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月國務院第壹次會議批準啟動“西氣東輸”工程,這是僅次於長江三峽工程的又壹重大投資項目,是拉開西部大開發序幕的標誌性建設工程。
規劃中的“西氣東輸”,線路全長約4200公裏,投資規模1400多億元,是目前我國距離最長、口徑最大的輸氣管道。該管道直徑1016毫米,設計壓力為10兆帕,年設計輸量120億立方米;全線采用自動化控制,供氣範圍覆蓋中原、華東、長江三角洲地區。西起新疆塔裏木輪南油氣田,向東經過庫爾勒、吐魯番、鄯善、哈密、柳園、酒泉、張掖、武威、蘭州、定西、西安、洛陽、信陽、合肥、南京、常州等大中城市,終點為上海。東西橫貫新疆、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上海等9個省區,全長4200千米。它西起塔裏木盆地的輪南,起點是塔北油田,東至上海
“西氣東輸”管道工程,采取幹支結合、配套建設方式進行,管道輸氣規模設計為每年120億立方米。項目第壹期投資預測為1200億元,上遊氣田開發、主幹管道鋪設和城市管網總投資超過3000億元。工程在2000-2001年內先後動工,將於2007年全部建成。是中國目前距離最長、管徑最大、投資最多、輸氣量最大、施工條件最復雜的天然氣管道。 實施西氣東輸工程,有利於促進我國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帶動東、西部地區經濟***同發展,改善長江三角洲及管道沿線地區人民生活質量,有效治理大氣汙染。這壹項目的實施,為西部大開發、將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創造了條件,對推動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主幹管道穿過的地形區、商品糧基地
西氣東輸主幹管道穿過的地形區有:塔裏木盆地―河西走廊―黃土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
西氣東輸主幹管道穿過的商品糧基地有:河西走廊—銀川平原—江淮地區—太湖平原
西氣東輸二線工程
從霍爾果斯到廣州、上海,途經十三個省市自治區,幹線四千八百五十九千米。
中國石油抓緊開展西氣東輸二線管道工程項目前期工作,到8月23日,線路走向方案基本確定。
據中國石油規劃計劃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西氣東輸二線管道西起新疆的霍爾果斯,經西安、南昌,南下廣州,東至上海,途經新疆、甘肅、寧夏、陜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廣西、廣東、浙江和上海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幹線全長4859千米,加上若幹條支線,管道總長度超過7000千米。
從新疆至上海的西氣東輸壹線管道2004年建成投產,年供氣能力迄今已逾120億立方米。西氣東輸二線管道將開辟第二供氣通道,增強供氣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西氣東輸二線管道主供氣源為引進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的天然氣,國內氣源作為備用和補充氣源。中國石油今年7月與土庫曼斯坦簽署協議,將通過已經啟動的中亞天然氣管道,每年引進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在霍爾果斯進入西氣東輸二線管道。
經國務院批準,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部署開展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可行性研究。通知要求中國石油抓緊開展前期工作,並請管道沿線省、市、自治區做好配合。
中國石油規劃計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西氣東輸二線管道是確保國家油氣供應安全的重大骨幹工程。它將中亞天然氣與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相連,同時實現塔裏木、準噶爾、吐哈和鄂爾多斯盆地天然氣資源聯網,有利於改善我國能源結構,保障天然氣供應,促進節能減排,推動國際能源合作互利***贏,意義重大。
西氣東輸二線管道走向基本確定之後,中國石油正在對管徑、設計壓力等工藝方案及市場分配方案進行優化比選,並開展板材、制管、施工機具等科研攻關工作。預計今年10月底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
據初步方案,西氣東輸二線幹線管道設計輸氣規模300億立方米/年,計劃2008年全線開工,擬由中國石油獨資建設,2010年建成通氣。
我國能源發展“十壹五”規劃提出,天然氣占壹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將在5年內提高2.5個百分點,到2010年達到5.3%。據中國石油專家測算,西氣東輸二線管道建成後,可將我國天然氣消費比例提高1至2個百分點。這些天然氣每年可替代7680萬噸煤炭,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66萬噸、二氧化碳排放1.5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