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我的讀書生活1500字作文

我的讀書生活1500字作文

  我的讀書生活1500字作文

  篇壹:我的讀書生活

 我的讀書生活就像我的人生壹樣,非常簡單。

 記得從很小的時候起,當我仰望那些有學問的叔叔阿姨們的時候,總是由衷地敬佩。記得在初中的課堂裏,當老師傳授給我奇妙的科學知識、當老師用文學的魅力將我帶進優美的詩境時,"考上大學"就悄悄成為我心中的願望。高中畢業後,我懷著上大學的美好理想去插隊了。為了實現上大學的夢想,我玩命地勞動,整整四年的磨練我終於等來了讀大學的機會,後來我有了自己所熱愛的教師工作,它讓我讀書、讀書再讀書。那以後我就壹直在高校中過著從教師到學生,再從學生到教師的讀書生活。無論教師的地位在時代發展過程中的落或起,我始終為自己有壹份能夠不斷讀書的工作而欣慰和自豪。就這樣,在高校工作中,我完成了碩士、博士、博士後的讀書過程。按人們的話說,我把所有的書都讀完了。其實,生命是有限的,而我們所能讀的書更是有限。

 我跟大家壹樣讀兩類書,壹類是為工作而讀的專業書,另壹類是工作以外的"閑書".為研究而讀書是不輕松的,在某種壓力下讀自己不是太鐘情的書,是挺煩惱的,而為興趣而讀書時,那是享受生活,最快樂的好事是讀書而有收獲。當我心情好的時候,我總是希望壹個人靜靜地去讀這兩類書,去分享別人的智慧,當讀到精彩的時候,我會獨自開懷大笑,當讀到感動的時候,我會淚流滿面。讀書讓我感受到生活之燦爛,生命之精彩,個人煩惱之微不足道,心靈會在讀書中升華,生命的質量也因此得到提升,我樂此不疲,因為讀書,我的心壹直很年輕。

 讀書伴隨著我生命的過程,應該說,博士生涯是我最難忘的讀書階段,因為我是在不適宜的條件下與不適宜的環境中去讀我的博士學位,太多的艱辛與感受深刻著我的記憶。記得那時候我可愛的女兒才剛剛三歲,而我已到了將近不惑之年,而就在那時,我知道我還可以去讀我所向往的博士,因此我拋家別子,北上求學,到壹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去重新做壹個學生,與年輕人同住,壹同到食堂排隊吃飯,急劇的角色變換而形成的那種復雜的感受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當集體宿舍中,精力充沛的年輕人深更半夜嘻笑而回,天未亮就霹靂啪啦上廁所時,對於從小就有睡眠上困難的我,倍感不適應和痛苦,就在那個時候,我突然意識到自己誤入了年輕人的天堂,加上對幼女的思念,心理的不適應使我信心全無,荒涼浸透了全身,記得那是我生命中第壹次有了要屈服的念頭,——讀書的欲望使我堅持了下來,後來是優異的成績使我重新拾回了信心,在別人看不到的辛酸後面,它成了我最刻骨銘心的壹段讀書經歷。然而,正是這壹段的讀書經歷,把我帶到了研究能力的新起點。

 知識日新月異,可讀的書越來越多,讀書的渠道也越來越多。當我通過書籍、通過電腦屏幕讀全世界、讀愛情、讀友誼、讀他(她)人形形色色的心情、讀人間之千奇百態時,我感到了生命的茂盛。

 我的專業是被稱為社會科學皇後的經濟學,她是研究人們經濟行為規律的壹門科學,當知識將這種規律描述得惟妙惟肖時,那簡直就是壹種藝術,我常常感嘆於學者們的感悟力,喝彩於學者們的智慧,也因此增添了我讀書的快樂與興趣。

 也許是壹直在高校讀書原故,我總愛把事情理想化,朋友們常戲言我社會化程度很低,對於這類善意的嘲笑我總是友好地接受,人類有必要那麽復雜嗎?

 現在我煩惱於沒有時間靜下心在讀書,總是有那麽多的會議,那麽多的事務,——。我相信有不少人跟我同感。因為讀書,我們得到社會的承認,得到了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責任,然而,正是這種更多的信任和責任使我們付出不能靜下心來讀書的代價。我常常在想,是不是可以通過壹種制度設計,減少完成責任的時間成本,讓我們有更多的閑暇來讀書呢?

