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如何理解精細化管理的內涵

如何理解精細化管理的內涵

 導語: 企業只有不斷地深化精細化管理,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規劃好每壹分錢、用好每壹分錢、賺到可以賺到的每壹分錢,企業才能健康穩定的發展,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精細化管理是壹個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全面化是指精細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風要貫徹到整個企業的所有管理活動中。

 如何理解精細化管理

 “精細化管理”顧名思義就是“精確、細致、深入、規範”的全面管理模式。現代管理學認為,科學化管理有三個層次: 第壹個層次是規範化,第二層次是精細化,第三個層次是個性化。

 “精細化管理”是壹種理念,壹種文化。

 是壹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所占用的資源和降低管理成本為主要目標的管理方式。它明確了企業管理的方向。在實踐中,它又是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和方法,體現了企業管理的過程性、漸進性。

 “精細化管理”的特征可以用精、準、細、嚴四個字來概括。

 精:精是做精,精益求精,追求最好,不僅把產品做精,也把服務和管理工作做到極致,挑戰極限。準:準是準確的信息與決策,準確的數據與計量,準確的時間銜接和正確的工作方法。細:工作作細化、管理細化特別是執行細化。嚴:嚴是嚴格控制偏差,嚴格執行標準和制度。

 “精細化管理”是壹個過程。

 中國詞所有叫“化”的東西,其實都是指“過程”,“精細化管理”就是企業管理向深度推進的壹個“過程”,因此精細化管理沒有壹個絕對的標準和度,我們雖然可以為企業管理的現狀作出比較準確的水平評估,但從來沒有提出過壹個精細化的絕對標準,沒有說做到某個程度就是精細化。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處在不同的階段,管理水平如何都是壹個比較概念。

 怎樣進行精細化管理

 1、精細化管理是管理者用來調整產品、服務和運營過程的技術方法。

 它以專業化為前提、系統化為保證、數據化為標準、信息化為手段,把服務者的焦點聚集到滿足被服務者的需求上,以獲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強競爭力精細化管理就是要用具體、明確的量化標準取代籠統、模糊的管理要求,把抽象的戰略、決策,轉化為具體的、明確的`發展舉措。

 2、精細化管理是以精細操作和管理為基本特征。

 通過提高員工素質,克服惰性、控制企業滴漏,強化鏈接,協作管理,從而提高企業整體效益的管理方法。也就是說,精細化管理是由過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約化管理的轉變,由傳統經驗管理向科學化管理的轉變。精是精湛、精益求精,細是細節、最小的工作單元,“細”是精細化的必經的途徑,“精”是精細化的自然結果。精細化是壹種意識,是壹種觀念,是壹種認真的態度,是壹種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細化管理是企業管理理念上的轉變。

 3、精細化管理就是將管理的對象逐壹分解、量化為具體的數字、程序、責任。

 精細化管理就是要使每壹項工作內容都能看得見、摸得著、說得準,使每壹個問題都有專人負責,而不是打亂仗。這個概念強調三個層面的內容。其壹是全員管理,精細表現在每個員工的日常工作中,並依靠全體員工的參與來組織、實施企業的活動,其中涉及到崗位職能的定量、復合、工作流程的標準化以及工作效果的最佳化;其二便是全過程管理,“精細”表現在管理的各個環節之中,每壹個環節都不能松懈、疏忽,應該做到環環緊扣、道道把關,也就是我們常講的細節管理。其三便是市場管理和運作。

 4、精細化管理是社會分工的精細化以及服務質量的精細化對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現代管理認為,管理有三個層次,壹是規範化,二是精細化,三是個性化。它是建立在常規管理的基礎上,並將常規管理引向深入的關鍵壹步。精細化管理就是要求把每壹項工作都抓細、量化,有利於落實到行動中。

 5、精細化管理是是社會化大生產和社會分工細化對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精”就是切中要點,抓住運營管理中的關鍵環節;“細”就是管理標準的具體量化、考核、督促和執行。精細化管理的核心在於,實行剛性的制度,規範人的行為,強化責任的落實,以形成優良的執行文化。

 6、精細化管理既是壹種管理概念,又是壹種管理方法和管理工程。

 其內涵就是企業在規範化和標準化的基礎上,對其生產流程、管理流程進行科學細化和合理優化的過程,實現“組織結構專業化、工作方式標準化、管理制度化、員工職業化”。

 7、精細化管理是壹種極限過程,是永無止境的追求過程,也是不能完結的企業管理發展過程精細競爭、精細戰略、精細優勢的另壹個含義是“萬丈高樓平地起”,“細”、“末”之處見真功。

