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幼兒教育學專業知識

幼兒教育學專業知識

 教育是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的社會現象,教育學是有目的地培養社會人的活動。它是通過對各種教育現象和問題的研究揭示教育的壹般規律。下面我為大家搜索整理了幼兒教育學專業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活制度

  壹、生活制度的意義

 托幼園所的生活制度,指按科學的依據把幼兒每日在園內的主要活動,如入園、進餐、睡眠、遊戲、戶外活動、教育活動、離園等在時間和順序上合理地固定下來,並形成壹種制度。

 托幼園所制定並實施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使嬰幼兒在園內的生活既豐富多彩又有規律性,勞逸結合,動靜交替這不僅有利於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和健康,而且還有助於培養嬰幼兒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同時,也為保教人員順利地做好保育和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條件。

  二、制定生活制度的依據

 托幼園所在制定生活制度時,必須綜合地考慮與之有關的各種因素,制定出既切合本園實際情況又符合幼兒發展特點的合理的生活制度。壹般來說,在制定生活制度時主要依據以下幾個方面:

 (壹)嬰幼兒的年齡特點

 嬰幼兒期市生長發育十分迅速的時期,托幼園所的生活制度必須首先滿足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在制定生活制度時,應合理地安排嬰幼兒的進餐時間,保證嬰幼兒有充足的睡眠以及戶外活動的時間。

 另壹方面,還應該考慮到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具體特點,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生活制度的安排上有所區別。例如:幼兒年齡越小,其進餐的次數就越多,睡眠的時間就越長,而每次遊戲活動或教育活動的時間則越短。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其進餐的次數以及睡眠時間可以逐漸減少,而每次遊戲活動或教育活動時間與次數則可以逐漸增長和增多。

 (二)嬰幼兒生理活動的特點

 根據神經生理學的理論,人在從事某種活動時,大腦皮層只有相應部分的神經細胞處於興奮和工作狀態,其它部分的神經細胞則處於抑制和休息狀態,從而形成工作區和休息區。工作區和休息區可以隨著活動性質和活動方式的改變而發生交互變化,這種鑲嵌式的活動方式,可以使大腦皮層各區輪換休息,以保持機體正常的工作能力,防止過度疲勞。嬰幼兒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如果某壹種性質的活動持續時間過長,就會引起大腦皮層相應區域神經細胞的疲勞,因此,嬰幼兒在從事某壹種活動壹定時間以後,應該及時變換活動的性質,這樣,才能使嬰幼兒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疲勞,以保持較好的工作能力。

 為此,托幼園所在制定生活制度時,應考慮到不同性質的活動輪換進行,做到勞逸結合、動靜交替,例如:在教育活動之後,可以安排幼兒自由的遊戲活動在室內較安靜的活動之後,可以讓幼兒到戶外進行體育活動等,這樣,便可以使幼兒大腦皮層各機能E的神經細胞以及身體的各器官系統既能得到充分的調動和鍛煉,又能得到輪流的、充分的休息,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

 (三)地區特點以及季節變化

 我國地域遼闊,具有較大的南北氣候差異以及東西時間差異,各園所應根據本地區的具體地理特征以及本園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生活制度。同時,在制定生活制度時,還應考慮到不同季節的特點,對生活制度中的部分環節進行適當的調整。例如,夏季晝長夜短,幼兒入園的時間可適當提前,寄宿制幼兒園早晨起床的時間也可以適當提前,而幼兒晚上睡覺的.時間也可以適當推遲,為了保證幼兒每天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中午可適當地延長幼兒午睡的時間等。必要的話,托幼園所可以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和需要,制定出不同季節的生活制度。

 (四)家長的需要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入園以及離園都必須由家長親自接送,因此,托幼園所在制定生活制度時,還應該考慮幼兒家長的實際情況和需要,更好地為家長服務。例如,幼兒入園的時間,可以根據家長的需要適當地提前,而離園的時間也可以適當地推遲托幼園所為幼兒提供的膳食,可以由壹餐兩點增加到三餐壹點或三餐兩點等。

  三、生活制度的實施

 幼兒生活制度建立以後,應該嚴格地加以實施,以保證幼兒在園內生活的規律性。但由於幼兒在園內的活動並不是壹成不變的,有時會有壹些特殊的活動介入,例如開幼兒運動會、組織幼兒外出進行遠足活動、進行健康檢查等。因此,幼兒壹日生活的安排,既應該保證壹定的穩定性和規律性,同時又應該具有相對的靈活性。

 幼兒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例如有的幼兒精力十分旺盛、睡眠的需要較少而有的幼兒由於體質較弱等原因,往往需要比其他人更多的睡眠時間再如有的幼兒吃飯的動作較慢,吃飯需要較長的時間等。對此,生活制度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還應該兼顧到幼兒的個別差異,適當地加以區別對待,以適應不同幼兒的特點,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