 讀書讓我們通曉歷史,遐想未來,讓我們短暫的壹生更加豐富多彩,也許讀書的真諦就在於,從讀書中獲得的知識會賦予我們更深刻的感受,而生命終將老去,感受卻永遠年輕!

 最後我要說的是,我的讀書生活與我崇敬的老師是分來開的,在我的心底裏,他們每壹個人都是壹本最好的書,我所有的讀書收獲,都可歸功於教導我讀書的老師們智慧與人格的激勵!

  篇二:我的讀書生活

 多少次幻想,若時光倒流,若重新來過,我壹定好好學習,多讀書,考上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讓今生不留遺憾!可惜,這只能是幻想!不是夢想,因為,夢會有實現的壹天,可大學夢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再不會實現!

 青春歲月,行如流水,渾渾噩噩虛度了幾十年!

 四年前,家裏買了電腦,也就是從那時起,網絡改變了我的生活,改變了我。

 上網不為玩遊戲,不為聊天交友,而是註冊博客,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心靈空間。曾經想:虛度時光,將來老了,驀然回首,給自己給後代能留下了什麽?沒有,除了日漸長大的兒子,還有寫滿滄桑的臉龐,什麽都沒有。真是可悲,可嘆!

 漸漸地,博客成了我的知己,每天隨意敲打著,用纖纖墨痕勾勒出的橫撇豎捺,梳理著壹天的思緒,心不寂寞。

 文字是我網絡中的摯友,不可少的壹部分,可是,在每天的書寫中,感覺到想象空間的狹隘,詞句的困乏,由此感受到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我要讀書,要豐富內心世界的色彩,要讓自己的文字與心靈有潤味有內涵,做為女人,更應如此!

 讀的第壹本書是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作者用她自身的獨特,清麗、感性的筆調不卑不亢地描繪出壹幕幕古典詩詞背後唯美、動人的歷史愛情故事。古韻中有新風,新風中有古韻,幾分親和,幾分頑皮,幾分魅力,幾分辛辣,字字句句,段段行行,讓我癡迷在每壹個詩人、詞人的愛恨情傷的故事中。

 曾教兒子背誦《長恨歌》,說實話,在沒讀這本書之前不知"宛轉蛾眉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的淒慘景象,只知道李隆基沈溺了,"三千寵愛在壹身""從此君王不早朝",所謂的紅顏禍水,往往是無辜的!

 背誦陸遊的《釵頭鳳》,卻不曾背過唐婉的《釵頭鳳》,從書中看到唐婉傷心飲泣的壹闋詞,只有嘆息,有緣無份空悲切!壹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錯的是兄妹依戀同壹屋檐下,錯的是孝從母命,錯的是壹支釵頭鳳銜去壹世的情緣,人生聚散天註定,只能求得來世!

 《人生若只如初見》壹書,記載了古代很多詩人、詞人的愛情,有喜有憂,有笑聲有淚水,不知不覺中感動著他們的情傷,了解歷史人物的軟弱與磊落,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字水平。

 讀書時,喜歡壹支筆壹個本,好的詞句,精美的段落,摘抄,據為己有,俗話說,天下文章壹大抄,看妳會抄不會抄!會抄,會用,才能夠真正地駕馭在文字之上!

 讀名著《三國演義》還是受兒子影響,《三國演義》中的每壹個人物,每壹環節,兒子會不假思索地說出來,讓我這當媽的佩服得五體投地。《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壹,可我卻不如個孩子,為了不讓兒子看扁,我要讀書!幾天時間把《三國演義》讀完,其中樂趣只有讀書人自己知道。

 讀過《三國》之後,在兒子面前有了自信,再探討起來,不再是壹言不發,假裝斯文,侃侃而談令兒子刮目相看。

 記得在壹篇文字中曾提到"三姓家奴",發到論壇之後,朋友們用異樣的`話語點評,哇,女人能知道"三姓家奴"真是不簡單!為此,自豪感油然而生,得意、興奮,不過只藏於心,不以為然地回復朋友,女人怎就不能知道"三姓家奴",太小瞧女人了吧!話說中夾雜著十足的傲氣,可心裏卻偷偷地笑,不過是現學現賣而已!