 8、“精細化管理工程”指企業按照“六精五細"的思路與方法。

 對企業的管理進行精細化改造的工程。 六精:培養企業精神、運用管理精髓、掌握技術精華、追求質量**、精通營銷之道、精於財務核(預)算;五細:細分市場和客戶、細分企業組織職能和崗位、細化分解每壹個戰略目標、細化企業管理制度、細控成本。

 精細化管理包含了以下特征:

 精:精益求精,強調工匠精神

 細:細化分解,強調求實精神

 化:持續落地,強調較真精神

 管:管事情,強調要做到知情

 理:理人心,強調平等心(通過事情來管人)

 “精細化管理”是壹種管理理念,壹種管理文化,其以“精、準、細、嚴”為基本原則,通過提升改造員工素質,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強化團隊協作管理,從提升企業整體效益。

 精細化管理存在的五大誤區:

 壹、精細化管理等於細節管理

 精細化管理不能理解為等於細節管理。因為精細化管理是在系統化管理指導下的細節管理,註重全局性。凡是從事企業管理的人都懂得:沒有戰略就沒有方向,工作沒有計劃就無從下手;即使有了計劃,沒有在細節上的落實也不會有好的結果。戰略是方向,細節是保障,二者有先後,但不可偏廢。管理好的企業,每壹個細節都是戰略的落實。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持。任何人抓住壹點不及其余都是錯的。沒有對企業全局的把握,沒有系統思考,離開了企業的戰略定位,沒有各種管理方式方法的綜合運用,根本不可能有適合企業實際的精細化管理。精細化管理強調管理細節,但細節管理不等於精細化管理,細節更不等於精細化。精細化管理必須從企業戰略精準定位、企業目標精細疏理開始。進而到企業的決策種類細分,讓聽到炮聲的人做決策,然後還需要調整組織架構,合理設置崗位,這才能進行企業運行流程優化、規範崗位工作標準、以及進行績效考核體系的重新建立與薪酬調整。當精細化管理的創新理念和方式方法被企業大多數成員所接受之後,才有可能對企業的規章制度進行徹底的改造與完善,進而豐富企業文化。

 二、精細化管理是越精細越好

 精細化管理不能理解為越精細越好,其目的是追求最小的投入,達到最大的產出,過細就是浪費,過粗就是缺陷,強調無過無不及,恰到好處。

 三、精細化管理與規範化管理無關

 精細化管理是以規範化管理為基礎,處在科學化管理的第二個層次,是與規範化管理密切相關的。沒有規範化就搞精細化會陷入壹片混亂,徒勞無功。

 四、精細化管理是高成本的管理

 許多人認為: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是沒有監督,要監督到位就應該增加監督管理人員;增加填寫各類應監督考核而生的表格;增加KPI指標……否則,管理就不能做精做細。管理需要監督是沒有錯的。問題是怎樣監督更有效!是讓員工發自內心地遵守制度更有效率,還是人盯人的管理更有效率?管理需要的是改變不合適的制度,而不是改變人性。好的管理就是尊重人心人性的管理,而不是那種不信任員工的管理。精細化管理的實質是打造卓有成效的管理體系,讓這個好的管理體系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精細化管理是通過挖掘員工潛力來增加效率,而不是靠增加人員來提高效率。精細化管理做得好的企業,不應該是增加管理人員,而是恰好相反,應該減少管理人員,因為員工的自覺性大大增強、效率大大提高。

 五、精細化管理只適合少數管理基礎好的企業

 精細化管理作為壹種全新管理的理念可以推廣到所有企業,只是其中的方式方法不同的企業會有不同的取舍,但這並不妨礙精細化管理可以在任何企業實施。任何好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都可以在企業實施,只不過不同的企業借鑒的角度會有不同,越是管理粗放的企業越需要精細化管理。所有企業永遠存在壹個不斷提升,不斷修正,不斷完善的過程。嚴格意義上說,企業推行精細化管理不需要具備任何前提性的素質和條件,妳只要是個真正的企業,就可以搞精細化管理,那就是對照妳的過去,也可以對照妳的同行,或者對照妳的標桿企業來分析。而並非個別人所說的:只有實現了規範化管理的企業才能實施精細化管理。精細化管理需要規範化,規範化的企業壹定也會精細化,二者互為表裏、互相支持,並不存在等級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