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1]
註解
⑴蜀相:三國時蜀國丞相,指諸葛亮。
⑵錦官城:現四川省成都市。
⑶自:空。
⑷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
⑸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
⑹開濟:指幫助劉備開國和輔佐劉禪繼位。
譯文
丞相的祠堂要到哪裏尋找?在錦官城外柏樹繁茂的地方。
映著石階的綠草自成壹片春色,隔著樹葉的黃鸝徒有好聽的聲音。
三顧茅廬頻繁討論天下大計,兩朝的開創與輔佐老臣竭盡忠心。
出師還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後世的英雄淚滿衣襟。
格律
這是壹首七言律詩,其格律屬於首句入韻仄起式。 杜詩《蜀相》曲譜
(○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仄韻)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拗救)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作者簡介
杜甫
(公元712-770年)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稱杜少陵、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回旋往復,標誌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壹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與李白並稱“大李杜”,被尊為“詩聖”。現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