 讀過村上春樹的書,最喜歡的還是《挪威的森林》,吃飯時看,睡覺前看,壹行壹行不忍心錯過壹個字。直子死了,木月的死還是個謎,友情愛情的離去,沒有讓渡邊萎靡,而是在絕望中找到人生真正價值所在。

 生活在物欲橫流的世間,面對生老病死,經歷悲傷與痛苦,往往在這些中人們容易失去自我,而文中的理解正是告訴我們,生活不會不盡人意,也不會盡違人意,悲傷使人痛苦,但是,要學會堅強,只有堅強地走出來面對生活,才是我們唯壹能夠做的!

 閑暇時,經常帶著兒子到"圖書大廈"買書,購買曹文軒的兒童文學是我們最得意的壹次,本意是要兒子讀,可看著嶄新的書就忍不住翻開,之後卻愛不釋手。《草房子》可以說是最有代表意義的壹本,九年級課本中節選了其中壹段,兒子很是得意地跟老師說,我家有這本書,我讀過!

 《草房子》寫的幾個個性不同的少男少女,純情,可愛,用他們的真實真誠演繹了壹段段感人心動的真摯故事。文字樸素,不失優美之感;地方偏僻簡單,卻不丟浪漫情懷,讀中,仿佛自己的童年就在眼前。

 讀書,對於我沒有過分的要求,只要是健康的,能夠讓我感動其中的都可以說是好書。讀書中,感觸最深的是社會性小說,在文字中感受社會,融進社會,從而彌補了生活中對社會的認知與了解,用自己的思維去認識社會,融進社會,給自己的心靈找到壹隅之地,仿佛應了那句格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書的好與不好,只有讀了才知道,另外,好與不好的標準對於每個人也不盡相同。壹本書讀過之後,能在書中學到不知的新鮮事物,能重新認知壹個新世界,能被書中的理念深深打動而得以啟發,就是這本書的價值所在,也可以稱得上是壹本好書!

 莎士比亞說: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讀書,不分老少不分國界,讀書,不僅陶冶人的性情,還能陶冶人的感情與氣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則是人類進步的促動與步伐!

 喜歡讀書,卻讀書不多, 但這些已經讓我在生活中汲取到營養,且受益匪淺,在這個困乏的時代中,金錢已經征服人類的靈魂,所以,只有讓書籍來營養我們的精神,讓書來慰籍我們的心靈了!

  篇三:我的讀書生活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如浩瀚的星河光芒璀璨。生命投入其中,象進入桃花園,觸目皆是芳草鮮美,綠肥紅瘦,總是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往返。我喜愛那裏的山山水水,畫梁雕棟,亭臺樓閣以及象征生命品格的梅蘭竹菊,但我更喜愛那裏的諸子百家,生命之花,因為有了他們,歷史文化才得以傳承,人文景觀才呈現出無窮無盡的魅力。三十多年來,我壹直在那裏佇足了望,散步徘徊。

 我遭遇了李白和杜甫,也遭遇了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還有我最喜愛的柳屯田,他的千古絕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知迷倒了多少文人墨客,就連晚清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也為他親自點評,說此句深得天籟之音,乃無我自境之典範。來到會嵇陰山腳下,那裏雖然人去樓空,但古跡依舊,蘭亭鶴立,曲水流暢,崇山峻嶺,修竹茂林,小橋流水,給人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之感。沿著這條路繼續前行,百裏之外,就能聽到琵琶女鏗鏘有力的音符,那音符給人以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而琵琶女手抱琵琶半遮面,曲調未成先有情,聽的連不遠處的東船西舫俏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壹切都渾然天成,讓人禁不住遐思翩翩,更何況後面應接不暇,風景不斷。生命遭遇這樣的良辰美景,豈不是天上人間?

