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如何用古詩雨後池上寫作文

如何用古詩雨後池上寫作文

1. 雨後池上 古詩解析

《雨後池上》宋代:劉攽

壹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解析如下:

這首詩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壹幅雨後池塘圖,從詩中寫到的東風、垂楊、荷花等物象來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確切些說是壹幅雨後池塘春景圖,給讀者以清美的藝術享受。

首句展示的是雨後池上春景的靜態美。第壹句寫雨後池塘水面的平靜,只淡淡地出壹“平”字。如果只讀這壹句,會覺得它過於平常,但在這句之後緊接以“淡磨明鏡照檐楹”,卻境界頓出。“淡磨”二字頗可玩味。施者是春雨,受者是池面,經春雨洗滌過的池面,好比經人輕磨拂拭過的明鏡,比中有比,比中有擬人,這就使“水如鏡”這壹淺俗的比喻有新鮮之感。不僅能使讀者感受到春雨後池上異常平靜、明凈的狀態,並能進而聯想到前此蒙蒙細雨隨著微風輕拂池面的輕盈柔姿。“淡磨明鏡照檐楹”,創造的正是非春雨後池塘莫屬的藝術境界。與此相適應,這兩句語勢平緩,無壹字不清靜,連略帶動感、略為經意的“淡磨”二字,也壹如字面,給讀者以壹種輕淡的心理感受,顯得毫不著力。

三四句由靜而動,進壹步寫雨後池上的動態美。東風忽起,舞動池邊的垂楊,吹落垂楊柔枝細葉上綴滿的雨滴,灑落在池中舒展的荷葉上,發出壹陣清脆細密的聲響。這裏,詩人筆下蕩漾的東風、婆娑起舞的垂楊、荷心的萬點聲,無壹不具有壹種流動的韻致和盎然的生意,與前二句相比,別是壹番情趣。與此相隨,語勢節奏也由平緩而轉向急促,字字飛動起來。“忽起”二字,首先造成突兀之勢,展示出景物瞬息間由靜而動的變化,給人以強烈的動感;隨後再用“更作”二字作呼應回旋,造成壹種急促的旋律,從而把上述有形的與無形的、動態的和聲響的景物聯貫起來,組成壹幅形聲兼備的藝術畫卷。

雨後池上景物之美,詩人既寫其靜態,又寫其動態,不僅顯得豐富多姿,而且構成對比,收到以靜顯動,以動襯靜,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首句平直敘起,次句從容承之,而以第三句為主,盡宛轉變化工夫,再以第四句發之,本是約句的壹般造法(見《唐音癸簽》卷三引楊仲弘語)。詩人用這壹方法巧妙安排,使語言結構形式與內容和諧統壹,成因勢置景、筆隨景遷之妙。以上供參考。

2. 讀古詩《雨後池上》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雨後池上

北宋?劉攽

壹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註釋

平:指水漲與地面平。

淡磨:輕磨拂拭。古代用銅做鏡子,銅磨光以後能清楚地照見人影。淡,輕。磨,拭。

檐楹:指塘邊房屋的瓦檐、楹柱。

荷心:荷葉。

作者簡介

劉攽(1022~1088)字貢父,北宋新喻人,字貢父,史學家。有《彭城集》。他跟他哥哥劉敞都是博學者,也許在史學考古方面算得北宋最精博的人。

賞析

詩中描畫了壹幅雨後池塘圖。詩既寫出了靜態,又寫出了動態,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壹幅雨後池塘春景圖。

前二句著眼於“靜”,寫雨後池上的靜態美。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後幽美迷人的靜態。

後二句則由靜而動,寫雨後池上的動態美。三、四兩句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了雨後池上的壹種動態之美。

名句研讀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雨停了,風住了,池邊垂柳蒼翠欲滴。忽然壹陣風起,萬千楊柳枝條裊娜飄動。楊柳似有知,風雨中洗盡汙濁,欣喜中乘風起舞。舞動時抖落壹身水珠,灑向池中荷葉,傳來嗒嗒萬點聲。風狂雨驟時,楊柳枝條不停擺動不會引人註目,雨打荷葉響聲壹片也不會聲聲入耳。只有在風停雨住之後,壹切歸於沈寂,才會留意那突然風穿楊柳出現的舞動,才會捕捉到柳枝上的水珠拋向荷葉時發出的點點聲響。

由風起而垂楊舞,由垂楊舞而荷聲萬點的連鎖反應,反映了作者雨後靜觀自然的怡然心態。

模擬考場

有人評說“淡磨”二字看似平常卻頗可玩味,請談談妳的理解。

[參考答案]

