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如何在迷茫中正確選擇人生道路

如何在迷茫中正確選擇人生道路

1、正確對待人生道路的選擇

思考: 魯迅原名周樹人,與周作人是親兄弟,兩人都是文學大家,魯迅為喚醒民眾而嘔心瀝血,成為民族之魂,周作人卻認賊作父,成為民族敗類。是什麽原因讓他們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的呢?

(歸納):魯迅和周作人兩人人生價值是不壹樣的。魯迅認為他的價值就是以文載道,以文藝喚醒沈睡的中國廣大民眾,恢宏民族誌氣。而周作人卻追求個人的名利,貪圖享受。因此魯迅成為民族鬥士,周作人缺淪為漢奸。 可見

(1) 壹個人走什麽樣的人生道路,選擇什麽樣的生活方式,是在壹定的人生價值觀指導下進行。

中國青年十大傑出人物之壹理工大學教授馮長根,用4年時間走完了壹般大學生要花十年時間才能走完的從初中到大學的畢業之路,在國外為學習國家所急需的專業他同時讀兩個系的研究生,在博士論文的扉頁上他用中英文深情地寫上“本論文獻給我們的祖國——中華人民***和國”。回到祖國後,他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將所學專業知識獻給祖國,有了這種堅定的報效祖國的愛國觀念和正確的價值觀,他的價值選擇就是成功的。

討論:馮長根教授為什麽能完成這麽艱辛的求學之路?

歸納:價值觀從性質上講有正確與錯誤之分,而不同性質的價值觀所起的導向作用不同。對人生道路的選擇而言,不同的價值觀,決定了人們在面對公義和私利、生與死的沖突時作出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幸福觀、家庭觀和戀愛觀,也決定著人們在面對這些問題時的基本態度、思維方式和行動結果。壹個人走什麽樣的人生道路,選擇什麽樣的生活方式,都是在壹定世界觀和價值觀指導下進行的。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是我們能否擁有美好生活的航標。尋找正確的價值觀就是尋找人生的真諦。馮長根教授就是在他報效祖國的人生價值觀的指導下進行的。

(2)只有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符合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才能指引人們正確選擇人生道路。

安徽風陽縣小崗村是農村改革的發源地,二十年前,這裏偏僻、閉塞、貧困,全村20戶住草房,房門是高梁稭捆紮而成的,房間空蕩,來人吃飯要借碗,兩根樹枝當筷子。窮則思變,1978年12月,18位村民在幹部召集下,在壹張“契約”下按手印或蓋章。契約上寫明,“我們分田到戶,家家戶戶簽字蓋章,如以後能幹,每戶保證完成每戶全年上交的公糧,不再伸手向國家要錢要糧……”。

1979年秋,土地承包後的第壹年,收獲糧食6.6萬公斤,比1978年增加6倍,從未向國家交過壹斤糧食的小崗村,第壹次交足了公糧,人均從22元增至到400元,1997年人均2500元,他們不滿足於現狀,他們把種植業、養植業、農副產品加工業、運輸銷售業聯結成壹個整體,從而改變了壹家壹戶的小規模生產開拓市場能力低、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弱的狀況,把幹家萬戶同國內外大市場連結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