 三十多年的讀書生活,三十多年的讀書閱歷,真的讓我心智大開,精神無邊,壹如藍色天際,無邊無垠。是的,我說過,讀書如寒鴉戲水,冷暖自知。這麽些年來,不管風雨如何變換,於我心卻永遠遵循壹條原則,那就是諸葛孔明在給他兒子的信裏所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寧靜致遠,淡泊明誌。對於他的這句話,有很多人尤其是讀書人曾壹度將它捧為圭臬或者立身圖誌的座右銘,然而,事實卻告訴我並非如此。換句話說,壹旦這些人走上仕途,沒有壹個真正能做到象諸葛那樣,壹直保持書生本色!這就是我不願放棄並且耿耿於懷在這裏提起他的原因所在。我的意思是說,做壹個純粹的讀書人容易,但出將入相後還不改當年的青雲之誌,那不僅僅是可圈可點可以了得,而且更應該值得每個喜愛讀書生活的人銘記於心!這樣做,才真正符合壹個人讀書的品德與標準,當然它也更符合讀書生活的要求。老實說,我向來不反對儒家學而優則仕的倡導,但如果僅僅為仕途而讀書,那是我所不屑的,甚至是鄙視的。說穿了,這種人本質上不是為讀書而讀書,而是為了兩個字而來:名利!是的,為了名利有多少人成了孤魂冤鬼,有多少人賣國求榮,又有多少人晚節不保。袁世凱、周作人、李鴻章之流不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人物。

 讀書明誌,這是最基本的道理,然而,要想讓這誌明亮通達那可不是輕而壹舉的壹件事,因為這個世界欲望太多,誘惑太多,包括金錢、名利和美色。所以做為壹個讀書人應該謹記諸葛孔明的話:寧靜致遠,淡泊明誌。無論在什麽情況下對它念念不忘,才有助於生命靈魂的長進。三十多年來,我的讀書生活壹直行在其上,所以它不僅保證了我生命的質量,而且讓我精神品質得到無限提升。可以這樣說,我對物質生活壹點沒有要求,只要有飯吃,有衣更,有為我遮風避雨的屋子就行,而讀書生活我從來不馬虎,不懈怠,總是要求自己天天與書相親,至於時間早已不是問題,隨心所欲,遊目聘懷,能讓心釋放,讓靈舞蹈就好,總之,輕松愉悅,賞心悅目是我現在對自己讀書生活的要求,我清楚地知道,從前我不靠功名,以後更不會去投入,因為它長期以來壹直與我的性情向悖,凡是與我性靈向左的事我不會去做,更何況年今不惑。生命到了這個份上,應該多走進自然,親近自然,才有益身心健康。健康很重要,至少它能保證我以後的讀書生活。有了讀書生活的保證,我的生命才壹路高歌:風景這邊獨好!

 我承認,三十多年來我的讀書生活讓生命跑的太遠,古希臘、萊茵河、法蘭西、日爾曼、俄羅斯都是文化重鎮,那裏有我留下的背影,與月色、星空交相輝映。但我更多的時間還是將它留在自己的土地上,因為這裏才是我生命的根,因為這裏才是我開花結果的故園,因為這裏才是我靈魂得到撫慰和飽足的天堂。中國文化,中國精神、中國傳統以及中國特色是需要、也是值得我用壹生的時間去咀嚼和捍衛的。

  篇四:我的讀書生活

 知名作家路遙先生活著的時候,寫過壹篇《早晨從中午開始》,這是他繼寫完《平凡的世界》之後所寫的壹部隨筆,它清晰地為我們記錄了他自己讀書生活以及個人的喜怒哀樂和情感發展的脈絡,寫的非常到位,在我眼裏它無疑是壹部經典作品,遠勝於他為此付出生命代價的書:《平凡的世界》。對於這本書我是在第壹時間裏閱讀的,時間跨度相當大,涉及的面大且極其復雜,人物刻畫的也還不錯,壹路讀來,還真的讓我身陷囹囫,不能自已。但它與《早晨從中午開始》相比,總是讓我覺得似乎欠缺了點什麽,這就象我讀《紅與黑》帶來的那種感覺壹樣,就是讓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

