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板書
勾踐滅吳
《戰國策》
越 求賢存國 富國強兵 (百姓請戰)
對吳:麻痹,可騙取信任 鼓勵生育,壯大國力?軍隊
二段 對民:自責,可平息怨氣 三段 輕徭薄賦,籠絡百姓?儲備
對民:更策,可安撫民心 廣招賢才,休養生息?人才
艱苦樸素,身為民先?榜樣
武器(雖是冷兵器時代)
吳 拒賢親佞 勞民傷財 (亡國自殺)
《勾踐滅吳》教案設計二[導學目標]
1、反復誦讀課文,達到熟讀,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2、積累文言詞語的用法,了解特殊的語法現象。
3、結合時代背景,體味課文的思想內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法與學法]
采用以誦讀為主的方法,引導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誦讀課文,歸納重點字詞句,以達到熟讀全文、背誦部分段落的目的。
[教學過程 ]
壹、導入課文: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沈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二千越甲可吞吳。?這是顏邁為頌揚蒲松齡堅韌不拔的意誌而作的壹副對聯。上聯說的是秦朝末年項羽帶兵渡過渭水,破釜沈舟,置之死地而後生,終於擊敗秦軍主力的史實;下聯則記述了越王勾踐在失敗後臥薪嘗膽,處心積慮,報仇雪恥,終達目的的故事。越王勾踐當年到底是如何臥薪嘗膽,又是如何報仇雪恥的?《勾踐滅吳》這篇文章給了我們具體的答案。
二、背景提示:(可讓學生結合所學的歷史知識回答)
吳越是春秋後期興起的兩個大國。兩國經常攻戰不休。公元前496年,吳攻越,吳師敗績,吳王闔閭受傷死去。兒子夫差繼位。公元前494年夫差為報父仇攻越,敗越於春椒(今江蘇蘇州),又乘勝攻入越都。越王勾踐即位三年後討伐吳國,在五湖大敗,率五千甲退守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並使人向吳求和。本文就從這裏開始。
三、理解文章各段大意。
(壹)戰敗和談(1-3)
1、越王勾踐戰敗後第壹個舉措是什麽?(可讓學生用原句回答,然後概括)
提示:①懸賞納諫;②賞識賢才。
2、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對臣下進諫的態度有何不同?
提示:越王納諫(?執其手與之謀?),吳王拒諫(?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壹個求賢若渴,虛心納諫;壹個剛愎自用,是非不分,不同的人物性格為下文勝負成敗奠定了基礎。
(二)臥薪嘗膽(4-7)
1、越王勾踐對戰敗的反省及態度如何?
提示:反省:?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讎。?
態度:?此則寡人之罪,寡人請更。?
2、越王勾踐是如何糾正自身錯誤的?
提示:葬、問、養、吊、賀、送、迎、去、補
3、從文中找出勾踐臥薪嘗膽的句子。
提示:?卑事夫差?親為夫差前馬。?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
4、勾踐為了增強國力,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結果如何?
提示:制定?婚姻法?、生育法,吊死扶困,輕徭薄賦,招賢納士,整肅軍紀。
結果: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
(三)三敗吳國(8段)
越三敗吳國的根本原因是什麽?
提示:?果行,國人皆勸?曰:?孰是君也,而無可死乎可見,勾踐最終戰敗夫差的根本原因是獲得了民心。
通過以上的對課文大意的'分析,引導學生熟讀並理解大意,這壹過程不必局限於某個詞、某個句子的細微解釋。
四、在理解大意的基礎上對文中重要的語法現象和文言詞語分類歸納總結。
(壹)重要實詞。(知、復、勸、當見課後練習二)
資
①物資,錢財 (《聊齋誌異?促織》:?成妻具資詣問。?)
②費用 (《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軍資所出。?)
③供給,資助 (《隆中對》:?此殆天所以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④憑借 (《赤壁之戰》:?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⑤積蓄以備販賣 (?賈人夏則資皮)
成
①完成,實現。 (《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②成功 (《赤壁之戰》:?成敗之機,在於今日。?)
③成為,形成 (《赤壁之戰》:?如此則荊關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
④已成的,老的,舊的。 (方苞《獄中雜記》:?獄中成法,質明啟鑰。?)
⑤講和 (?遂使之行成於吳。?)
遊
①在水中浮行 (《呂氏春秋?察今》:?其父雖善遊,其子豈遽遊哉?)
