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中國名人故事200字左右。謝謝。

中國名人故事200字左右。謝謝。

1、百裏奚羊皮換相

百裏奚飽讀詩書,才學過人,可是家境貧困,加上虞國宗法制度森嚴,平民沒有希望入仕為官。百裏奚的妻子杜氏是個很有見識的女子,深知自己丈夫是曠世奇才,於是就鼓勵百裏奚出遊列國求仕。在百裏奚出遊那天,家中已經揭不開鍋了。

杜氏壹大清早起來,宰殺了唯壹的壹只下蛋母雞,劈了門閂燉母雞,煮小米飯,給丈夫餞行。百裏奚從南陽出遊求仕後,歷經宋國、齊國等國家,因為朝堂裏無人,都沒有得到錄用。在齊國,百裏奚陷入困境,壹度沿街乞討,繼續求仕生涯。

在齊國郅地,他遇見了蹇叔,兩人壹番高談闊論,就結為知己。此後,在蹇叔的舉薦下,到虞國當了個大夫。但虞國國君是個愛財如命的國君,在收了晉國的垂棘(垂棘地方產的寶玉)和寶馬等財物以後,就答應借道路給晉國,讓晉國途徑虞國去征討自己的鄰國虢國。

也是虞國的同姓兼同盟國。百裏奚對虞國國君述說唇亡齒寒的道理,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閉口不再勸諫,並對同僚宮之奇說:“對蠢人直言相勸,無異於把珍寶丟棄在路上。” 果然,晉國滅虢國後,把矛頭指向虞國。公元前655年,晉國(獻公)滅掉虞國。

俘虜了虞國君及其大夫百裏奚。由於他拒絕在晉國做官,被晉國充作奴隸(媵人),在穆姬嫁給秦穆公時候,陪嫁到秦國。百裏奚在去秦國的途中,逃回到楚國。楚國國君楚成王聽說百裏奚善於養牛,就讓百裏奚為自己養牛。剛當上秦國國君的秦穆公。

名字叫任好,是壹位胸有大誌的國君,聽說了百裏奚是人才,就想重金贖回百裏奚。秦穆公的謀臣公子縶說:“那楚成王壹定是不知道百裏奚的才能,才讓百裏奚養牛。若用重金贖他。那不就等於告訴人家百裏奚是千載難遇的人才嗎?”

秦穆公問:“那我該怎麽樣才能得到百裏奚?”公子縶說:“可以貴物賤買,用壹個奴隸的市價,也就是五張黑公羊皮來換百裏奚。那樣楚成王就壹定不會懷疑了。”當百裏奚被押回秦國後,秦穆公親自接見了百裏奚。百裏奚說:“我是亡國之臣,哪裏值得國君垂詢!”

穆公說:“虞君不用妳,才使妳被擄,並不是妳的過錯。”秦穆公親自解除了他的奴隸身份,並與他商談,討教國家大事。兩人壹談就是三天,言無不合。穆公十分高興,要拜其為上大夫(上卿),委以國政,實際上就是把秦國的軍政大權都交給了百裏奚。

百裏奚堅決辭讓不受,並推薦自己的好友蹇叔當上卿。最後,秦穆公就讓他用很重禮,將蹇叔請來秦國,讓他和蹇叔壹道做秦國的上大夫。因百裏奚是秦穆公用五張黑公羊皮換回來的奴隸,故世人稱百裏奚為“五羖大夫”。羖,就是黑公羊皮的意思。

2、邴源泣學

邴源是三國時期的魏國人。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這使本來就貧困的家庭更加艱難。邴源是個求知欲很強的孩子,可是家裏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更不用說拿錢供他讀書了!邴家附近有壹所私塾,每天他都能聽到從裏面傳來的讀書聲。

壹天,他從私塾門口路過,想起讀書的事情,鼻子壹酸,不禁大哭起來。私塾先生聽到他的哭聲,走過來問他怎麽了,邴源抽噎著說:“我真羨慕那些能讀書的孩子,我的家裏很窮,沒有能力供我讀書,因此我的心裏很難過,就哭了起來。”

私塾先生聽後,覺得象邴源這樣渴望讀書的孩子很難得,就對他說:“孩子,妳要是真想讀書,就到我這裏來吧,我不收妳學費。”邴源壹聽,激動得不知道說什麽才好,連連向老先生表示感謝。邴源天資聰穎,再加上讀書很用功,只用了半年時間。

就學會了其他孩子幾年才能學會的東西。他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利用壹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汲取知識。長大後的邴源依然很愛讀書,經常到各地去拜師求學,後來他的學問日益增多,向他求學的人也多了起來。

3、唐朝大詩人李白鐵杵磨成針的啟示

小時候不喜歡讀書。壹天,趁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到壹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壹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麽”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麽粗大,怎樣能磨成針呢”。

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就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憤讀書,最後成為了壹位偉大的詩人,並被稱為“詩仙”。

4、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壹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裏很窮,買不起蠟燭,壹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墻壁似乎有壹些亮光,他起床壹看,原來是墻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

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壹個辦法。他找來壹把鑿子,將墻壁裂縫處鑿出壹個小孔。立刻,壹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墻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壹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5、勾踐臥薪嘗膽。

勾踐23歲就繼承王位,剛繼位不久就打敗了強大的吳國,可謂是誌得意滿,但此時的勾踐當然還算上“成”。因為強大的吳國正在發奮血恥,壹場滅頂之災隨即就降臨到了這位年輕的君王和他的國家。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勾踐乘吳國爭霸中原國內空虛加上國內天災大敗吳國。

勾踐二十四年(47歲),吳都被圍三年後城破,夫差自殺。吳亡。隨後,勾踐又乘船進軍北方,宋、鄭、魯、衛等國歸附,並遷都瑯琊(今山東膠南南),與齊、晉諸侯會盟,經周元王正式承認為霸主。“有誌者,事競成,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