淡磨”即輕磨拂拭的意思,詩中將經雨水洗滌過的池面比作經人輕磨拂拭的明鏡,比喻中有擬人,這比壹般常見的“水面如鏡”比喻更顯新意而更見意境,如此略帶動感的“淡磨”,不僅突顯了雨後池上異常平靜、明凈的情態,同時也讓人聯想到此前蒙蒙細雨隨著微風輕拂池面的輕盈柔姿,給人以清美的藝術享受。

3. 池上 古詩寫作文

池上池 上 作者:(唐)白居易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壹道開。譯文:天真活潑的農村兒童,他們撐著壹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蓮花。

回來的時候,他們不懂怎樣掩蓋留下的蹤跡,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蕩開,船後留下了壹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蹤~~簡析: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將壹“偷蓮 ”小童的憨態描繪得惟妙惟肖.詩中最傳神的當是“不解藏蹤跡”壹句,寫盡小童頑皮、純 真情態。

範文:來自壹天,晴空萬裏,陽光照耀著大地。荷塘邊壹群小孩圍成壹圈做遊戲。

壹個小胖子說:“我餓了!有誰帶吃的了嗎?”大家都搖著頭,小胖子失望極了。就在此時,狗娃自告奮勇地說:“我去偷壹些蓮子吧!”於是狗娃撐著小艇來到 荷塘中間,偷偷采了幾個蓮蓬,見天氣炎熱,便又給自己和小夥伴們采了幾片荷葉當帽子。

可他忘了隱藏蹤跡,水面上的浮萍被小艇沖開了壹條水道。岸邊的小胖子早就等不急了,手舞足蹈地喊:“快點快點!荷塘主人來了就麻煩了!”狗娃壹上岸,小胖子迫不及待地沖上去吃起蓮子來。

等小胖子吃飽,忽然問:“狗娃,荷塘主人發現蓮子少了怎麽辦?”狗娃說:“沒事!這麽多蓮蓬,少幾個主人不知道!”小胖子聽後松了口氣。大家又繼續快樂地玩起來。

好不容易才找到,望采納。

4. 池上 古詩寫作文

從前,壹條清粼粼的小河邊住著壹戶勤勞的人家,家裏有個頑皮的小孩子,他紮著個沖天辮,圍著個紅肚兜,可愛極了。

這壹天,爸爸媽媽都下地幹活了,好朋友也去走親戚了,小孩閑得無聊。突然,他想起村頭有個蓮池,壹回憶起蓮蓬那脆脆、甜甜的滋味,他就想偷壹回,順便還可以摘壹片蓮葉戴在頭上遮擋炎熱的太陽,掐壹朵雪白的蓮花送給媽媽,真是壹舉三得啊!

想幹就幹,他悄悄地來到了河邊,看見了壹個無人看管的小船,他趕緊解下纜繩,跳上小船,撐起竹竿,向目的地進軍。

沒壹會兒就到了白蓮池。

只見荷葉碧綠碩大,荷花亭亭玉立,蓮蓬顆顆飽滿,微風輕輕地吹拂,所有的荷花翩翩起舞,美麗極了!不能把正事給忘了,他趕緊摘了壹片蓮葉,蓋在頭上,搞好了偽裝,又摘了壹個蓮蓬放在船艙裏。

忽然 “撲通”壹聲,嚇得他趕緊趴在了船艙裏,連大氣都不敢喘壹下,過了好壹會兒,沒什麽動靜了才把頭擡起來。哎,原來是壹只青蛙從荷葉上跳到了水裏,真是虛驚壹場!他想:此地不易久留,還是溜之大吉為妙。於是,他趕緊將船劃到岸邊,剛靠了岸,他又聽到“咳!咳!”的聲音,他慌得壹溜煙跑回了家,連剛才偷的蓮葉、蓮蓬、荷花都沒來得及拿,全都落在了船艙裏!躺在床上的他還以為自己偷得很巧妙呢,哪裏知道浮萍早為他開了壹條寬寬的水路!

那故意咳嗽的人便是大詩人白居易,看著逃跑的小孩,他哈哈大笑,隨口吟出了《池上》這首詩:“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壹道開。”

5. 雨後池上古詩鑒賞詩中描寫的景物有啥特征

1.水面如同輕輕磨過的明鏡壹樣,倒映 出池塘邊的房檐和檻柱,以此表現雨後池塘水面的平靜. 2.詩中描畫了壹幅雨後池塘圖.詩既寫出了靜態,又寫出了動態,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壹幅雨後池塘春景圖. 前二句著眼於“靜”,寫雨後池上的靜態美.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後幽美迷人的靜態. 後二句則由靜而動,寫雨後池上的動態美.三、四兩句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了雨後池上的壹種動態之美. 由風起而垂楊舞,由垂楊舞而荷聲萬點的連鎖反應,反映了作者雨後靜觀自然的怡然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