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壹五年級上冊語文課件:《長相思》
教學目的
1、認識“詞”這種文學體裁。
2、學會“榆畔帳聒”四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學習通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詞的大意。
5、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
1、感知詞的大意,懂得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2、引導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過程
壹、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21課的前兩首古詩,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張籍那濃濃思鄉情。那麽誰願意給大家背誦壹下古詩?請學生配樂誦讀。
2、當“洛陽城裏見秋風”的時候,張籍的內心湧動著“欲作家書意萬重”的思鄉之情。那麽,在風雪交加的夜晚,納蘭性德又將流露出壹份怎樣的思鄉之情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長相思》。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昨天已經布置同學們預習課文了,誰來說說妳是怎樣預習的?(查閱相關資料、反復誦讀、試著理解古詩詞的意思)
2、在預習時,妳發現長相思與前兩首古詩有什麽不同了嗎?點擊課件,出示詞
教師介紹詞:詞是詩的別體,詞因為句子有長有短又稱長短句。詞壹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
教師補充:
長相思是詞牌名,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通常用來寫思念之情。也是這首詞的題目。
3、檢查朗讀
下面誰來給大家讀壹下這首詞。
大家看,更在這兒應該讀幾聲?妳怎麽知道第壹聲的?解釋更,古代夜間計時的單位,壹夜分五更。
再指名讀,教師評價:字正腔圓
古代,詞是可以配樂唱和的,有它自己的節奏,老師給大家標出來了,誰來試試。壹起試著這樣字正腔圓,有板有眼的讀讀這首詞。
三、學習這首詞
(壹)默讀
1、同學們已經把這首詞讀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但這還不夠,還要讀得有情有味才可以,這就需要我們讀懂詞意,體會詞人的情感。同學們,想想可以運用什麽辦法讀懂這首詞?和我們讀懂古詩的方法壹樣。
2、請大家運用剛才提到的方法自學這首詞,想想這首詞的大體是什麽意思?把不明白的地方標記出來,可以請教同學,也可以請教老師。
3、同位之間可以交流壹下學習收獲。
(二)學習上闕
1、大家看,這是詞的上闕,誰來讀讀,妳有什麽不明白的嗎?誰能幫他解決?
誰能簡單說說它的意思。
2、康熙21年,納蘭性德作為禦前壹等侍衛隨皇上從北京出發,出山海關去長白山祭祀,他們初春時節出發,現在已經到了寒冬時節,這期間他們豈止翻過壹座山,跨過壹道河,山壹程水壹程指的是?妳從這壹程又壹程讀出這是怎樣的征途?板書:征途
我們可以用那些詞語可以形容這種漫長艱辛的征途?(長途跋涉千裏迢迢、翻山越嶺、跋山涉水)
3、告別了家鄉,告別了親人。納蘭性的他們風餐露宿,走了壹程又壹程
學生讀,學生評價,妳認為他讀得怎樣?他的讀,讓妳感受到了什麽?
4、夜深千帳燈,讀到這兒,老師產生了疑問,妳有什麽要問的嗎?
是呀,將士們白天車馬勞頓,疲憊不堪,為什麽夜深還不休息?
(三)學習下闋
1、自己讀讀下闋想壹想,為什麽會夜深千帳燈
2、誰來說說下闋的意思。
3、和上闋的山壹程水壹程壹樣,這兒的風壹更雪壹更,指的是,壹整夜風雪交加。
4、同學們,閉上眼睛,讓我們走進營帳、走進納蘭性德,邊聽邊想,妳聽到了什麽,看到了什麽,感受到了什麽?
學生回答後,讓學生讀出自己看到的畫面,讀出自己的感受。
5、同學們,出現我們在面前的,是壹位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詞人。板書:身在,心系故園
他行走在千山萬水之間,然而他那顆心,卻在故園,在家人身上。
6、大家想像壹下,出征前,在他的故園會有什麽樣的情景呢?學生交流,他多麽希望可以,夢回故園,感受這份溫馨、寧靜、祥和,可是,現在,卻被吵得鄉心破碎,鄉夢難圓。
7、此時,妳就是納蘭性德,妳來讀,
8、對詞人來說,這,山壹程,水壹程,程程都是——
生:(齊讀)長相思
師:風壹更,雪壹更,更更喚醒——
生:(齊讀)長相思
四、拓展
1、同學們,這首如夢令也是納蘭性德在這次征途中寫下的佳作。自己讀讀。
萬丈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
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
還睡,還睡,
解道醒來無味。
2、指名讀讀,
3、仔細讀讀這首詞的註解,想壹想這首詞和長相思,有什麽相同之處呢?
