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哲學的認識,1000字,求復制,正在考試,大神們,謝啦
哲學從屬於人類的實踐,從屬於本源事物,是人類思想認識活動或本源事物的存在和表現形式之壹。 思想認識活動是哲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歷史學、語言學、文學之類的事物***同具有的屬性或普遍性規定,以人類的思想認識活動為對象,追求人類思想認識活動這個本源事物的知識,是哲學具有的個性或特殊性規定。 古希臘哲學《雅典學院》Φιλοσοφ?α / Philosophia (哲學)是距今兩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臘人創造的術語。希臘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兩部分構成的動賓詞組,philein是動詞,指愛和追求,sophia是名詞,指智慧。希臘文Philosophia的含意是愛智慧,愛智慧這個動賓詞組表述和界定的事情或事物,就是人類為了提高認識思維能力,為了更有智慧而進行的思想認識活動。 最早使用philosophia(愛智慧)和philosophos(愛智者)這兩個詞語的是畢達戈拉斯。據蓬托斯的赫拉克利德在《論無生物》中記載,當畢達戈拉斯在同西庫翁或弗裏阿西亞的僭主勒翁交談時,第壹次使用了philosophia(愛智慧)這個詞語,並且把自己稱作philosophos(愛智者)。畢達戈拉斯還說,在生活中,壹些奴性的人生來是名利的獵手,而philosophos(愛智者)生來尋求真理。他明確地把愛智者歸到了自由人的行列,也把自由和真理聯系在了壹起。 古希臘時期的自然派哲學家被認為是西方最早的哲學家,不管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確,但是他們的想法之所以有別於迷信的原因在於,這些哲學家是以理性輔佐證據的方式歸納出自然界的道理。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裏斯多德奠定了哲學的討論範疇,他們提出了有關形而上學,知識論與倫理學的問題,至今依然。某些現代哲學家認為,直到今日的哲學理論依舊只是在為他們三人做註腳而已,仍離不開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換言之即使數千年後,我們依舊在試著回答他們所提出的問題,這也代表著我們依然為這些問題或是這些問題所延伸的更多問題而感到困惑。 “哲”壹詞在中國起源很早,歷史久遠。如“孔門十哲”,“古聖先哲”等詞,“哲”或“哲人”,專指那些善於思辨,學問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學家”,“思想家”之謂。 壹般認為中國哲學起源東周時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為代表。而實際上在之前的《易經》當中,已經開始討論哲學問題。 19世紀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學傳播者西周借用古漢語譯作“哲學”,1896年前後康有為等將日本的譯稱介紹到中國,後漸漸通行。在西方,哲學壹詞通常用來說明壹個人對生活的某種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學”)和基本原則(例如價值觀、思想、行為)。而在學術上的哲學,則是對這些基本原則的理性根據的質疑、反思,並試圖對這些基本原則進行理性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