 但無論怎麽去說,路遙先生是現代作家中最值得我欣賞、最值得我尊敬的作家之壹。其他的不說,就單單壹部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就可以壓到群芳,鶴立雞群。讀它,讓我感動的不是他優美的文筆,也非細膩的情感,更不是他閱讀的經歷和創作時所付出的辛苦與熱情,而是他表達的那種生活理念與處世為人的獨立精神。讀過這部隨筆,還真的讓我沒有任何理由不感動,正如他在集子裏自己所說的那樣,完全有資格和別的作家壹樣倚老賣老,過著輕松悠閑的日子。但於他卻偏偏做不到,因為他是屬於那種寧可站著死,也不願跪著生的漢子,所以,他挑戰自己,用自己寶貴的生命做賭註,其結果無疑是勝利了。僅憑著這壹點責任或者血性,會讓多少活著的人或者名存實亡的作家感到內疚和汗顏。在這裏我不想多說什麽,我只是想說三十多年的讀書生活我也是壹樣,只是沒有象他那樣功成名就而已。有人因此說我追隨也好,仿效也罷,總之,我覺得自己沒有辜負於他和歲月,更沒有辜負屬於我的讀書生活。當然我清楚地知道,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完全仰仗於兩方面的精神歷練。壹方面它來自於諸如路遙這樣完全性格之人的激勵,另壹方面,是讀書生活為自己塑造了壹種堅毅的品格和生命意誌。要知道,品格與意誌永遠是讀書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標。

 還真的別說,作為壹個鮮活的生命,還真不應該得過且過、稀裏糊塗的活著,讓歲月逐流水,讓生命打水漂,這是壹種極其不負責任的生活態度。真正的生命應該象路遙那樣,舍得為生命下賭註,做到雖死無憾。屈子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才是人為之所為,三十年來,我平淡而曲折的讀書生活歷練告訴於我,結果並不重要,過程才是最重要的。我主張生命應當實踐,如果說我的讀書經歷算是壹種實踐的話,那麽我的寫作生涯更是建立在讀書生活的歷練之上,通過它才可以鑒定我三十年來的讀書生活所帶給我的成效與收獲。理性而客觀地說,我對自己所取得的成績還是比較滿意的,至少我沒有象俗世裏的人那樣墮落成泥,至少我生命的每壹天都在讀書生活中度過,至少通過日常的生活反映我看見了自己豐滿的羽毛,這羽毛離飛翔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但這無疑讓我看見了希望。

 但這希望於我還真的如魯迅先生說的那樣是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的,因為希望的實現不是壹個人的烏托邦,它是壹種社會的秩序,道德、良知的綜合認可。如果個人具備了升騰的喜悅,而社會卻處在黑暗之中或者風尖浪口,個人的希望自然成為壹種泡沫的多數。所以我非常理解先生當年說這句話時的無奈心情,如果將它結合於目前或者我身上來說是最為恰當不過的了。但無論情形怎樣,我的讀書生活還是要繼續下去,因為那是我生命的延續,品質的保證。

 三十多年來,我的讀書生活基本上讓我與開頭提到的路遙壹樣,早晨從中午開始,尤其是節假日,但還不是完全或者真正意義上讓我做到與他壹樣,因為為了生存的需要,為了讀書生活的需要,我還必須盡到養家糊口的責任,但我渴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看見這壹天來臨,這也算是給我壹生讀書生活的壹種交代吧!

  篇五:我的讀書生活

 昨晚11:30,被窩裏,手機屏幕顯示:《盜墓筆記》第八部五十壹章節您閱讀的章節尚未更新……

 就這樣,隨著這頁文字暫停了我這壹段昏天地暗的手機閱讀。壹次偶然的機會,在壹期讀書欄目中看到有位觀眾提到《盜墓筆記》,於是在手機上搜來看,誰知這壹看卻壹發不可收拾,每天晚上收拾麻利躺在被窩裏的時候就打開手機看,曲折的情節讓我欲罷不能,常常是看得眼睛酸了,手指也提出抗議的時候才肯作罷。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將近半個多月,壹直到昨晚看到了最後壹頁,卻沒了下文,也好,暫且休整,只怕壹直這樣看下去,眼睛要早早地毀掉。

 其實,這不是我在手機上讀的第壹部小說,在此之前,我已讀了幾篇了。最早的是《山楂樹之戀》,而後是《京華煙雲》、《藏地密碼》(這也是相當長的壹部小說)、《壹句頂壹萬句》等等,我並不是喜歡用手機閱讀,而是覺得手機閱讀有它的便利性,但也不可避免它的不足和對眼睛的損傷。更多的時候,我更喜歡的更提倡的還是讀真正的書。