註解:將士們懷念自己的家園,不禁借酒消愁,希望沈醉不醒。但是,大淩河水,驚濤拍岸,把夢中人催醒了。當壹覺醒來,這思鄉者又趕緊叮囑自己再睡壹會兒,因為睡著了總比眼睜睜地思鄉好過壹些。
4、是呀,雖然,聒碎鄉心的聲音不同,但是納蘭性德的思鄉之情是壹樣的,體會著詞人的思鄉之情讀讀這首詞。
五、總結
同學們,故鄉,是遊子心頭永恒的家。多年以後,當我們離開家鄉,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也會情不自禁地湧起——再次激情誦讀《長相思》。
六、課下請同學們繼續誦讀這兩首詞,也可以搜集壹些表達思鄉的歌曲唱壹唱。
板書設計:長相思
身在征途
心系故園
篇二五年級上冊語文課件:《長相思》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看註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感情朗讀感悟作者濃厚的思鄉之情。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壹課時
教學過程:
壹、回顧舊知,引入課題
1.導入新課.-----朗誦鄉愁
師朗誦鄉愁。
2.讀課題。
師範讀課題,生跟讀。
3.長相思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寫的壹首思鄉詞。
(出示幻燈片:納蘭性德字容若,清代第壹詞人,他的詞主要是寫離別相思之情。
二、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初讀。
請大家自由朗讀《長相思》這首詞,讀的時候要註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它讀正確。
生讀《長相思》。
(師出示課件《長相思》)
(1)找生字和多音字。
學生朗讀。
出示幻燈:生字
分析聒的字型和解釋。
(2)出示停頓的地方。
師範讀。
男女同學分上下闋讀看看。
(男女分角色朗讀長相思)
2.同桌交流。
生讀,讀完後和妳的同桌說說妳讀懂了什麽?如果有不懂的地方還可以互相探討壹下。
3.全班交流。
師:誰來說說從這首詞中妳讀懂了什麽?
三、品詩詞——(深入品味詩的情感)
1.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生:自主學習,認真地品讀詞或句,並及時做旁註。老師巡視,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機作出指導
2.反饋交流、引領提升
小組交流。
(師板書)
作者的心在哪兒呢?妳從文中的哪壹個詞可以看出來?
全班壹起讀。
3.仔細研讀。
生閉上眼睛,老師要播放壹段錄音,讓我們隨著音樂壹起走進納蘭性德的生活,壹起走進他的征途。
播放課件。
交流。
4.想象意境。
故園無此聲啊,故園無此聲。那麽在納蘭性德德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當中,他的家鄉,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
(播放雨韻)課件——音樂、詩詞、畫面:“憶當時,垂柳絲。花枝,滿庭蝴蝶兒”……
讓生想象自己是納蘭性德,那此時此刻,妳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麽呢?
5.對比引讀:
(播放琵琶語)
但是,這壹切現在有嗎?沒有。有的只是──故園啊,我的故園,在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去郊外踏青、放飛風箏。可在這裏,有的只是──(指名朗讀詞)故園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園,當明月東升的時候,我們壹起圍坐在庭院裏,數著壹顆壹顆閃閃的星星。可在這裏,有的只是──(指名朗讀詞)故園啊,我美麗溫馨的故園,當朋友相聚的時候,我們壹起暢飲,壹起高歌,那時多麽快樂啊!可在這裏,這壹切都不復存在,有的只是──(指名朗讀詞)
我的家鄉多麽美好呀!故園,有的是親人關愛,有的是溫暖舒適、寧靜詳和……而身在塞外,聽到的卻只有風雪交加,感覺到的只有寒冷孤寂,臥不成眠!叫我怎能不想家!這種心情,誰人知曉呀!這種身心分離的痛苦交織在壹起,融成了壹個字,那就是——
生:(感情十分充沛地朗讀)
再壹次感情朗讀!試著把作者身和心分離的那種苦、那種痛、那種碎讀出來!
五:背誦全詩,積累語言
1.師生演繹長相思。(師演唱,生朗誦配合)
2.課後拓展。
師:同學們,思鄉的詩還有很多很多,同學們課後還可以去收集。
篇三五年級上冊語文課件:《長相思》
教學目標
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進壹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2.了解“風壹更,雪壹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詩詞中的特殊情味。
3.通過想象、質疑、情境誦讀,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重點
在想象、質疑和情境誦讀中,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難點
在移情想象中建構“故園”的豐富意象,體味“故園”的文化意蘊。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長相思》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壹、借助註釋,讀懂詞意
(壹)導入
師: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壹片吹綠了江南岸的春風;而到了張籍的筆下,鄉愁又成了壹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麽,在納蘭性德的心中,鄉愁又是什麽呢?
(二)讀準《長相思》
結合誦讀穿插討論:
──“更”為什麽要讀平聲?
──什麽人聽得到打更的聲音?更聲對這些人意味著什麽?
──“風壹更,雪壹更”是不是“先刮了壹更的風,再下了壹更的雪”的意思?
師:詞讀到這裏,妳們有些什麽印象和感覺?
(三)讀懂《長相思》
師:帶著這些印象和感覺,默讀《長相思》,看看書中的插圖,讀讀書中的註釋,想想這首詞大概講了怎樣的意思。
讀後討論:作者的“身”在哪裏?妳們是從哪兒讀出來的?
