祀祖先的節日,家家戶戶都要把米飯用葉子染成五顏六色的樣子祭祀祖先。

三月三其他民族習俗:

1、漢族。

農歷三月初三,在古代被稱為上已節,洗濯去垢、消除不祥,也叫春浴日。中國地域遼闊南北緯度相差幾十度。黃河流域的緯度偏高,三月初還是“料峭輕寒結晚陰,飛來院落怨春深”的偏寒冷的時節,光著身子到河裏玩水,不是人人能受得了的。大概到了晉朝,到河邊潑水的風俗活動就被文人改變為“曲水流觴”。

2、侗族。

侗族“三月三”又名“播種節“討蒸節”“花炮節”。侗家傳說,古時他們總是以相樹開花時為插秧節。但有壹年桐樹沒有開花,結果誤了農時,只好逃荒到報京壹帶。為吸取過去的教訓,每到三月三人們便吹蘆笙唱歌、走訪親友,並相互提醒該忙農事了。

侗族多於三月三這天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故亦稱“花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