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與鐘子期故事講述了壹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
在八月十五那天,俞伯牙來到漢江口,望著頭上的明月,不禁琴興大發,便席地而坐專心致誌的彈起琴來。這時,他看到岸邊有個人壹動不動的站著,吃了壹驚,手下用力,“啪”的壹聲,琴弦被撥斷了壹根。伯牙借著月光仔細壹看,那個人身旁放著壹擔幹柴,伯牙心想,壹個打柴的樵夫,又怎麽能聽懂我的琴呢?
於是伯牙用懷疑的神態問鐘子期,他彈的是壹首什麽曲子?鐘子期笑著回答:“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子,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發現此人是自己的知音,倆人越談越投機,於是就在船上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裏相會。
第二年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鐘子期卻遲遲未來。第二天,伯牙從壹位老人口中得知,鐘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鐘子期的墳前,淒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壹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壹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伯牙個人經歷
伯牙全名:俞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經考證,伯牙原本就姓伯,說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在小說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歷史材料中均為“伯牙”。
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曾有史料中曾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斜”。還有史料記載: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群鳥悲鳴之音,於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