(指名多位學生回答)
師:這裏站著好多位同學。作者的身在哪兒?這些站著的同學就是作者的身經過的點,他經過了崇山峻嶺,他經過了小河大川,他經過了山海關外,他經過了軍營的帳篷,他還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壹句話,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書:身在征途)
師:作者的“心”又在哪裏?(板書:心系故園)妳們是從哪兒讀懂的?
師:同學們,作者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把它們連起來,(在這兩句上畫壹個圓圈)妳有什麽新的發現、新的體會?
(四)小結
師:身在征途,心系故園。我們可以想見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懷著這份感情,大家齊讀《長相思》。
二、展開想象,讀出詞情
(壹)想象上闋的情境
師:同學們自由朗讀詞的上闋,妳們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和情景?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如下預想)
──妳看到了翻山越嶺的畫面。
──妳看到了輾轉反側的畫面。
──妳看到了眺望家鄉的畫面。
──妳看到了風雪交加的畫面。
──妳看到了刀光劍影的畫面。
……
(二)自由朗讀詞的下闋
師:如果身在故園,又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景呢?請同學們選擇壹個畫面、壹種場景,用手中的筆,更用心中的情把它們寫下來。(播放音樂、畫面)
師:那可能是壹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曠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幾個誌趣相投的朋友圍坐在壹起,壹邊喝酒,壹邊暢談著……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燈光下,壹家人圍坐在壹起,喝著茶,嘮家常……那還可能是……(學生在音樂聲中寫話)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如下預想)
──好壹幅恬靜安閑的村居圖。
──故鄉就是老母手中那壹針針納入寒衣的線啊!
──故鄉就是妻子那壹雙含情脈脈的眼睛啊!
──壹個多麽寧靜、多麽美好的團圓之夜啊!
──故園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樂融融的生活。
……
(三)對比引讀
師:但是,這壹切現在有嗎?沒有。
故園啊,我的故園,在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去郊外踏青、放飛風箏。可在這裏,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朗讀詞)
師:故園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園,當明月東升的時候,我們壹起圍坐在庭院裏,數著壹顆壹顆閃閃的星星。可在這裏,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朗讀詞)
師:故園啊,我美麗溫馨的故園,當朋友相聚的時候,我們壹起暢飲,壹起高歌,那時多麽快樂啊!可在這裏,這壹切都不復存在,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朗讀詞)
(四)小結
師:面對此情此境,納蘭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詞中大大地寫下了這個讓人心碎的“碎”字。同學們,什麽碎了?
(學生自由發言)
師:《長相思》讀到這裏,妳們感受到了作者壹顆怎樣的心?(孤獨、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傷感……)
(全班學生齊讀《長相思》)
三、互文印證,讀透詞心
(壹)質疑問難
師:詞讀到這裏,妳們有什麽問題想問壹問納蘭性德?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如下預想)
──妳為什麽要遠離家鄉去從軍呢?
──既然妳這麽思念家鄉,為什麽不早點回去呢?
──妳離開家鄉已經有多長時間了?
──妳在行軍途中遇到過哪些困難?
……
(二)互文印證
師:這次出行,納蘭性德寫下了好幾首詩詞。在壹首《菩薩蠻》的詞中,他留有這樣的詞句:“問君何事輕離別,壹年能幾團圓月?”
師:還有誰也想這樣問壹問詩人?
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誦讀:
──長亭外,楊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問他──(齊讀此句)但是,聖旨鐵定、君命難違呀!我只能──(齊讀:山壹程,水壹程,身向榆關那畔行)
──古道邊,芳草萋萋,傷感的朋友深情地問他──(齊讀此句)但是,報效朝廷、建功立業是男子漢的理想呀!我只能──(齊讀:山壹程,水壹程,身向榆關那畔行)
──月光下,秋風瑟瑟,孤獨的納蘭性德深情地問自己──(齊讀此句)
(三)回歸課文
師:納蘭性德真的輕離別嗎?再讀《長相思》,用心體會。
(四)小結
師:就這樣,納蘭性德將自己對故園的無限思念和依戀寫進了這首感人肺腑的《長相思》中。
師引:山壹程,水壹程,程程都是──
生讀:長相思。
師引:風壹更,雪壹更,更更喚醒──
生讀:長相思。
師引: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作──
生讀:長相思。
設計思路
壹、語文課程具有整體性的特點
遵循這壹特點,本課教學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維目標要整合,課程資源要整合,教學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語文課程具有情感性的特點
遵循這壹特點,本課教學努力在情感上下工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咀嚼品味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互文參讀中升情。
三、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的特點
遵循這壹特點,本課教學努力做到引領價值、傳承文化。古詩詞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而其本身又是壹種獨特的民族文化。本課教學引領學生融入這種文化,從而洗滌心靈,鋪墊精神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