 說起讀書,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早早地就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上小學的時候就喜歡讀書,而且也讀了不少的書。壹個最主要的原因是爸爸是個教師,家裏到處擺的都是書,爸爸每次出差回來送給我們的禮物也是書。環境的熏陶的確有很大的影響,印象中,爸爸從來沒有要求我去讀什麽書,完全是壹種寬松的閱讀狀態,我像壹條快樂的小魚,遨遊在書的海洋裏。小學四年級暑假讀了《水滸傳》,這是我第壹次接觸長篇小說,在看長篇的同時,因為年齡的關系,我和弟弟曾壹度非常迷戀鄭淵潔的童話,但這種書爸爸沒有給我們買,書店裏倒是有,那個時候家境並不算好,壹本童話書的價格對於我們來說是比較昂貴的,那個小書店的老板做生意也非常的靈活,他允許我們這些看書卻不買書的小孩子在他的店裏看,條件是看壹本壹角錢,當時我和弟弟就常常拿著辛苦積攢的零花錢去看書。零花錢怎麽來呢?當時有壹條途徑,我和弟弟把爸爸喝過的空酒瓶積攢到壹定的數量就自己送到廢品收購站去賣掉,這樣就可以有了壹定的收入,足夠我們看書付費的了。除了看鄭淵潔的童話,我們還經常到大街上去看連環畫,那個時候,大街上有幾處固定的攤點讓人坐下來看連環畫,老板用壹個大大的木板撐在地上,上面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連環畫,看壹本好像是壹分錢還是五分錢,總之價錢相當便宜,我和弟弟常常是壹坐就壹個上午,直到看到老板提醒我們該回家吃飯了才依依不舍的離開。相信跟我這樣年齡的朋友應該都有這個印象,連環畫給我們這代人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現在的孩子很難看到連環畫了,即便是還有賣的,但都是包裝比較的精美,怎麽看卻都尋不到當初的那種感覺了。

 爸爸喜歡訂很多的雜誌,讀初中的時候,我最喜歡看到是《十月》、《收獲》和《人民文學》,尤其喜歡看裏面的短篇和連載小說,每有壹期新的雜誌來到,我總是和爸爸搶著看,看到高興處總是呵呵大笑,奶奶每次看到我傻笑的樣子總是笑我是個傻姑娘,有時讀的太精彩了,邊看邊吃,常常是壹碗飯吃了大半天,招來媽媽壹頓數落,可這樣的情形似乎壹直都未改變。看書的時候,最喜歡的是躺在床上,或歪在椅子上,雖然知道這樣讀書姿勢不正確,對視力也不好,但我總覺得讀書本來是壹件很享受的事情,就應該用最舒服的姿勢才能讀的有滋有味,我甚至無法想象正襟危坐讀書的樣子,那樣對我來說不是享受而是受罪,所以現在我還有這個壞毛病,所幸我的眼睛盡管經受如此摧殘,卻依舊保持著令人嫉妒的視力,壹點近視的征兆都沒有,看來我擁有的不是壹般的眼睛,而是"火眼金睛"了!

 現在的工作比較繁忙,但我依然離不開閱讀。基本上每個月都會在卓越網上買壹些書,所以現在我的書也是我的壹筆財富,換壹個角度說,姐弟幾個只有我繼承爸爸的衣缽,就連買書這個愛好也壹成不變地繼承過來了。只要聽到有人提到那本書好看,或者在看文章的過程中看到壹本書的介紹,或者對某個作家特別感興趣,都要買來看壹看的,而且我還有壹個喜好,如果看到了壹個好電影或好電視劇是由某部小書改編的,我是壹定要找來原著看壹看的,我認為,電影電視劇改編的再好,演員演的再到位也不比看原著,因為原著中的很多細節和經典不是表演完全能夠表現出來的,心靈與文字的碰撞也是任何形式都取代不了的。

 古人雲:"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我雖沒有如此強烈的感覺,但覺得閱讀已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壹方面是教學工作方面的需求,知識需不斷更新;壹方面是使生活更充實,找到自己的精神糧食,更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