②流動,流浪。 (本文:?國之孺子之遊者)
③虛浮不實 (遊嘴滑舌)
④遊玩,遊覽 (《醉翁亭記》:?滁人遊也。?)
⑤遊歷,遊學 (《後漢書?張衡傳》:?衡少善屬文,遊於三輔。?)
⑥交遊 (《史記?項羽本記》:?秦時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
蕃
①茂盛。
②多 (周敦頤《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③繁殖 (本文:?將帥二三子以蕃。?)
④通?藩?。屏障。
⑤通?番?。古時對外族的通稱。
(二)文言虛詞(既、遂見課後)
1、乃
①代詞。妳,妳的。(陸遊《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②判斷副詞,是,就是。(《戰國策?齊策》:?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
③於是,就,才。(?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乃號令於三軍曰)
④卻,竟然。(《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⑤僅僅,只。(《史記?項羽本記》:?至城東,乃有二十八騎。?)
(三)詞類活用:
1、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 (退,使動用法)
2、然後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
(宦,使?做宦,名詞的使動用法)
3、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
(潔、美、飽都是形容詞使動用法)
4、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
(廟,名詞作狀語;禮,名詞做動詞)
5、昔者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
(恥,動詞使動用法,使?蒙受恥辱)
6、又郊敗之 (郊,在郊外,名詞作狀語。)
(四)古今異義:
爪牙 丈夫 夫人 脂 勸 於是
(五)通假字
帥?率 取?娶 免?娩 政?征 摩厲?磨礪 有?又
(六)文言句式
①何後之有? (賓語前置)
②必哭泣埋葬之如其子 (介詞結構後置)
③國之孺子之遊者 (定語後置)
五、在了解大意、疏通文句的基礎上,揣摩人物待人處事藝術,深層次把握人物豐富個性。
我國古代有壹部著名的軍事典籍,曾被美國軍校作為教科書。20世紀90年代初海灣戰爭期間,有消息報道美軍幾乎人手壹冊。它向人們介紹戰爭謀略,在各種情況下克敵制勝或避敵鋒芒、保存力量的高招,是我國古代長期軍事謀略的概括總結,也為後世軍人提供了寶貴的借鑒資料。這就是《三十六計》。《勾踐滅吳》壹文中,勾踐在謀臣的配合下,審時度勢,成功地運用三十六計,最後滅吳。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找出本文所運用的計策。然後教師補充分析。
(1)第3自然段:?越人飾美女八人?夫差與之成而去之。美人計
美人計為敗戰之計,是形勢不利於我方時采用的壹種謀略。越王勾踐在戰敗面臨亡國之危的形勢下,以美女八人賄賂吳王夫差的親信嚭,以此保全性命和實力,引誘吳王沈湎於酒色,玩物喪誌。
不僅如此,勾踐在吳國受辱三年後,不惜進貢大批金銀財寶,珍玩狗馬,使吳王驕縱任性,鈍化鬥誌,又不惜在國內四境選擇美女數千人,將最漂亮的西施、鄭旦送給吳王。吳王為兩美女修建館娃宮、響屐廊、采香徑,不事朝政。
(2)第4自然段:?然後卑事夫差?其身親為夫差前馬。苦肉計
以勾踐越王之尊,而行為夫差牽馬之實,其目的就是吳王夫差放松警惕。勾踐夫婦和範蠡到吳國,棲身在山洞石屋中,蓬首垢後,做吳王仆役。吳王每次外出,勾踐徒步跟在左右,寸步不離,隨聽使喚。壹次吳王染病,勾踐親見吳王,探問病情,私下親嘗吳王糞便,終於打動了吳王,得以回國。
(3)第3-5自然段:?暗渡陳倉之計。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漢王之國,項王使卒三萬人從,?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雲項羽無東意。?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不明修棧道,則不能暗渡陳倉。修棧道是假象,渡陳倉是目的。勾踐卑事夫差,即要表明無東山再起之意,而暗則休養生息,發展經濟,以圖東山再起。
通過對以上計謀的分析,本文主要人物勾踐的形象便躍然紙上。他忍辱負重,克勤克儉,仁義治國,廣納賢士,精於心計,善於審時度勢,把握時機,在上下同心,群情激昂的情況下壹舉殲敵。
六、總結全文:從越王戰敗後臥薪嘗膽,最終滅吳的經歷中,我們可以得到什麽啟示?
提示:逆境中不沈淪,要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信心和頑強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