 7:00 入園、晨檢、晨間活動

 8:20 收拾玩具

 8:30 早操活動

 9:00 教育活動

 9:30 喝牛奶

 9:45 戶外活動

 11:00 盥洗、準備餐具

 11:15 午餐

 12:00 午睡

 中班大班

 14:00 起床、盥洗、吃點

 14:30 活動區遊戲

 小班

 14:30 起床、盥洗、吃點心

 15:00 活動區遊戲

 15:30 戶外活動

 16:30 室內活動、準備離園

 17:00-18:00 離園

  健康檢查制度

 托幼園所應建立和健全健康檢查的制度。健康檢查的對象應包括新入園的幼兒、在園的幼兒以及托幼園所中的全體工作人員。

  壹、幼兒的健康檢查

 對幼兒進行定期的和不定期的健康檢查,可以了解到每個幼兒的生長發育情況和健康狀況,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更好地促進幼兒健康的成長,同時,對疾病也可以做到早發現、早隔離和早治療。

 (壹)入園前的健康檢查

 即將進入托幼園所生活的幼兒,在入園前必須進行全面的健康檢查,以鑒定該幼兒是否能過集體生活,預防將某些傳染病帶人到托幼園所中而且,入園前的健康檢查還能為托幼園所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每名幼兒生長發育的特點以及健康狀況提供重要的資料。

 幼兒人園前健康檢查的主要內容:

 (1)了解幼兒的疾病史、傳染病史、過敏史、家族疾病史等。

 (2)檢查幼兒當前的生長發育與健康狀況,如:身高、體重、胸圍、頭圍、心肺功能、視力、聽力、皮膚、牙齒的發育、脊柱的發育、血紅蛋白、肝功能等。

 (3)了解幼兒預防接種完成的情況等。

 幼兒人園前的健康檢查,通常是在當地的婦幼衛生保健院所進行,目前,許多城市都有統壹規定的幼兒人園前健康檢查的項目。幼兒大園前的健康檢查,只在壹個月內有效。

 (二)人園後的定期健康檢查

 幼兒人園後應定期迸行健康檢查。壹般來說,1歲以內的嬰兒,每季度應體檢壹次1歲至3歲的嬰兒,每半年體檢壹次,每季度量體重壹次3歲以上的幼兒,每年體檢壹次,每半年測量身高、視力壹次,每季度量體重壹次。

 托幼園所應為每名幼兒建立健康檔案,以便全面了解和判斷每名幼兒生長發育的情況。

 幼兒每次健康檢查以後,醫務保健人員都應對幼兒個人以及集體進行健康分析、評價以及疾病統計,並據此提出在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方面的相應措施。

 (三)每日的健康觀察

 幼兒每日人園以後,醫務保健人員和保教人員應該對其進行每日的健康檢查和觀察,發現疾病及早進行隔離和治療,防止疾病的加重或在園內傳播。幼兒每日的健康觀察主要包括人園時的晨檢和全日的觀察。

 1.入園晨檢

 晨檢是托幼園所衛生保健工作的壹個重要環節。通過這壹環節,不僅可以及早發現疾病,而且,對於壹些不安全的因素,也可以及時加以處埋。同時,也能了解到幼兒在家庭中的生活情況,有利於保教人員更好地做好當日的工作以及密切家園的聯系。

 晨檢工作應在幼兒每天清晨大園時進行,寄宿制幼兒園應在幼兒早晨起床以後進行。負責晨檢工作的人員可以是醫務保健人員,也可以是具有初步醫學知識的保教人員。

 幼兒晨檢的主要內容概括起來是:」摸、二看、三問、四查。"壹摸"是指摸摸幼兒的前額部位,粗知幼兒的體溫是否正常,摸摸幼兒頸部淋巴結是否腫大"二看"是指認真查看幼兒的咽喉部位是否發紅,觀察幼兒的皮膚、臉色以及精神狀況等有無異常"三問"是指詢問壹下家長,幼兒在家裏飲食、睡眠、排便等生活情況"四查"是指檢查幼兒有無攜帶不安全的物品到園內來,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晨檢中如果發現幼兒有身體不適或疾病跡象,應勸說家長帶幼兒去醫院檢查,或暫時將該幼兒隔離,請保健醫生進壹步檢查,然後再確定是否入班。

 2.全日觀察

 幼兒人園以後,保教人員在對幼兒進行日常保育和教育的過程中,應隨時觀察幼兒有無異常表現,重視疾病的早發現。全日觀察的重點是:幼兒的精神狀況、食欲狀況、大小便狀況、睡眠狀況、體溫等。

 平時活潑愛動的幼兒,突然變得不愛說話、不愛活動、沒精打采了幼兒吃飯時沒有食欲,甚至出現嘔吐等現象幼兒小便顏色加重、大便次數增多或拉稀了等等,都反映出幼兒身體的異常,應進壹步對幼兒進行身體檢查,以確定幼兒是否生病。

  二、工作人員的健康檢查

 為了保證幼兒的健康,托幼園所的工作人員在迸人托幼園所工作以前,都必須進行嚴格的健康檢查,健康檢查合格者方能迸人到托幼園所中從事工作。在托幼園所中工作的全體人員,.每年還必須進行壹次全面的健康檢查。托幼園所工作人員的健康檢查,除了壹般性健康檢查以外,還包括胸部X光透視、肝功能、陰道黴菌和滴蟲以及淋病、梅毒等項目的檢查。健康檢查不合格者,應立即調離或暫時離開工作崗位有些疾病待痊愈後,持有關的健康診斷證明方可恢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